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腊八粥》第二课时表格式同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腊八粥》第二课时表格式同步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5 12: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 第1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课题 《腊八粥》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腊八粥》这篇课文是选自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作品。在第二课时中,教材继续围绕腊八粥这一主题,深入展现了作者对于这一传统美食的深厚情感,同时也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腊八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温馨与和谐。 从教材内容来看,第二课时更加注重对文本深层含义的挖掘。作者通过腊八粥这一载体,不仅表达了对食物的热爱,更传递了对家庭、对亲情的深深眷恋。此外,教材还通过对腊八节习俗的描写,向学生们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教学目标上,第二课时除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外,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通过深入阅读和品味文本,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之美。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腊八粥》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在第二课时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会更加浓厚,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将更加深入。 然而,由于学生们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对于一些生僻字和复杂句式的理解可能会存在障碍;对于作者深层情感的把握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提问、讨论、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综上所述,《腊八粥》第二课时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教学依据和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
2.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
3.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核心问题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教师:美味的腊八粥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都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的人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巧妙而富有吸引力,它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探索八儿这一角色在面对美味的腊八粥时的表现。通过聚焦“盼粥”这一部分,学生不仅能够更加具体地感受到腊八粥的诱人之处,还能更加生动地理解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和期待。
二、研读文本 1.(1)默读第2~8自然段,按照课件上的要求回答问题。 (2)①生答:心理描写。 学生自由回答。 ②生答:说明八儿实在是迫不及待了;并不是真的肚子饿了;急切的心情;迫不及待。 ③生答:表明人物的话语还没有说完;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生答: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 2.(1)学生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体会八儿的馋嘴、可爱。 (2)生答:“孥孥”在这里是方言,是对孩子的亲昵称呼,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宝宝”或“乖乖”。从妈妈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妈妈对八儿的宠爱和包容。当八儿提出要吃更多的腊八粥时,妈妈并没有责怪他,而是顺着他的话,认同了他的说法。这既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也展示了她对孩子的深深爱意。同时,妈妈的话也反映出家庭的和谐氛围,母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充满了温馨和甜蜜。 (3)学生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 3.(1)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学生思考问题。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画出相关内容。 生答:妙极了。 4.(1)学生听教师范读,回答:惊异。 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学生四人小组内自由讨论。 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 5.(1)生读课件上的内容。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画出具体描写八儿的句子。 生答:心满意足。 5.生答:等粥部分写得尤为详细,而喝粥部分则相对简略。这样可以使得文章的重点更加突出,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信息,详略得当的描写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既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盼粥。 (1)默读第2~8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的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中的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中的反问句? (3)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粥一旦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八儿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4)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猜粥。 (1)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出示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2)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并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 4.看粥。 (1)教师读第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时,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此时的心理?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课件出示 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3)看了腊八粥之后,八儿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4)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5.作者沈从文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八儿这么想喝粥,他喝到了吗? 课件出示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指名学生读。 (2)喝到了妈妈煮的腊八粥,八儿又有什么表现呢?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八儿的语句。 (3)可以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八儿喝了腊八粥之后的心理? 5.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小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喝腊八粥的情景。 1.通过引导学生默读第2~8自然段,并找出描写八儿的句子,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和渴望。进一步地,通过分析这些句子的描写手法,学生不仅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学习了如何运用不同的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同时,通过提问和讨论,学生对八儿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了他因等待时间过长而产生的焦虑情绪,体会到了他对腊八粥的深深渴望。最后,通过巧妙的过渡,引出对“想粥”部分的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2.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深度,通过分角色朗读和深度思考,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八儿的性格特点。学生们在朗读中体会到了八儿的天真活泼和对腊八粥的强烈渴望,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朗读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通过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学生们不仅锻炼了朗读能力,还深入体验了八儿对腊八粥的迫切好奇和无限想象。接着,引导学生关注粥中各种食材的形态,通过提取关键词,学生们对八儿的猜想有了更细致的理解,阅读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也得以提升。最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妙极了”这个词,进一步强调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和喜爱,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八儿的性格特点。 4.教师先通过朗读第1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八儿看到腊八粥时的“惊异”心情,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他的期待与惊喜。随后,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描述腊八粥样子的词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腊八粥色、香、味的全面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思考八儿看到腊八粥后的内心想法。最后,通过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学生们不仅提升了朗读能力,还更加生动地呈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使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和互动性。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还锻炼了他们多方面的语文能力,为打造高效而有趣的语文课堂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它紧扣文本内容,深入挖掘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温馨和谐的氛围。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特别是八儿喝到腊八粥后的表现,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他内心的满足和喜悦。首先,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文本内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八儿喝粥后的情景,并通过指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具体描写八儿喝粥后表现的语句,让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和理解八儿的心理变化,从而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感。最后,教师提问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八儿喝了腊八粥后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得出了诸如“满足”、“幸福”等词语,进一步加深了对八儿情感世界的理解。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还为他们深入理解和感受文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学生们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文本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此外,通过对比和分析,学生们还能更好地理解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6.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颇为巧妙,它要求学生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发挥想象力并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来描绘八儿喝腊八粥的情景。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还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本内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需要仔细揣摩八儿喝粥时的动作、神态以及内心的情感变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其呈现出来。这样的练习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细节的把握能力,还让他们更加关注文本中的情感表达。
三、总结 名家阅读:推荐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通过推荐名家作品,即冰心的《腊八粥》,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并深化他们对腊八粥文化的理解。阅读冰心的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文学大师独特的写作风格,还能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腊八粥这一传统食物的魅力和温暖。这样的阅读体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此外,通过阅读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描写,学生可以学会比较和鉴别,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腊八粥的文化内涵。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2.完成小练笔;3.自由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板书设计 腊八粥 盼 迫不及待 想 苦苦等待 猜 美 妙 看 惊 异 吃 十分美味
教学反思 经过第二课时的深入教学,我对《腊八粥》这篇课文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们的反应和表现有了更为生动的感受。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深入探讨了腊八粥的文化内涵和文本中的细节描写。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我观察到他们在讨论中碰撞出了不少思维的火花,对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八儿等待腊八粥时的心理变化时,我发现部分学生难以准确把握。于是,我尝试用更生动的方式去解释,比如通过模拟等待美食的情景,让学生们设身处地地感受八儿的期待和焦虑。这样一来,学生们似乎更容易理解了。 此外,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在细节描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于是,我特意安排了一些小练笔环节,让他们尝试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来描绘八儿喝腊八粥的情景。虽然起初有些困难,但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们逐渐放开了思路,写出了不少生动有趣的片段。 总的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看到了学生们在知识上的进步,更看到了他们在思维和表达能力上的提升。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更有效地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等。我相信,在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中,我会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