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导学案
基础自主学案
二、词语释义
①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_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
②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③耐人寻味:形容值得仔细琢磨其中的奥妙。
④诗情画意:指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
⑤言有尽而意无穷: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⑥喷薄欲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⑦琅琅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
⑧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⑨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三、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郭预衡(1920—2010),当代学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散文研究家。河北玉田人。1945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1947年又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史学研究所。建国后,历任辅仁大学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文系副主任、古籍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文艺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郭先生学识渊博,学术论著自成体系,为人平和耿介,工于书法。
因曾被错划“右派”,居然未能评上北师大资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授。几十年来,他致力于中国文学史研究,文学史,史料扎实、宏富,史识不凡。与刘盼遂共同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著有《古代文学探讨集》、《中国散文史》、《历代散文丛谈》等。曾获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又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古代文学史》曾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特等奖(2000年)。
[文脉·探究]
1.作者是如何提出本文的中心观点的?
【提示】 文章首先提出古人写文章讲究文采,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用孔子和庄子的例子加以说明。对于后世的学者,作者认为他们也很重视写作时要讲究文采,并列举了司马迁、刘勰、郦道元等人的例子来加以说明。接着话题一转,说到古代也有人忽视文采的倾向,特别指出“今天”人们很少重视文采的现状。至此,文章水到渠成得出观点,我们写文章,“既要有内容,也要有文采”。
2.理论文章怎样才能做到具有形象性?
【提示】 首先,作者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论文章不应该板着面孔说教,而是在言谈笑语中达到说教的目的。其次,要把抽象的逻辑推理用生动的画面表达出来,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对人的感染也是强烈的。第三,要用形象的语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比喻准确,形象鲜明,生动活泼是其特征,用鲜明的画面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达到政论和诗的结合,这样逻辑的说服力和形象的感染力就会得到高度的统一。
3.写理论文章为什么需要适当地讲究声音?
【提示】 理论文章由于说理性强,逻辑严 ( http: / / www.21cnjy.com )密,往往显得生硬、呆板,如果重视声音之美,读来就会有一唱三叹之美。文章讲究声音,注意音节之美,使句子长短适度,声调抑扬铿锵,就会便于诵读,有利于打动读者。但讲究声音之美,决不是单纯追求形式,而是为了效果。
4.作者是如何论证理论文章也要带有感情这一观点的?
【名师点拨】 作者首先列举了梁启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例子,强调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情感的,好的理论文章要力避枯燥;接着列举《论语》、《孟子》和《庄子》的例子,说明理论文章也可以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随后对清代某些作家只重考据不要辞章的观点进行批评,用章太炎和鲁迅的例子说明笔锋常带些情感易于读者接受;最后以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的例子作结,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5. 有人说理论文章除了在语言上要重视文采外,也要有自己的个性,你怎么看?
【名师点拨】 人们喜欢看文艺作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说、散文,除了故事情节和艺术美的因素外,也和语言的个性化有关。理论文章是从逻辑、概念、观点、思想上写的,不能像文艺作品那样写得多姿多彩,但也不能总是板着面孔。每个人的性格、经历、知识结构、工作岗位等等各不相同,文章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个性,写出文章来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理论文章在观点正确的基础上,写作的形式百花齐放,读者才会欢迎。
课时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含蓄 喟然 南溟 言之无文
B.静穆 机械 燥动 文起八代之衰
C.示范 桎梏 施展 更高一愁
D.炽烈 拘忌 垩漫 热情洋溢
解析:选A。B.“燥动”应为“躁动”;C.“更高一愁”应为“更高一筹”;D.“垩漫”应为“垩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文章却和某些考证家有区别,笔锋是常带情感的,哪怕是写一篇序文,发两句感叹,也是热情洋溢的。
B.现在有些文章,就思想内容说,非古时可比,但传颂于人口的不多;读不响,甚至读不断,是重要的原因。
C.重在说理的文章往往不再讲求形象性,以致出现了一些“言之无文”的文章,这是要不得的。
D.我们写文章,不论是教育人民,或打击敌人,都要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既要有内容,又要有文采。
解析:选B。B项,“传颂”应为“传诵”。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今天,我以为,写文章应该继承前一种传统,哪怕是理论著作,最好也富有形象性?
B.唐宋古文家一般都是重视声音之美的,欧阳修的文章,使人读了有“一唱三叹”的感觉,也就是具有声音之美的缘故。
C.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以前曾经有过很大影响,那原因之一,据他自己说,是“笔锋常带有情感。”
D.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开辟了一个时代的不朽之作《共产党宣言》,就“写得非常生动而及时,就好像是昨天写成的(列宁语)。”
解析:选B。A项,构不成问句,句末问号改为句号;C项,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外;D项,小括号内的“(列宁语)”应放在引号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B.解决上幼儿园难和上幼儿园贵的问题,必须立足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供给多样化和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差异化。
C.墨西哥的一家歌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D.一部《论语》,不但是孔门的思想和学问所在,其语言之精炼、优美和含蓄,也是古代文章的典范。
解析:选D。A.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B.成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残缺。在“供给多样化”后应加“的格局”,在“需求差异化”后面应加“的现实”;C .“原因是……”和“由于……所引起”杂糅。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其次,写理论文章也应该适当地讲究声音。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孔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六朝人吟诗作赋,比前代更重视声音之美,所以孙兴公有这样自负的话。其实六朝以来,不只诗赋讲究声音,散文也讲究声音,骈体就是这个倾向发展的结果。当时很多文章读起来都能琅琅上口,形成了一代文风的特色。当然,声音讲究到极端,就成为文章的桎梏,致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诗品》)。诗歌尚且不可过于拘忌,何况散文?骈四俪六的形式,必须反对。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确是有功劳的。但韩愈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虽然反对骈体的桎梏,却没有把文章的声音之美也笼统地反掉。在《答李翊书》中他就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他反对六朝人为的音节,仍然提倡以气为主的自然音节。唐宋古文家一般都是重视声音之美的,欧阳修的文章,使人读了有“一唱三叹”的感受,也就是具有声音之美的缘故。
文章要讲究声音,以便于诵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我以为相当重要。特别是理论文章,讲究一点音节之美,使句子长短适度,声调抑扬铿锵,这会有助于打动读者。古来传诵的名篇,内容未必都很高明,但声音却必然讲究。
当然,文章讲究声音之美,决不是单纯追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式,而是为了效果。而且,不论骈文或散文,过分讲究声音,都会“失其真美”,桐城派的某些文章尽管读来上口,格调却不高,就是这个缘故。所谓“桐城谬种”,也是应该反对的。但这却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根本忽视声音之美。现在有些文章,就思想内容说,非古时可比,但传诵于人口的不多。读不响,甚至读不断,是重要的原因。
5.作者引用《世说新语·文学篇》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在这儿引孔兴公作天台赋后自负的话,意在表明六朝人吟诗作赋,比前代更重视声音之美。
6.从文中看,作者认为韩愈的功劳主要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认为韩愈的功劳不仅在于他反对骈四俪六的旧体例,更在于没有把文章的声音之美笼统反掉。
7.作者为什么提出要反对“桐城谬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文中来看,作者强调桐城派的某些文章读来上口,但内容单薄,格调不高,单纯追求形式,忽略了效果,因此也应该反对。
8.理论文章讲究声音之美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理论文章如果讲究一点音节之美,使句子长短适度,声调抑扬铿锵,读来就会有一唱三叹之感,更有利于打动读者。
三、语言表达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神马都是浮云”这句网络语流行原因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神马都是浮云”是“什么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浮云”一词出自《论语》,后来指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事物。这句流行语看起来“很调侃”,又是当下人们的某种精神写照,有一种无从把握甚至陷入绝望的感觉,还透着点儿超然和豁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谐音 (很)调侃 精神写照
10.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编者按”是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论、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
新春刚过,某杂志社决定将征集到的以“关于春节的温暖记忆”为主题的稿件汇编成一期专刊。
请你以编者的身份为这期专刊写一个80字左右的“编者按”,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春联,红包,多么温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彩;汤圆,腊肉,多么温暖的味道;团聚,拜年,多么温暖的画面……这些温暖的记忆,带着浓浓的年味,以诗文的姿态,在这飘着墨香的书页上,翩跹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