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素材(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素材(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4 22:19:24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宋代经济的发展
由下面的图画你能得出什么信息呢?
酒肆众多
酿酒业发达
粮食种植发展
宋朝时期为何会出现粮食产量剧增的现象?
优良品种
耕作技术
生产工具
劳动者
朝廷
占城稻的传入
复种技术的推广
秧马
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宋代垦田面积达到了7.2亿亩,南方水稻亩产约353市斤,北方小麦亩产约178市斤,无论面积还是亩产都远超前代——漆侠《宋代经济史》
朝廷的大力提倡
“又今江浙间,有稻粒稍细、耐水旱,而成实早,作饭稍硬,士人谓之占城稻”——《尔雅翼》
占城稻有什么特点呢?
苏湖熟
天下足
成熟早、抗旱
秧马:拔秧工具
宋代古人在茶坊中饮茶
提瓶行走的卖茶人
宋人爱饮茶,那茶从何处来?
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广,淮南、江南、荆州、以及四川诸路,茶园十分普遍。......棉花的种植,在福建广东一带逐渐盛行——《中国古代史》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区域有什么特点?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叶
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清明上河图中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商船?
·
福建出土的宋代海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3相关史事,概括宋代海船的特点
规模宏大、设计科学、技术先进
当时的造船业中心有哪些?
广州、泉州、明州
这些商船所载何物?
丝绸
瓷器
茶叶
金银器
......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
北宋时,南方的____________超过北方。________________地区丝织业发达。南宋后期____________兴起,_____________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丝织业
四川、江浙
棉丝织业
海南岛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瓷器鉴定小达人
定窑
官窑
汝窑
钧窑
哥窑
商船将运向何方?
国内
国外
繁华的商业城市
开封
杭州
对外贸易
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东京梦华录》
商铺悬挂了许多灯箱,它的出现说明了商铺在经营时间上有何特点?
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比较唐与北宋的城市图,分析北宋坊市有何特点?
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朝最早出现纸币的地区是?
为什么最早出现纸币的地方是四川呢?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由北宋纸币铜版拓片,你可以得出什么信息呢?
商业贸易的繁荣推动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
四川
为什么最早出现纸币的地方是四川呢?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初,蜀民患铁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玉海》
“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 ——《成都古今集记》
蜀地钱荒
铁钱笨重,流通不便
经济繁荣
宋代,其印刷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蜀地成为全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其官方和民间的印刷业发展繁荣,印刷范围涉及经史子集,且皆用蜀地竹丝纸。“蜀中经史子集皆以此纸传印”(全蜀艺文志)
造纸、印刷业的发达
船将运向何方?
国内
国外
商业城市
开封
杭州
对外贸易
重走宋代海外贸易路
我是___________,我将到______________(官府)申报货物,然后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商港)出发,将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货物送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非洲东海岸进行销售。
市舶司
广州
泉州
丝绸
瓷器
茶叶
朝鲜
日本
阿拉伯半岛
某某某
宋高宗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海外贸易收入已经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朝采取鼓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
蕃坊
唐 宋 时代供外国商人聚居的场所。广州、扬州、泉州 等港口城市均有设置。
蕃学
宋朝所设供外族或异国人读书的学校。
商业中心制瓷中心世界商港纺织中心苏湖粮仓观察图标:这时期的经济重心集中在什么地区?南方南北经济实力对比
经济重心在北方
魏晋之前
对南方进行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魏晋南北朝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唐安史之乱后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南宋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指标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使关中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经历了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靖康以后的北人南迁持续一个半世纪,规模极大,形成中国历史上汉人南迁的第三次高潮。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探究
1、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2、北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
4、政府重视南方经济的发展
繁荣
空无一人的望火楼
望火楼下本该是兵营的位置被改为了饭馆
无人把守的东水门
官驿中慵懒的士兵
乘轿的文官队伍与骑马的武馆队伍为争道,互不相让
繁荣之下亦有隐忧
富裕不等于强大
繁华未必能够久安
请大家课后思考,宋朝的发展对于当今中国发展有什么启示呢?
欧杨静 20211643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