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10.石灰吟
古诗三首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名臣,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族俘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英宗皇帝复位后不久被诬陷而死。
作者简介
我会写
chuí
锤
záo
凿
fén
焚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学习《石灰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huí
záo
fén
石灰吟
【明】于谦
初读古诗
诗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诗歌解读
锤:敲打。凿:撞击,雕琢。
千、万:虚指,表示撞击次数多。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夸张
坚强不屈的精神。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好像平常事一样。
写石灰石开采和烧炼过程的艰难。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
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凿。
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等闲:
译文:石灰要经历过千万次的捶打和开凿,才能被开采出深山。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烈火焚烧若等闲”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它象征着仁人志士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的精神品格。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怕牺牲、洁身自好的品质。
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双关
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操。
双关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必然
浑不怕
若等闲
一脉相承
结果
这两句诗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开采矿石十分艰难。
不畏艰难。
夸张
石灰面临着各种考验。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了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过程,而“浑不怕”三字又彰显其不怕牺牲的精神。“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石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征刚直不阿的品格。
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读完这首诗,你想象到了什么?
我想象到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然后又被投入熊熊烈火之中,却依然从容不迫,只要能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品质?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石灰自喻,体现了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的精神。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为人正直,坚贞不屈的品质。
概括主题
于谦认为荣华富贵不重要,生或者死不重要,皇帝的恩宠或者猜忌也不重要,大臣们的恩将仇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道德和理想”,坚守了自己的道德,在国家危难之际没有退缩;实现了自己匡扶社稷的理想,将大明江山扛在肩上走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对他而言,不再有什么遗憾了。同学们你们还很年轻,将来你们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们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结构梳理
状物: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经历磨练
石灰吟
喻人: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坚守节操
坚韧不屈堂堂正正
《石灰吟》中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灰石不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课堂小结
1.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2.这与“石灰”有什么关系呢?
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诗人以石灰自喻,借石灰不怕牺牲和要留清白的特点,说明了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崇高的品格。
总结写法
3.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