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5 15:1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观察视频中的建筑,有什么特征,建筑这种特征主要起什么作用?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01 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的形成
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 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根据属性可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①物质方面的:建筑、服饰、饮食等。
②非物质方面的: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
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活动
哈尼人“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 分析森林的作用,村寨在山腰的优点。
该地区海拔高,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或保持水土);
村寨位于山腰,保证水质好且防洪;
山腰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靠近梯田上方,便于管理。
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分水木刻”
根据各家权益设置的划有不同刻度的横木,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流动来调节各家各户的用水
古代分水制度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建筑材料的选用具有鲜明地域性
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
产石地区多石构
产木材地区多木构
产竹地区多竹楼
黄土高原窑洞
湘西吊脚楼
防水防潮,顺应自然
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该地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吊脚楼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山东海草房
海带(苔)草,经日晒成紫褐色,异常柔韧,既耐腐蚀,又十分牢固,可保百年不漏。
防潮 耐腐 排水
观察视频中的建筑,有什么特征,建筑这种特征主要起什么作用?
福建永定土楼
聚族而居,共御外敌
人字形双坡屋顶,因为东南沿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人字形双坡屋顶便于排水;墙体厚实可以防风。一二楼不设窗户,防止外敌入侵,土楼最高处设有瞪望台,以便了解敌情。
黄土高原的窑洞
气候干旱,降水少
用石头或砖头砌
覆盖厚厚的黄土
黄土高原土层厚实
窑洞冬暖夏凉
伊朗风塔
气候炎热干燥
风塔用来通风降温
内部中心水池可以通过水蒸发起到降温作用,水池形成的高压把阵阵清凉的空气输送到房间四面八方。
沙漠城市亚兹德,又称风塔之城,位于伊朗中部地区,是亚兹德省省会,气候炎热干燥,亚兹德城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风塔,越是有钱的人家,风塔建的越高大、越漂亮。常见的风塔有的单面镂空,只能捕捉一个方向的风;有的可以捕捉两个方向的风;有的四面镂空、可以捕捉四个方向的风;还有做成六边形或八边形的,可以捕捉到更多方向的风。内部的中心水池也可以通过水的蒸发起到降温作用,水池形成的高压可以把阵阵清凉的空气输送到房间四面八方。
判断民居所在区域
判断依据?
民居特色与自然环境
因纽特人冰屋
英国乡土民居
土耳其洞穴房屋
叙利亚泥屋
肯尼亚草屋
印度尼西亚巴塔克式房屋
伊朗风塔
狭长的天井
通风采光;四水归堂
“肥水不流外人田”
坐北朝南,依山傍水
粉墙黛瓦马头墙
往往使用白垩涂制高墙吸湿防潮
阶梯状的山墙用以防止火灾蔓延
徽派建筑
窄巷:提高土地利用率
主体以木为材
依据徽派建筑的特征,推测当地的自然条件
地域文化和民居特色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当地自然 地理环境 光照强烈 气候寒冷 降水多 沙尘暴频繁
民居需求 遮阳 保温 注重排水 和防潮 防御风沙
当地自然 地理环境 光照弱 气候炎热 降水少 地震泥石流较多
民居需求 采光 通风散热 雨水收集 防御地质
灾害
02 地域文化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中心: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等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
外围:高层建筑
体现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江南民居依水而建,讲究诗情画意、移步换景、山水和谐共存,与当地丘陵且多河流地貌呼应。
宏村景观与地域文化
苏州位于太湖之滨,是大运河沿岸的商贸重镇,素有“水城”之称,曾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工业化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苏州的历史街区见不到高楼大厦和现代风格的建筑,仍然维持着水、陆双棋盘格局,临河建筑仍保持粉墙黛瓦的传统风格。
城市内部宗教元素广布,宗教特色明显。
(3)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红墙黄瓦,映衬着千年古都的气质和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恢弘气势,周围民居保持低调的灰色。
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房屋颜色五彩缤纷,与该港口城市同欧洲的贸易往来有很大关系。该城市为港口城市,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
江南的古城镇建筑,多是粉墙黛瓦,意为粉白的墙壁,青黑的瓦,散布于青山绿水中,低调而又淡雅,与秀美山川相辉映。体现了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精神,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3)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建筑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地域文化发生变化,或者受其他地域文化的渗透影响(融合),相应地,建筑风格也会随之变化。
中国传统建筑布局+西方建筑装饰风格
仿巴洛克式或仿哥特式
楼下商铺,便于顾客选购商品,楼上住人
骑楼可挡避风雨侵袭,遮挡阳光照射
融合西方建筑风格和传统汉族民居特点
传统木结构+砖墙承重
建筑外门选用石料做门框→石库门
 (2022·浙江宁波期末)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图中的景观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读图,回答1-2题:
1.“卵石基上三合土,木板隔间四百屋。”描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的是(  )
A.①——防水防潮,顺应自然
B.②——聚族而居,共御外敌
C.③——严格礼制,长幼有序
D.④——宅高田低,人地和谐
C
D
山塘古镇依河而建,两边的建筑是典型的江南风格,白墙黑瓦,并不能防水防潮,A错误;陕北窑洞体现了黄土的直立性特点,B错误;福建土楼能够体现聚族而居,共御外敌,C错误;江西月亮湾主体部分是河流长期冲积形成形状极似弯月的洲滩,民居分布在地势更高处,体现了宅高田低,人地和谐,D正确。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3~5题。
3.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4.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5.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D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