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号
学法指导
1、学材准备:课本页、导学案、地图册、双色笔
2、学习流程
环节 学习方法
导入+解读目标 3分钟 根据课程标准,明确学习内容,尝试通过知识线索,理解本节课主线知识。
读学 15分钟 1.读学勾画:仔细阅读课文部分,根据【学习成果记录】的问题提示进行勾画、标注,严禁整段勾画,会的问题在后面的()画√;不会或不清楚的在()内画ⅹ 2.读学疑难:将不会或不清楚的勾画序号写于前板 3、组内互学:组内互相检查勾画知识点是否到位,对于一些名词尝试性的进行互相解答和讨论。
课文解读 1、小组内尝试互相解答课文内一些名词知识点。 2、对一些专有知识名词进行解释,逐字翻译。
研展 5+8分钟 1.研学:仔细阅读研展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小组研学。 2.展示:语言流畅、表述准确,有一定板书展示。
重难点15分钟 通过史料论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角度解答重难点。 针对一些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白话讲解。
知识梳理和思考 对本节课问题进行梳理、整理基本史实并尝试记忆。 思考本节课重难点,理解其中含义。
巩固练习8分钟 当堂巩固:选择题---必做,问答题---选做。
【学习目标】
基础目标:1、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措施,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原因和历史意义。2、了解各国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主要表现。知道《世界遗产公约》的基本内容。
提升目标:1、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2、认识各国历史遗迹的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成果记录
仔细阅读课文部分,根据问题提示进行勾画、标注,严禁整段勾画,会的问题在后面的()画√;不会或不清楚的在()内画ⅹ
读学 积累 课文部分 知识点问题提示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知道文化遗产的概念,知道世界各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知道文物、金石学等概念。
《世界遗产公约》 知道世界遗产的概念,以及《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知道世界著名遗产登录的标准。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知道世界各国的著名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名词解释
1、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皇室、贵族和教会收藏各种古代珍品和宗教遗物的动机和目的是有区别的。皇室、贵族的收藏是把物质财富的占有,扩大到对精神财富的占有和享受;而教会的收藏则与天主教对宗教遗物的崇拜有关。
2、文物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容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金石学
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前,以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研究对象属零星出土文物或传世品;偏重于铭文的著录和考证,以证经补史为研究目的。金石学保存下来许多有价值的铭刻资料,考证出不少古器物的名称和用途。但未深入分析古器物的器形和花纹,未进行断代的研究,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后,仍有学者进行金石的整理和研究,但独立的金石学已不再存在,金石学变成考古学的组成部分。
4、《古物保存法》的历史意义
吸收并借鉴了西方近代文物立法的成果,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法律的轨道,是辛亥革命以来宪法精神在文物保护领域的直接体现。
5、世界遗产
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地区进化形成的自然遗产和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文化遗产,以及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
6、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人类学价值的记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地带。它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文物、建筑群和各关遗址
(2)自然遗产:指大自然中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学生物学形态、濒危动植物物种栖息地及具有科学、美学和保护价值的地区。它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地生结构自然面貌、濒危物种生态区和自然地带。
(3)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指融合文化与自然因素,并完美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性物质遗存。
7、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展任务
四、基础知识补充(书上缺失的重点内容):
1、金石学在宋代发展兴盛的原因
(1)宋朝是在唐末五代割据、混乱之后建立的,急需巩固政权,稳定纲常伦理之学,因此大力提倡、奖励经学。帝王、士大夫都非常热衷于对古代礼乐器物的搜集、整理、研究和著录。
(2)历史学、古文字学的进步,追求新资料。
(3)墨拓和印刷术的进步也是金石学兴盛的重要条件。
2、民国时期中国政府文物保护的内容、特点与评价
(1)内容:立法保护、开展文物调查、成立专门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建立博物馆等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加强海关缉私工作等。
(2)特点:从文物法规的制定到文物保护的实践,基本上都是国家政府行为。
(3)评价
①积极性:民国时期文物保护实践使起步阶段的文物保护工作形成了基本框架,在某些文物遗产的保护及考古发掘队伍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物保护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②局限性: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实际效果有限。
3、《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1)背景
①世界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全球迅速推进和发展,极大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②战争等人为活动使人类文明的成果遭到严重的破坏。
③地震、火山等各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侵蚀或破坏了自然和文化遗产。
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建立一种国际性的保护与研究机制,共同担负起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
(2)内容
①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②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要对这些遗产进行保护,提供技术和经费援助。
(3)意义
①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②为世界遗产的认定和保护制定了一个文明国家共同遵守的标准、确定了文化和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
③推动各国加大了对本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力度。
4、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
(1)高度的建筑艺术成就。
布达拉宫依山建造,由白宫、红官两大部分和与之相匹配的各种建筑组成。众多的建筑虽属历代不同时期建造,但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使整座宫寺建筑既非常雄伟壮观,布局又十分协调,在建筑艺术的美学成就上达到了无比的高度,构成了一项建筑创造的天才杰作。
(2)藏传佛教寺庙与官殿建筑相结合的例证。
布达拉官的建筑艺术,是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的杰出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
(3)保持了历史原状。
布达拉宫现存的设计、材料、工艺、布局等均保存自7世纪始建以来,历次重大扩建和重建的原状,真实性很高。
(4)建筑装饰艺术的伟大成就。
布达拉官不仅在整体建筑上有着创造性的成就,而且它的各部分的设计、艺术装饰(雕刻、彩画等)都达到很高的成就。
(5)重大的历史和宗教意义。
布达拉官过去曾是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与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历代达赖喇嘛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因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宗教意义。
5、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下容易变得损坏。
(6)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6、秦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雕,反映出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
(2)秦兵马俑艺术与其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3)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雕,以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实刻画了秦军的风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
(4)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学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7、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1)国际意义
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际社会一项重大的文化战略举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强化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战略手段。
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促进特定文化权利实现的重要战略措施,将促进文化平等权、文化认同权、文化经济权益等全球性战略目标的实现。
(2)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①有利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文化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
③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8、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1)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有深远的影响,是国家级的“活化石”。
(2)昆曲集中国古典音乐、舞蹈遗产之大成,诗、乐、歌、舞、戏融为一体,剧本、唱词、音乐、角色、服装等独具特色。
(3)昆曲对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深远而直接的影响,因而被誉为“百戏之祖”。
9、保护世界遗产的原因★★★
⑴必要性:世界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突出的普遍价值,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⑵紧迫性
①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世界遗产不断遭到破坏。
②难以抵御的自然灾害和频繁发生的战争。
③工业化、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二战后表现更为突出。
⑶可能性:历史的教训使人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互相依存,文化与自然是不可分割、密切相连的。
⑷重要性
①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留下的不朽足迹。它们各自代表的独特文明,反映了世界不同区域历史发展的文化特征;它们的交汇融合,表现出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及影响。
②人类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见证,是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借鉴,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创造更高级文明的基础、源泉和动力。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行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对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10、古埃及金字塔的象征意义
(1)金字塔象征着古埃及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国王被称为“法光”,被认为是“神之子”。
(2)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的阶级结构,广大农民、工匠、矿工、士兵及奴隶等构成庞大金字塔的塔底,拥有财富和权势的贵族是金字塔尖,其中国王是最顶尖。
(3)金字塔还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深刻地反映了古埃及的历史和社会生活。
(4)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
11、长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1)长城不仅是防御性军事工程,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围绕长城所产生的许多传说、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进一步丰富了这座宝库。
(2)长城是民族矛盾与交融的产物。它既是游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也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长城沿线定期开放和保护关市促进了各名族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
(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脊梁,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穿越的广阔空间、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