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本课要点 思维导图
(点击展示)
常见的碱
常见的碱
碱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
俗名
氢氧化钙
用途
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
某些溶液导电的原因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指示剂反应
腐蚀性
溶解性
吸水性
干燥剂
其他的碱
物质的导电性
用途
溶解性
制取
俗称
酸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碱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H+
OH-
密封保存
一、几种常见的碱
基础·主干落实
项目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俗称 苛性钠、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消石灰
色、态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
溶解性 _________于水, 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于水
吸水性 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而_________, 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几乎不吸收水分
火碱
烧碱
熟石灰
易溶
放出大量的热
微溶
潮解
项目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腐蚀性 有很强的腐蚀性,若不慎沾在皮肤 上,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再涂 上_________溶液 有腐蚀性
制取 - 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放出大量热
用途 作化工原料,应用于_________、纺 织和印染等工业;生活中可以用来 去除油污;作气体干燥剂 作建筑材料;保护树木,防止冻伤,
并防止害虫生卵;配制波尔多液;改
良_________土壤等
用大量的水冲洗
硼酸
CaO+H2O===Ca(OH)2
肥皂
酸性
【易错导思】 浓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钙接触水后都会放出热量,原理是否相同
提示:不相同。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氧化钙溶于水放热,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
【特别提醒】 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的腐蚀性都很强,不能作食品干燥剂,生活中最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氧化钙。
二、碱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____,使无色酚酞溶液变_________。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1)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二氧化硫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三氧化硫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蓝色
红色
Ca(OH)2+CO2===Ca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
【交流讨论】 氢氧化钠固体能否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为什么
提示:不能。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气体吸收掉。
三、酸、碱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1.溶液的导电性:
在溶液中,若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溶液就能导电。
2.酸、碱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_,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_____ ,故它们各具有相似
的化学性质。
自由移动的离子
氢离子
氢氧根离子
【探究主题】有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
有些化学反应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时,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装置,结合如图装置探究相关问题:
重点·探究实践
【基础探究】
任务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验证探究
1.现象及结论
简述上述四种装置会发生的现象,
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上述四种装置设计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内液面上升
软塑料瓶变瘪了
鸡蛋进入瓶内
气球鼓起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容器内气体压强
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
2.分析讨论
小金同学提出了疑问,他认为该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
了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利用B装置,需做
的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等体积的水
【深度探究】
任务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创新探究
【实验改进】实验小组分别用50 mL水和50 mL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
作吸收液,探究对CO2的吸收效果,实验装置和压强传感器测得的结果如图所示。
曲线①应该包括CO2溶于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若改用50 mL饱
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则实验结束时曲线可能经过______(填“a”“b”或“c”)点位置。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b
【交流思考】检验CO2时为什么用Ca(OH)2溶液而不用NaOH溶液 吸收或除去
CO2时为什么用NaOH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与Ca(OH)2溶液反应后有白色浑浊现象,而CO2与NaOH溶液反应没有明显
现象,因此常用Ca(OH)2溶液检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液中含氢氧化钙
的量比较少,只能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可以充分吸收二氧
化碳,因此吸收或除去CO2用NaOH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
【探究归纳】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它们能反应,一般采用三种思路:
(1)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瓶内压强减小,通过液面、塑料瓶、气球等的变化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
(2)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生成碳酸钠,可取反应后的溶液少量,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与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类似)。
(3)设计实验,使反应实验现象明显。
【A层 基础练】
【知识点1】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1.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
A.熟石灰、消石灰、CaO
B.铁锈、氢氧化铁、Fe(OH)3
C.生石灰、消石灰、Ca(OH)2
D.烧碱、火碱、NaOH
素养·分层评价
D
2.(2023·广东中考改编)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如图甲所示,回答问题。下列与制作叶脉书签项目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NaOH溶液可以腐蚀叶肉
B.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C.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
D.NaOH固体存放处应张贴如图乙所示标志
D
3.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①稀盐酸、②熟石灰、③烧碱、④生石灰,选择适当
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化学式为NaOH的是_______。
(2)可涂在树上,保护树木,防止害虫生卵的是_______。
(3)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
(4)可用作除锈剂的是_______。
③
②
④
①
【知识点2】碱的化学性质
4.(2023·株洲中考)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但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潮解过程是物理变化
②变质过程是化学变化
③变质过程是物理变化
④潮解过程是化学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5.(2023·河北中考)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
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
(1)烧杯内的溶液呈_______色。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红
2NaOH+CO2===Na2CO3+H2O
减小
【易错点】对酸或碱的通性和特性认识不清
6.(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氢氧化钾溶液、氨水都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是因为他们都含有OH-
B.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所以氢氧化钠除油污的原理也是乳化
C.CO2、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但不能说明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D.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都能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E.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都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A、C
【易错点拨】 1.氢氧化钠除油污的原理是发生化学反应。
2.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OH-。
【B层 能力练】
7.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瓶内盛放下列物质时灯泡能发光的是( )
A.蒸馏水 B.蔗糖水
C.食盐固体 D.氢氧化钠溶液
D
8.(2022·吉林中考)下列关于NaOH和Ca(OH)2的用途错误的是 ( )
A.用Ca(OH)2制波尔多液
B.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
C.用NaOH溶液检验CO2
D.用NaOH固体干燥某些气体
C
9. 【教材再开发】[教材P59·T4变式]在一次研学旅行活动中,小红同学撕开某雪
饼包装袋,发现袋内有一包干燥剂(如图)。同学们就这包干燥剂原理、成分等产
生极大兴趣,于是将这包干燥剂密封带回学校,到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活动:
(1)同学们看到干燥包上的文字就明白了干燥的原理,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2)小明同学用一支试管做实验就证明了该包干燥剂仍然有效,其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O===Ca(OH)2
取一定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看是否放热
(3)成分探究:这包干燥剂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小亮和小芳分别进行实验探究:
两位同学实验结论截然相反,你认为__________
同学结论可靠,另一同学结论不可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 亮 取少量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 滤纸上留有白色固体 含有碳酸钙
小 芳 取少量干燥剂于烧杯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不含碳酸钙
小芳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
氧化钙微溶于水,滤纸上留有的白色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钙
【C层 拓展练】
10. 【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在三颈烧瓶中充满SO2(SO2的化学性质与CO2相似),通过注射器向瓶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先加入水后加入NaOH溶液,利用传感器得到烧瓶内的气压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b段时压强增大是因为加入水后气体被压缩
B.bc段表示的溶液显酸性
C.cd段表示NaOH溶液与SO2发生了化学反应
D.该实验能证明NaOH溶液与SO2发生了化学反应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