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平行线的性质 同步练习 人教版数学 七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一、单选题(共9小题)
1.如图,直线,被直线所截,,,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2.如图所示,已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直线过点,且若,,则 的度数为( )
A. B. C. D.
4.如图,一条公路两次转弯后又回到与原来相同的方向,如果,那么的度数是( )
A. B. C. D.
5.把一块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若,则的度数等于( )
A. B. C. D.
6.如图,已知,则根据图中标注的角,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 )
A. B.
C. D.
7.某同学的作业如下框,其中※处填的依据是( )
如图,已知直线 ,,,若 ,则
请完成下面的说理过程
解:已知 ,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
再根据(※),得
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8.如图,四边形是长方形,点是边上的动点(点与点、点不重合),则的值为( )
A. B. C. D.无法确定
9.如图,,,则与满足(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0.如图,直线,,那么 .
11.如图,则 .
12.如图,木棒、与分别在、处用可旋转的螺丝铆住,,,将木棒绕点逆时针旋转到与木棒平行的位置,则至少要旋转
13.如图,若,则在图中所标注的角中,一定相等的角是 .
14.已知直线,将一块含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并且顶点,分别落在直线,上,若,则的度数是 .
15.把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16.如图,直线,,,则 .
17. 如图,在中,,,点是边上一点,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当时,则的度数为
18.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折叠,已知,则 .
19.一大门的栏杆如图所示,垂直于地面于点,平行于地面,则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0. 如图,,,直线与,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求证:
21.如图,点,,,在一条直线上,与交于点,,.试说明:.
22.已知:如图,是任意一个三角形,求证:.
23.如图.求证:
24.如图,从①②③三个条件中选出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可以组成个命题.从中选择一个真命题,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
如图,已知 ,求证: (填序号).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
,
.
故选:.
2.【答案】C
【解析】图中与、与是内错角,根据可知,与是被截直线,是截线,所以内错角,故选
3.【答案】C
【解析】,
,
,
即:,
,
故答案为: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熟知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根据题意得到是解题关键.
根据题意得到,即可得到.
公路两次转弯后又回到与原来相同的方向,
,
.
故选:.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过点作,则,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进而推出,由此即可得到答案.
解:如图所示,过点作,
,
,
,
,
,
,
,
故选.
6.【答案】D
【解析】项与不平行,
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
项与不平行,
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
项
故本选项错误;
项
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
7.【答案】C
【解析】,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故答案为:
8.【答案】A
【解析】如图,过点作交于点,
四边形是长方形,
,
,
∴,,
∴,,
∴
故选:
9.【答案】B
【解析】如图,过点作,则.
∵,
∴.
∵,
∴.
∴.
∴+,
∴.
故选.
10.【答案】
【解析】,,
,
故答案为:.
11.【答案】
【解析】
.
.
12.【答案】
【解析】当时,,
,,
需要变小,即将木棒绕点逆时针旋转
故答案为:
13.【答案】
【解析】,
=.
故答案为:
14.【答案】
【解析】,
,
故答案为:.
15.【答案】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6.【答案】
【解析】过点作直线,
∵直线,直线,
∴直线.
∴,.
∵,,
∴,.
∴
17.【答案】
【解析】,
,
,
,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
,
故答案为:.
18.【答案】
19.【答案】
【解析】过点作于点,则
,,
,
,
.
20.【答案】证明:,
,
,
,
,
.
【解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进而推出,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1.【答案】解:因为
所以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22.【答案】解:如图,过点作,
,
,,
,
,
即.
【解析】过点作,利用,可得,,而,利用等量代换可证.
23.【答案】证明:
.
.
24.【答案】解:①②(或①③或②③)
③(或②或①)
答案一:已知①②,求证:③.
证明:
.
.
答案二:如图,已知①③,求证:②.
证明:
.
,
.
.
答案三:如图,已知②③,求证:①.
证明:
.
.
(选择其中一种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