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流动的颜色》 课时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流动的颜色》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学段教学以“欣赏身边的美”为起点,到“表达自己的感受”“改进生活用品”“体验传统工艺”,再到美术和其它学科相结合的“参与造型游戏活动”。五项学习任务,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旨在培养学生的“造型·美术”学习习惯。 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感受色彩的美,通过认识多种颜色,感受三原色,体会色彩产生的丰富变化。所以开始的导语是:“滴一滴、吹一吹、颜色流动来交汇。红黄蓝, 橙绿紫,相融的颜色换新颜。”通过观察发现,两种(或几种)颜色融合在一起时会变 化产生新的颜色效果;在发现色彩的融合变化特点的前提下,用滴、吹、流等的方法,组合出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再进一步通过对画面想象添画,创作岀充满情趣的作品。本课从表现的角度,提供了运用滴、吹、流等产生颜色变化的方法,让同学们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体会颜色的流动之美,巧妙地运用颜色流动后的无意变化和有意想象,创作岀色彩变化丰富的绘画作品。而选择美国画家波洛克的作品《构成第10号》,加上“波洛克不是用画笔在画板上作画,而是将画布放在地板上,用滴洒颜料的方法作画”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借助对作品的欣赏,感受艺术家创作时的心态、动作和情趣。而这幅以“滴”为主要创作方法的作品,和以“吹”为主的《逛公园》,以“流”为主的《好大的花儿》正好展示了不同融合色彩方法所创作的作品。教师示范作品《绚烂》则呈现的是多种颜色融合的综合效果。本课并没有把是否认识和记住三原色作为学习目标,但是在学习要求中提出了“你能认出三种以上的颜色吗?”的问题,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掌握。而左侧的“中黄、土黄、-柠檬黄、草绿、翠绿、淡绿、大红、深红、湖蓝、普蓝、蓝紫、赭石”等十二种常见颜色,则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对应认知。
学情分析 从少儿心理学的角度看,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级的美术学习,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色彩、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感所想,所见所闻的事物,激发学生对色彩的热爱并体会这种纯粹的乐趣。针对本课来说从表现的角度,提供了运用滴吹流洒等产生颜色变化的方法,让同学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体会颜色的流动之美。
教学目标 1.辨识颜色,了解红、黄、蓝其中的两种颜色相融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学习通过滴、吹、流让颜色相融的方法,尝试画面表现,并通过想象添画。 3.感受颜色的丰富多彩,通过观察色彩的有趣变化,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 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创造的能力。
教学思路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梳理教学思路,采用“观察-尝试-创造”教学策略,观察发现两种颜色会产生新颜色;引导学生尝试用滴、吹、流等方法玩一玩,同时观察色彩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奇妙的变化。通过这些有趣的玩耍留下的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组合、添画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趣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滴、吹、流让两种颜色相融的方法进行表现。 难点:如何更好地在滴、吹、流后对画面进行创意想象添画。
教学准备 教师:水彩颜料,制作课件,示范作品,塑料滴管,彩色水笔、画纸、调色盘、彩泥、彩纸、剪刀等。 学生:水彩颜料,至少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毛笔,画纸,水桶、调色盘,吸管、彩泥、彩纸、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感受拼贴艺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南京林业大学的三位学生创作了动画作品《假如你要认识我》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他们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创作的? 2.提问 师:视频播放完了,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画片不太一样,视频里出现了很多用纸剪贴的画面。 师:该作品通过定格动画创作方式,运用剪纸、拼贴,电脑绘图等多种艺术方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的沧桑与带领全国人民走过风华与荣光。体现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这就是拼贴艺术带给我们的视觉效果,如果拼贴艺术和绘画作品碰撞在一起又会有怎样有趣的效果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流动的颜色》第二课时。 板书:《流动的颜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短片,了解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感受拼贴带来的魅力。同事借影片弘扬爱国情怀,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二、观察感悟 1.欣赏艺术家作品 心之所向,艺无止境,让我们看看艺术家们的作品。 师:欣赏课本作品和毕加索作品《吉他》 学生自主欣赏教材的作品,并讨论交流。 师: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 生:在吹画的基础上用绘画的方式进行添画 生:运用了报纸剪贴的作品 2.欣赏学生作品 师:小朋友们似乎也掌握了艺术家的创意密码,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生:看了这些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这些作品比一比 师:自由讨论:将自己作品变美的方法 生:添画法、剪贴法、增色法等(板书) 3.教师示范 师:同学们看老师的这幅作品像什么场景? 生:画面中用了大面积的绿色和蓝色,点缀了些黄色、橙色,像秋天的草地、丛林。 师:接下来,就用同学们发现的方法在这幅作品上进行创作。 ①提前做好两幅吹、滴等方法的撞色画; ②一张作为作品底板,另一幅用剪的方式剪出所需要的图案并贴在底板上; 师:我创作了一幅关于二十四节气白露的景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是一年中最舒适的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来,真是别有一番风姿。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欣赏环节告诉学生绘画没有对错,学会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大胆创作。教师示范围绕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作为创作主题,感受秋天的韵律和画一般的意境,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探究体验 1.说一说 大家想不想试试? 教师:如果让你来创作,你想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主题? 2.创作作品 提示作业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作业要求:1.根据上节课的吹、滴、流画效果,展开想象。 2.用拼贴、添画、增色等方法,美化作品。 3.比一比,谁的画添得巧、添得妙。 4.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注意用剪刀的安全。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实践创作,感受这种抽象画创作时情感情绪对画面的影响。)
四、作业展示 相互评价 1.学生练习 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评一评 学生展示作品;生介绍自己作品;谁的作品最美;评说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着重从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自由抒发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对学生作品进行深入的欣赏与分析,从而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创造提供参考。) 五、教师小结 课堂延伸 拼贴艺术的历史 (设计意图:了解拼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流动的颜色 变美方法:拼贴、添画、增色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简明、直观的凸现本节课创作的核心,围绕变美的方法,创作趣味作品。)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采用“观察-尝试-创造”教学策略,观察发现两种颜色会产生新颜色;引导学生尝试用滴、吹、流等方法玩一玩,同时观察色彩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奇妙的变化。通过这些有趣的玩耍留下的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组合、添画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趣的作品。我创设“吹一吹”、“看一看”、“想一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美术,激发学生爱学、乐学、趣学。学生在玩中学习,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印象很深刻,并能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