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用】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专用】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5 09:26: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对记诵积累有具体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能正确理解并默写要求背诵的诗文名句;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正确划分浅易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诗词鉴赏考查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
所考查的对象侧重于诗词曲的理解,主要题型在于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以及重点诗句、字词的理解和把握。
答题策略:
(1)描绘画面,分析意境:
方法:抓住主要景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加以扩展再现,再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概括画面的特点、情调、氛围即可。常用词语有:孤寂、冷清(凄清、冷寂、凄凉)、恬静(恬淡、幽静、静谧)、优美(清幽、清新、秀丽)、雄浑壮阔、萧瑟、肃穆等。
意境常见的表达一般用二个双音节词,共四个字,例如:
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孤寂清冷、清新明丽、肃杀荒凉、朴素自然、清新飘逸、华美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生机勃勃、萧瑟凄清、繁华热闹、雄浑壮丽、迷蒙飘渺等。
(2)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
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b.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托物寓理、感物伤怀等)
表现手法:
烘托(反衬)、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白描、言此及彼、意在言外、由远及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修辞手法:
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对偶、设问、反复、反问、互文等。
(附 解题格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
准确指出写作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写作手法;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对象的什么特点;分析表达技巧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
注:诗词中表达技巧大多借助于对名句进行赏析
(3)赏析语言
答题思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总之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赏析思想内容
答题思路:分析表达的情感;揭示蕴含的哲理(常见于哲理诗,结合诗句准确概括即可)。
答题格式:诗歌通过描写了什么景色或刻画了什么人物等,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例1.(2022七上·宣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秋在古诗词中多是意境悲凉的,但在曹操眼里却充满了生机,为什么?
【答案】(1)C
(2)因为曹操北征取得了胜利,内心充满了喜悦,对未来统一中原、建功立业充满了信心,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因此秋在曹操眼里充满了生机。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观沧海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赏析。做这类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逐个选项进行判断,在阅读文段中找到对应的关键词句,进行筛选概括。
(2)此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做这类选择题,可以结合写作背景以及重点诗句进行分析,还要注意一下作者的写作手法或技法。
【点评】(1)ABD.正确。
C项有误,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虚实结合,并非是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故答案为: C
(2)这首诗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 胸怀。后面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另外因为曹操北征乌恒刚刚打了胜仗,内心充满了喜悦, 对未来统一中原、建功立业充满了信心,也表现了曹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 因为曹操北征取得了胜利,内心充满了喜悦,对未来统一中原、建功立业充满了信心,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因此秋在曹操眼里充满了生机。
例2.(2022七上·高阳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乙】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王湾诗首句“行舟”“客路”已含旅途奔波之意,【乙】“天涯”此处指远离家乡的地方。两首诗都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B.【甲】是一首五言律诗,【乙】中“天净沙”一词是这首元曲的题目。
C.【甲】诗的颈联既写景又言事,蕴含着自然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D.【乙】选取景物衰败、荒凉,缺乏生气、活力,烘托了作者“断肠”的凄切心情。
(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1)B
(2)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
【知识点】曲的文学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鉴赏能力。应对该题型,首先需要学生准确理解诗词的内容,具体到教学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记诗词的译文,只有理解了诗句的含义,才能够理解和赏析。
(2) 本题考查句子的画面,具体是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此类题目,在译文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并描述出画面即可。
【点评】(1)A、 【甲】 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 【乙】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无误;
B、【甲】 的体裁是五言律诗,【乙】中“天净沙”一词是这首元曲 的曲牌名。有误;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了海日初升的景象 ,包含 着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无误;
D、【乙】文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哀景。无误。
故答案为: B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画面: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和风吹拂,风向不偏,波浪平静的江面上,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
故答案为: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
1.(2023七上·赵县期中)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____(yàn)洛阳边。
(1)诗歌的首联叙事,“①   ”“行舟”点明诗人离乡远游,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景,“平”“阔”二字凝练地写出船上所见之景②   的特点;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的特点,让人感慨时序匆匆交替的同时,也给人以③   的力量。
(2)一位同学在默写尾联时,不知横线处应写作“燕”还是“雁”。请你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下面的材料,帮助这位同学判断一下此处应写作哪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韦庄《章台夜思》 ——杜甫《绝句》
此处应写作“   ”字。理由是   。
(3)在诗人笔下,鸟儿经常化作传情达意的使者。请你写出一句与“鸟”有关的诗句: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1分)
【答案】(1)客路;开阔(壮阔);积极向上(乐观豁达、振奋鼓舞)
(2)雁;;因为王湾诗句表达的是离家日久,羁旅漂泊产生的思乡之情。韦庄诗句中写因秋雁南回,想用归雁来传递家书却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思乡之情,与王湾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相同
(3)示例一:杨花落尽子规啼。示例二:枯藤老树昏鸦。示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理解性默写;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次北固山下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内容,理解古诗含义,分析景象特点及作者的情态态度。
(2)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内容,理解古诗情感 。结合给到的参考材料,分析古诗中该有的意象是什么。日常注意积累常见的意象,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译文】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点评】(1)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
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宏阔大。
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
故答案为:客路、开阔(壮阔)、积极向上(乐观豁达、振奋鼓舞)
(2)《章台夜思》写家中的书信不能够寄回去,因为大雁已经向南方飞去。古时有雁足寄书的传说,写大雁无法替作者传递家书,思乡之情浓厚。
《次北固山下》诗人此刻应该也是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托雁捎个信:烦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
所以填空处是:雁。故答案为:雁;因为王湾诗句表达的是离家日久,羁旅漂泊产生的思乡之情。韦庄诗句中写因秋雁南回,想用归雁来传递家书却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思乡之情,与王湾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相同。
(3)与“鸟”有关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注意不写错字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杨花落尽子规啼。示例二:枯藤老树昏鸦。示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
2.(2021七上·定州期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案】(1)观;“一统天下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襟”
(2)示例:秋风阵阵,树林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
(1)此题考查诗歌的结构思路和思想情感,解答时要明白全诗结构并借助重点语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用流畅的语言把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
【点评】(1)本诗的题目是“观沧海”,诗歌第一句就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观”字引领下文,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这一句是虚写,写出了大海能够吞吐日月的雄伟景象,实际是作者在抒发自己要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意思是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可以抓住“秋风萧瑟”想象秋天的风如何刮,声音如何,景象如何?秋风吹过海面掀起了怎样的风浪?注意想象要具体合情合理。
3.(2021七上·石家庄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 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本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最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写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B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 时此地的情怀。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 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赏析诗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点评】(1)B项“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要经过五溪。从“杨花落尽”知,此时的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四处漂泊,随风飘扬;“子规”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首句写“杨花”和“子规”,表现的是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离别伤感的气氛,风雨飘零,友人分别之伤尽在其中;“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B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即将分隔两地,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将“月”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新奇,风格浪漫,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的龙标,诗人的“愁”既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又有对友人远赴贬谪之地的担忧、牵挂、怀念,更有一层忧愁与无奈。
故答案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 时此地的情怀。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 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4.(2020七上·河北期末)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题目中的“次”是   意思,诗人借北归的大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答案】(1)停泊、停留、停宿;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潮水上涨,江面与两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舟,一帆高挂。(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次北固山下
【解析】(1)题目中的“次”是“停泊”的意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让大雁稍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潮平两岸阔”意为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题干要求展开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在句意基础上适当加工和拓展。
故答案为:(1) 停泊、停留、停宿;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潮水上涨,江面与两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舟,一帆高挂。(答案不唯一)
【点评】(1)古诗鉴赏要注意给出的注释,还要注意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抓关键要素来推断诗歌的情感类型,关键要素有:①抓住诗题;②抓住关键词句;③抓住意象特点;④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
(2)描绘诗歌画面不该等同于一般的扩写,诗歌更不应该翻译。画面描绘时应该结合题干的提示:从人物后面拍摄,此外还要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情感态度。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句子都适合描绘,描绘的画面也必须带有作者的情感着眼点。
5.(2023七下·赵县期末)诗歌鉴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紧扣住题目中的“   ”字写景,多角度描写了泰山之   ,其中“阴阳割昏晓”用一个“   ”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2)请你结合诗歌尾联,说说本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望;高大(壮美);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的意思是:我一定会登上泰山的顶峰,从最高峰浏览群山的渺小。这句话写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抒发了作者对实现理想强大的信心,体现了作者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望岳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内容,理解诗句含义,抓住诗眼,理解表现事物特征,及诗句中的关键字,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2)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汇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点评】(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突出泰山的高大壮美,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故答案为:望、高大(壮美)、割
(2)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故答案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的意思是:我一定会登上泰山的顶峰,从最高峰浏览群山的渺小。这句话写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抒发了作者对实现理想强大的信心,体现了作者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
6.(2023七下·霸州月考)阅读古诗词《竹里馆》,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是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了“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琴、长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2)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1)D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悠然自得的月夜独坐图:诗人独自坐在茂密而幽深的竹林里,优雅的弹着琴,自在的长啸,周围静无一人,唯有月光心有领会的照耀着、陪伴着诗人。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有误,这首诗描写了清幽宁静的美景,高雅绝俗的雅趣,抒发了诗人宁静、淡泊、闲适的情怀,而不是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对诗歌画面意境的分析理解。诗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生活的画面: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会弹着琴弦,一会又发出长长的啸声。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表现了一种清幽宁静、高雅绝俗、悠然自得的境界。
故答案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悠然自得的月夜独坐图:诗人独自坐在茂密而幽深的竹林里,优雅的弹着琴,自在的长啸,周围静无一人,唯有月光心有领会的照耀着、陪伴着诗人。
7.(2022七下·新乐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中“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诗人怀古伤今、怀才不遇之感。
B.《登飞来峰》首句侧面描写,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塔之高。
C.《登幽州台歌》全篇前后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富有艺术感染力。
D.《登飞来峰》借景说理,抒发了诗人革新的勇气和决心。
(2)你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话中悟出了哪些人生启示?
【答案】(1)B
(2)①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②认识到达了一定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与评价能力。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错在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需要结合全诗的写作内容、所抒情感、表现主旨展开分析作答。
【点评】(1)B项《登飞来峰》首句“ 飞来山上千寻塔 ”是运用正面描写,而不是侧面描写。故答案为:B
(2)本题注意《登飞来峰》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指奸邪小人,在这里象征困难、挫折、障碍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首先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要被眼前困难吓到"”的哲理思考,其次表明"我不怕浮云挡住我的眼睛,自然是我站得高的缘故”,言下之意,浮云还在‘我”的脚下,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抱负不凡。
8.(2022七下·赵县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意味深长,试着品析一下。
【答案】(1)轻轻的雾气,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2)示例:曲笔的手法,讥讽只顾贪图享乐,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抒发了对时局和世风的忧愤。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⑴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语句的描述。这句话的意思是: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等意象联系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朦胧(迷茫)冷清(悲凉)的水色夜景。
故答案为: 轻轻的雾气,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2)本题考查诗歌句子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意思是: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亡国之音)。作者运用曲笔,借写歌女,讽刺那些不汲取历史上亡国之君的教训,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故答案为: 曲笔的手法,讥讽只顾贪图享乐,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抒发了对时局和世风的忧愤。
9.(2023八上·张北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兴
杨柳阴阴①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②。
【注释】①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②洛城:洛阳。本诗诗人武元衡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这两首诗均写到了春天的“杨柳”,但却呈现出春天的不同阶段,具体来说,《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色,《春兴》描写的是    的景色。因为《春兴》中的“杨柳”的特点是    。
(2)请结合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分别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暮春;幽暗茂盛(茂盛、枝繁叶茂、苍翠浓郁)
(2)白诗所写的是早春景色,从早莺、新燕、浅草等可以看出,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武诗写的是暮春景色,从残花落尽、杨柳阴阴等可以看出,表达了作者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0.(2023八上·永年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朝·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甲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乙诗中“山色空濛雨亦奇”所展现的景象。
【答案】(1)表达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2)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1.(2023八上·正定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写诗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用动词“问”“过”“出”“入”“   ”,写出诗人出使的行踪。言事中有写景,颔联借“征蓬”和“归雁”传达出诗人
   的内心感受。
(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的画面。(60字以内)
【答案】(1)逢;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
(2)广阔无垠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一轮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显得又大又圆。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使至塞上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内容,理解古诗大意。找到人物出行的句子,归纳出行的动词即可。古诗情感注意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2)本题考查古诗画面描绘题。答题注意先指出景物,翻译古诗句,指出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点评】(1)动词:问、过、出、入、逢,是诗人的踪迹。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地,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故答案为:逢、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
(2)例句翻译为: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画面描绘题注意结合翻译,加上一些修饰语,展现画面特点即可,如孤烟一缕,直上云霄。一轮落日,又大又圆。
故答案为: 广阔无垠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一轮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显得又大又圆。
12.(2023八上·保定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清人黄培芳认为本诗颈联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样理解这两个字的妙处?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问边”一词点明了出使路途之远,烘托了孤寂的心境。
B.颔联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诗歌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热烈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答案】(1)示例:“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
(2)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忧国伤时
【解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原句的意思,根据原文所给的意象,体会意象营造的氛围意境,分析词或字对于意境氛围的渲染的作用。
(2)本题考查了学生赏析古诗的能力,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通读古诗,对古诗进行翻译,结合古诗中所给的意象,想象意象营造的氛围或是画面,结合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点评】(1)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直” 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 ;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圆”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
故答案为:示例:“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
(2)ABC无误;
D项“候骑”是骑马的侦察兵,,表现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D有误;
故答案为:D。
13.(2023八上·青龙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大林寺”位于江西庐山香炉峰山顶。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提到“香炉峰”的两句诗是:   ,   。本诗用具体的“桃花”象征抽象的   ,写出了它美好的特点。
(2)第一、二句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春光
(2)对比。突出山寺桃园仙境般的美景,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寄情山水
【解析】(1)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和诗歌内容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这样,既写出具体手法和它的作用就符合题意了。
【点评】(1)本题中的“香炉、瀑、前川”等字词容易写错。
结合“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可知,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这里”指的就是山中,作者在此处看到了生长灿烂的桃花,作者别出心裁,将抽象的“春光”具体为“桃花”,据此可知第③空是:春光。
故答案为:(1)日照香炉生紫烟;(2)遥看瀑布挂前川;(3)春光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将山外的百花凋零与山中的盛开的桃花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山寺桃园美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对比。突出山寺桃园仙境般的美景,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14.(2023八下·海港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并完成各题。
卖炭翁(节选)
【唐】白居易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花翁
【唐】吴融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①。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②春华。
【注释】①许史家:借指豪门世家。②著:显示。
(1)《卖炭翁》中,诗人用“   ”“   ”“    ”等动词传神地刻画了统治者巧取豪夺、蛮横无理的行径;《卖花翁》也通过“   ”一问显露出了富贵人家的霸道蛮横。
(2)两首诗中,作者都从底层百姓的角度切入,共同表达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把;叱;牵;不教
(2)都表达了作者对权贵们霸道贪婪行径的愤恨,以及对劳动人民(百姓)的深切同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①诗人连用了五个动词,“手把文书”的“把”、“口称敕”的“称”、“回车”的“回”、“叱牛”的“叱”、“牵向北”的“牵”。使者直接且蛮横的动作,表现出宫使的凶残掠夺,以及卖炭老人的悲苦。②“不教”一词,诗人借东风的惆怅,显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更让人惆怅伤感的是,就连这一点憾恨,也无处申诉。
故答案为:把;叱;牵;不教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和情感的把握。《卖炭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花翁》由卖花引出贵族权门贪婪无厌、独占垄断的罪恶。他们不仅要占有财富,占有权势,连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也要攫为己有。表达了对权贵们霸道负婪行径的愤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之情。
故答案为:都表达了作者对权贵们霸道贪婪行径的愤恨,以及对劳动人民(百姓)的深切同情
15.(2023八下·广平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宜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别薛华①
王 勃
送送多穷路,遑②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释】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②遑:同“惶”,匆忙惊惶状。
(1)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直人主题,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给人以空间的遥远和苍茫感。
B.颈联一改过去送别诗黯然伤魂的情调,代之以积极向上的情感,给人以鼓舞。
C.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诗人与友人在离别之时难舍难分,都流下不舍的泪水。
D.全诗格调高昂、笔力雄健、感情真挚,是送别诗中的名作。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事物都会带上我自己的主观色彩。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比较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C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高昂豪迈,表达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和对真挚友情的深刻认识。《别薛华》情绪低落哀伤。诗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流露出羁旅飘零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孤愤。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主题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诗歌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文本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诗歌文本,然后字里行间带有情感的意象,根据题干对诗作的评价语句去分析和把握。
【点评】(1)C.有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意思: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故答案为:C。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与《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都是表达与朋友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但两首诗中表达的情绪是不同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是诗人的乐观豁达,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别薛华》这首诗通过送别朋友,抒写了诗人不满现实,感叹人生凄凉悲苦的情绪。诗的首联语意双关,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艰难,前途悲凉。颔联和颈联使用工稳的对仗句式,不仅揭示了友人将会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运,也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尾联抒写双方将承受的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故答案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高昂豪迈,表达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和对真挚友情的深刻认识。《别薛华》情绪低落哀伤。诗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流露出羁旅飘零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孤愤。
16.(2023八下·永年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画横线句所表现的景象。
(2)请对诗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不久后风停了,天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2)诗人用真挚而感人的呼告,表达了他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强烈愿望,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中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节选内容,要求学生必须充分掌握书本的诗歌知识点,尤其是诗歌的句意、诗歌的内容、诗句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读透课本。
【点评】(1)本题要求学生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表达出来即可。 如: 不久后风停了,天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2)本题需要学生充分理解课文诗歌重点语句的含义,“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理解: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居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简化语言如: 诗人用真挚而感人的呼告,表达了他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强烈愿望,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17.(2023八下·高碑店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窃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窃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窃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秀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这首诗采用了“兴”的手法,开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以雎鸠鸟相向和鸣,相依相恋兴起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D.“琴瑟”和“钟鼓”并非想象,是写实之词,描绘了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和婚礼的盛况。
(2)《关雎》中的淑女和君子各是怎样的形象?
【答案】(1)D
(2)淑女: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还有美好的心灵。
君子:德才兼备、有情有义、有礼有节。(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意象。解答此题,要结合意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特点,联系作者诗歌的情感,进行作答。
【点评】(1)ABC.正确。
D.有误,“琴瑟”和“钟鼓”是虚写,是想象。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了解诗歌人物形象。“窈窕”写女子文静美好,“淑女”写其善良美好,所以“淑女”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还有美好的心灵。君子追求淑女说明是一位有情有义的人,先“寤寐求之”,又“琴瑟友之”,再“钟鼓乐之”说明君子有礼有节。
故答案为: 淑女: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还有美好的心灵。
君子:德才兼备、有情有义、有礼有节。
18.(2023八下·赵县期末)阅读《石壕吏》和《卖炭翁》,回答问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阅读两首诗,填写表格。
主人公 遭遇 作者态度
老妇 自请应河阳役 ①
卖炭翁 ② 同情底层人民,控诉无耻宫使
(2)这两首叙事诗没有直接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把感情融于客观叙事与描写中。请从上面两处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句,对这种写法加以分析。
【答案】(1)①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②生活之困苦,烧炭运炭之艰辛。
(2)示例一:”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人已经被带走了,表现老翁的凄苦和作者的悲愤之情。示例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劳动人民)的同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提炼即可。
(2)本道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解答本题要掌握文章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技巧有以下:①认真审读题干,寻找相应区域。②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③根据实情,准确表述。
【点评】(1)第一空:老妇之所以“自请应河阳役”,去给官兵做饭,是因为“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家中已无壮年男丁去服兵役,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战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二空:《卖炭翁》表达了作者同情底层人民,控诉无耻宫使的罪恶,是以一个“伐薪烧炭南山中”的卖炭翁的遭遇来表现的。“伐薪烧炭南山中”“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通过写南山烧炭、雪地拉炭车等内容表现卖炭翁烧炭卖炭的艰辛,谋生的困苦;而“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写卖炭翁的炭又遭官府掠夺,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表现了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故答案为:①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②生活之困苦,烧炭运炭之艰辛。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意思是: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独”有“仅仅、只”之意;“独”字暗示了老妇人已去河阳去应征,去为部队准备早餐;通过写战乱带来的家庭破碎,侧面揭示了战争(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人民遭受战争苦难的悲愤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意思是: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冷。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联系“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知,卖炭翁卖炭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此句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以卖炭翁为代表的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故答案为:示例一:”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人已经被带走了,表现老翁的凄苦和作者的悲愤之情。示例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劳动人民)的同情。
19.(2023九上·赵县期中)古代诗歌阅读。
赠崔侍郎①
唐 李白
黄河二尺鲤②,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③。
【注释】①崔侍郎,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二尺长的黄河鲤鱼,通常居住在孟津关一带。跳不上龙门,归来与凡鱼作伴。③昆墟:昆仑之墙,古地名
(1)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或赠给亲友的诗。课内我们学过一首类似的诗,请写出题目和作者。李白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2)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请写出诗中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为什么?
【答案】(1)示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刘禹锡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
(2)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劝告他所有的困境或不顺都只是暂时的,他终将会乘风破浪。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23九上·永年期中)古代诗歌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用“巴山楚水”“二十三年”,表现了诗人贬谪之地的偏远和被贬时间之长。
B.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感触。
C.尾联点明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D.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1)C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道理: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比现在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生活杂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描对诗句包含的哲理的分析能力。哲理诗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度关注与睿智思索的智慧结晶,诗人或寓理于景,或融理入情,往往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寓于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之中,借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或启人深思的意境表达出来,目的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要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BD.正确;C.有误,“姑且借酒浇愁吧”有误。尾联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作精神吧。表达了诗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虽感到苦闷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揭示了一个人生的哲理:社会总是向前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所以个人的沉沦又算什么呢?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从对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升沉的态度,表现出作者乐观豁达的心胸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据此理解分析作答。故答案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道理: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比现在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21.(2023九上·青龙期中)阅读下列诗歌。
宿业师①山房期丁大
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②。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释】①业师:名字叫业的僧人;丁大,诗人友人。②暝:昏暗寂静。
(1)本诗写诗人自己等待友人前来共聚,前六句融情于景,描述了一幅的画面;诗人的等待从薄暮到,语言委婉含蓄。
(2)友人最终是否赴约?诗人心情如何?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清新幽静(清凉幽静/清丽幽美) 深夜
(2)诗人友人最终未能前来赴约,从标题“丁大不至”或尾句“孤琴候萝径”中可得知。诗人夜宿山寺,于山径上等待友人到来,抱琴等待,充满期待的同时因为友人未至而带着一丝孤独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中画面的能力。抓住诗中的重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或氛围的特点;根据意境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此题考查把握诗词内容的能力。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首先要找出意象,然后联系上下文及关键词,分析意象的特点前六句“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意为: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据此可知,景物包含: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这些景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据此得出画面特点是清丽幽美。作品首句是“夕阳度西岭”,可知是从由夕阳西下开始,后面“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因此时间过程就是从夕阳西下到月亮升起,故答案是从薄暮到“夜深”。故答案为: 清新幽静(清凉幽静/清丽幽美) 深夜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把握与理解能力。题目有“丁大不至”,结尾句有“孤琴”,作者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这两处都能说明友人没来。前六句尽情渲染清新幽静的画面,第七句点出“之子期宿来”,知道友人要来,“孤琴候萝径”一句描绘出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对待情形。抱着琴在山路上等,却终是“孤琴”,心里充满着隐隐的失落和孤独。故答案为:诗人友人最终未能前来赴约,从标题“丁大不至”或尾句“孤琴候萝径”中可得知。诗人夜宿山寺,于山径上等待友人到来,抱琴等待,充满期待的同时因为友人未至而带着一丝孤独之情。
22.(2023九上·石家庄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guī)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①空,弟兄羁旅②各西东。
田园寥落③干戈④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⑤,辞根散作九秋蓬⑥。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指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兵器,这里指战争。⑤千里雁:离群孤雁。⑥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
(1)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词作者苏轼,号子瞻,“唐宋八大家”之一。【乙】诗作者白居易,号六一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B.【甲】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始终洋溢着乐观旷达的情绪。
C.【乙】诗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千里雁”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九秋蓬”写出了诗人了孤独之苦。
D.【甲】词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表现了佳节思亲的传统主题,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一篇吟咏中秋的佳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2)【甲】词和【乙】诗都借用“明月”这个意象寄托情感。【乙】诗尾联“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借明月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1)D
(2)抒发了诗人怀乡、思亲,惆怅伤感的情感。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通读诗歌,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对选项的表述,结合诗歌来进行理解和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时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意,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诗句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A、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六一居士是欧阳修。
B、【甲】词中词人的情感经历了“苦闷——欣喜——悲凉——旷达——惆怅"的变化;
C、【乙】诗颈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意为: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夜里思乡的情感各地都相同。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画,诗人借天上的明月抒发对亲人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孤单惆怅的情怀。
23.(2023九上·磁县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词人在夜里挑亮灯芯观看宝剑,表现了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战场杀敌报国的急切心情。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是词人梦到功业已成踌躇满志,调子也变得轻松而又大气磅礴,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D.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可谓先抑后扬,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2)词做对战争场景的描述堪称绝妙。请结合“马作……弦惊”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一场景的。
【答案】(1)D
(2)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战马比喻成的卢马,将弓箭比喻成惊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场上的惊险与激烈,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各项问题的指向,再判断正误。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并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本道题考查对古诗诗句的内容理解和意象体会。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诗句内容并感悟其中所反映的意象,根据关键词准确表述。
【点评】(1)D.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先扬后抑”,并非“先抑后扬”,所以本项有误。
故答案为:D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英雄骑着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的卢”,良马名。据《世说新语》载,刘备在襄阳遇难,的卢载他一跃三丈,脱离险境。后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让我们好像看到的卢快马在飞驰电掣般前进,强弓劲矢在霹雳般震响。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运用典故,引发联想,借刘备之威,含蓄委婉地抒发作者渴望纵横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增强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故答案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战马比喻成的卢马,将弓箭比喻成惊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场上的惊险与激烈,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
24.(2023九下·雄县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一句中,“钟”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大自然赋予泰山   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答案】(1)聚集;神奇秀丽
(2)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造化钟神秀"”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钟"的意思是聚集。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故答案为: 聚集 ; 神奇秀丽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一定要登 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切的雄心和气概。
故答案为: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5.(2020九下·遵化期中)阅读下面古代文学作品,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诗人眼中的大海、山岛、草木的特点。
(2)这首诗写得意境宏阔,请结合画线诗句,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
【答案】(1)答案示例:(大海)汹涌澎湃,(山岛)高耸挺拔,(草木)丰盛繁茂
(2)答案示例:诗人想象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是从大海的母腹孕育而出,这让我感受到大海的博大壮阔,体会到激荡在诗人心中的豪情壮志。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诗歌中有关大海的描写,“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可以看出大海汹涌澎湃;诗歌中有关山岛的描写:“山岛竦峙。”可以概括出山岛高耸地耸立;诗歌中有关草的描写:“百草丰茂”可以看出草木丰盛繁茂的特点。
⑵本题考查古诗名句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诗人借助想象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及远大的政治抱负。
故答案为:⑴(大海)汹涌澎湃,(山岛)高耸挺拔,(草木)丰盛繁茂。
⑵诗人想象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是从大海的母腹孕育而出,这让我感受到大海的博大壮阔,体会到激荡在诗人心中的豪情壮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苍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了解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6.(2020九下·石家庄月考)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
C.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本诗共写了三个画面,分别是白天,敌军压境,守军严阵以待;黄昏,激战后的惨烈;夜里,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D.“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再现了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
【答案】(1)C
(2)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⑴ABD分析正确。C“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不正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⑵ABC说法说法正D确。D“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从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再现了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没有听觉。
故答案为:⑴C
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⑵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7.(2020九下·河北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代·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注释】①凉州:今甘肃武威,唐河西节渡府设与此地。②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月出”,指月亮从地平线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照亮整个凉州城。
B.“七里十万家”勾画出这座西北重镇的气派和风光,而下一句则写出居民中的少数民族,他们能歌 善舞,都会弹奏琵琶。
C.诗的前六句,主要写环境背景,体现出凉州城的宏大、繁荣和地方色彩。
D.诗的后六句,正面展开对宴会的描写,写出了岑参和他朋友在宴会上举杯畅饮,为之醉倒。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六句,句句押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的、咏唱的情调。
B.诗歌“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重复“故人”二字,看出诗人与故人情谊深厚。
C.这首诗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
D.这首诗不仅有感于时光流逝,叹老嗟卑,还有着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感,表现出奋发的人生态 度。
【答案】(1)B
(2)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B.“他们能歌善舞,都会弹奏琵琶”错误,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 故选B。
(2)D.这首诗没有表达时光流逝,叹老嗟卑的情感。 故选D。
故答案为:(1)B;(2)D;
【点评】(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学生诗歌的赏析能力。这类综合考核诗歌的题目,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对记诵积累有具体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能正确理解并默写要求背诵的诗文名句;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正确划分浅易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诗词鉴赏考查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
所考查的对象侧重于诗词曲的理解,主要题型在于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以及重点诗句、字词的理解和把握。
答题策略:
(1)描绘画面,分析意境:
方法:抓住主要景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加以扩展再现,再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概括画面的特点、情调、氛围即可。常用词语有:孤寂、冷清(凄清、冷寂、凄凉)、恬静(恬淡、幽静、静谧)、优美(清幽、清新、秀丽)、雄浑壮阔、萧瑟、肃穆等。
意境常见的表达一般用二个双音节词,共四个字,例如:
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孤寂清冷、清新明丽、肃杀荒凉、朴素自然、清新飘逸、华美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生机勃勃、萧瑟凄清、繁华热闹、雄浑壮丽、迷蒙飘渺等。
(2)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
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b.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托物寓理、感物伤怀等)
表现手法:
烘托(反衬)、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白描、言此及彼、意在言外、由远及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修辞手法:
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对偶、设问、反复、反问、互文等。
(附 解题格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
准确指出写作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写作手法;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对象的什么特点;分析表达技巧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
注:诗词中表达技巧大多借助于对名句进行赏析
(3)赏析语言
答题思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总之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赏析思想内容
答题思路:分析表达的情感;揭示蕴含的哲理(常见于哲理诗,结合诗句准确概括即可)。
答题格式:诗歌通过描写了什么景色或刻画了什么人物等,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例1.(2022七上·宣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秋在古诗词中多是意境悲凉的,但在曹操眼里却充满了生机,为什么?
例2.(2022七上·高阳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乙】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王湾诗首句“行舟”“客路”已含旅途奔波之意,【乙】“天涯”此处指远离家乡的地方。两首诗都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B.【甲】是一首五言律诗,【乙】中“天净沙”一词是这首元曲的题目。
C.【甲】诗的颈联既写景又言事,蕴含着自然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D.【乙】选取景物衰败、荒凉,缺乏生气、活力,烘托了作者“断肠”的凄切心情。
(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1.(2023七上·赵县期中)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____(yàn)洛阳边。
(1)诗歌的首联叙事,“①   ”“行舟”点明诗人离乡远游,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景,“平”“阔”二字凝练地写出船上所见之景②   的特点;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的特点,让人感慨时序匆匆交替的同时,也给人以③   的力量。
(2)一位同学在默写尾联时,不知横线处应写作“燕”还是“雁”。请你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下面的材料,帮助这位同学判断一下此处应写作哪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韦庄《章台夜思》 ——杜甫《绝句》
此处应写作“   ”字。理由是   。
(3)在诗人笔下,鸟儿经常化作传情达意的使者。请你写出一句与“鸟”有关的诗句: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1分)
2.(2021七上·定州期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3.(2021七上·石家庄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 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本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最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写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4.(2020七上·河北期末)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题目中的“次”是   意思,诗人借北归的大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5.(2023七下·赵县期末)诗歌鉴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紧扣住题目中的“   ”字写景,多角度描写了泰山之   ,其中“阴阳割昏晓”用一个“   ”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2)请你结合诗歌尾联,说说本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2023七下·霸州月考)阅读古诗词《竹里馆》,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是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了“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琴、长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2)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2022七下·新乐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中“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诗人怀古伤今、怀才不遇之感。
B.《登飞来峰》首句侧面描写,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塔之高。
C.《登幽州台歌》全篇前后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富有艺术感染力。
D.《登飞来峰》借景说理,抒发了诗人革新的勇气和决心。
(2)你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话中悟出了哪些人生启示?
8.(2022七下·赵县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意味深长,试着品析一下。
9.(2023八上·张北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兴
杨柳阴阴①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②。
【注释】①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②洛城:洛阳。本诗诗人武元衡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这两首诗均写到了春天的“杨柳”,但却呈现出春天的不同阶段,具体来说,《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色,《春兴》描写的是    的景色。因为《春兴》中的“杨柳”的特点是    。
(2)请结合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分别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0.(2023八上·永年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朝·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甲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乙诗中“山色空濛雨亦奇”所展现的景象。
11.(2023八上·正定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写诗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用动词“问”“过”“出”“入”“   ”,写出诗人出使的行踪。言事中有写景,颔联借“征蓬”和“归雁”传达出诗人
   的内心感受。
(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的画面。(60字以内)
12.(2023八上·保定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清人黄培芳认为本诗颈联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样理解这两个字的妙处?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问边”一词点明了出使路途之远,烘托了孤寂的心境。
B.颔联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诗歌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热烈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13.(2023八上·青龙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大林寺”位于江西庐山香炉峰山顶。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提到“香炉峰”的两句诗是:   ,   。本诗用具体的“桃花”象征抽象的   ,写出了它美好的特点。
(2)第一、二句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4.(2023八下·海港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并完成各题。
卖炭翁(节选)
【唐】白居易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花翁
【唐】吴融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①。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②春华。
【注释】①许史家:借指豪门世家。②著:显示。
(1)《卖炭翁》中,诗人用“   ”“   ”“    ”等动词传神地刻画了统治者巧取豪夺、蛮横无理的行径;《卖花翁》也通过“   ”一问显露出了富贵人家的霸道蛮横。
(2)两首诗中,作者都从底层百姓的角度切入,共同表达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15.(2023八下·广平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宜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别薛华①
王 勃
送送多穷路,遑②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释】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②遑:同“惶”,匆忙惊惶状。
(1)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直人主题,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给人以空间的遥远和苍茫感。
B.颈联一改过去送别诗黯然伤魂的情调,代之以积极向上的情感,给人以鼓舞。
C.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诗人与友人在离别之时难舍难分,都流下不舍的泪水。
D.全诗格调高昂、笔力雄健、感情真挚,是送别诗中的名作。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事物都会带上我自己的主观色彩。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比较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16.(2023八下·永年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画横线句所表现的景象。
(2)请对诗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7.(2023八下·高碑店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窃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窃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窃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秀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这首诗采用了“兴”的手法,开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以雎鸠鸟相向和鸣,相依相恋兴起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D.“琴瑟”和“钟鼓”并非想象,是写实之词,描绘了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和婚礼的盛况。
(2)《关雎》中的淑女和君子各是怎样的形象?
18.(2023八下·赵县期末)阅读《石壕吏》和《卖炭翁》,回答问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阅读两首诗,填写表格。
主人公 遭遇 作者态度
老妇 自请应河阳役 ①
卖炭翁 ② 同情底层人民,控诉无耻宫使
(2)这两首叙事诗没有直接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把感情融于客观叙事与描写中。请从上面两处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句,对这种写法加以分析。
19.(2023九上·赵县期中)古代诗歌阅读。
赠崔侍郎①
唐 李白
黄河二尺鲤②,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③。
【注释】①崔侍郎,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二尺长的黄河鲤鱼,通常居住在孟津关一带。跳不上龙门,归来与凡鱼作伴。③昆墟:昆仑之墙,古地名
(1)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或赠给亲友的诗。课内我们学过一首类似的诗,请写出题目和作者。李白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2)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请写出诗中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为什么?
20.(2023九上·永年期中)古代诗歌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用“巴山楚水”“二十三年”,表现了诗人贬谪之地的偏远和被贬时间之长。
B.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感触。
C.尾联点明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D.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21.(2023九上·青龙期中)阅读下列诗歌。
宿业师①山房期丁大
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②。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释】①业师:名字叫业的僧人;丁大,诗人友人。②暝:昏暗寂静。
(1)本诗写诗人自己等待友人前来共聚,前六句融情于景,描述了一幅的画面;诗人的等待从薄暮到,语言委婉含蓄。
(2)友人最终是否赴约?诗人心情如何?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2.(2023九上·石家庄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guī)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①空,弟兄羁旅②各西东。
田园寥落③干戈④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⑤,辞根散作九秋蓬⑥。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指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兵器,这里指战争。⑤千里雁:离群孤雁。⑥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
(1)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词作者苏轼,号子瞻,“唐宋八大家”之一。【乙】诗作者白居易,号六一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B.【甲】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始终洋溢着乐观旷达的情绪。
C.【乙】诗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千里雁”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九秋蓬”写出了诗人了孤独之苦。
D.【甲】词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表现了佳节思亲的传统主题,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一篇吟咏中秋的佳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2)【甲】词和【乙】诗都借用“明月”这个意象寄托情感。【乙】诗尾联“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借明月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23.(2023九上·磁县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词人在夜里挑亮灯芯观看宝剑,表现了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战场杀敌报国的急切心情。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是词人梦到功业已成踌躇满志,调子也变得轻松而又大气磅礴,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D.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可谓先抑后扬,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2)词做对战争场景的描述堪称绝妙。请结合“马作……弦惊”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一场景的。
24.(2023九下·雄县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一句中,“钟”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大自然赋予泰山   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25.(2020九下·遵化期中)阅读下面古代文学作品,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诗人眼中的大海、山岛、草木的特点。
(2)这首诗写得意境宏阔,请结合画线诗句,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
26.(2020九下·石家庄月考)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
C.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本诗共写了三个画面,分别是白天,敌军压境,守军严阵以待;黄昏,激战后的惨烈;夜里,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D.“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再现了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
27.(2020九下·河北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代·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注释】①凉州:今甘肃武威,唐河西节渡府设与此地。②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月出”,指月亮从地平线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照亮整个凉州城。
B.“七里十万家”勾画出这座西北重镇的气派和风光,而下一句则写出居民中的少数民族,他们能歌 善舞,都会弹奏琵琶。
C.诗的前六句,主要写环境背景,体现出凉州城的宏大、繁荣和地方色彩。
D.诗的后六句,正面展开对宴会的描写,写出了岑参和他朋友在宴会上举杯畅饮,为之醉倒。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六句,句句押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的、咏唱的情调。
B.诗歌“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重复“故人”二字,看出诗人与故人情谊深厚。
C.这首诗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
D.这首诗不仅有感于时光流逝,叹老嗟卑,还有着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感,表现出奋发的人生态 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