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2课 听听那冷雨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2课 听听那冷雨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4 13:0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听听那冷雨》学案
教师寄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三维目标
1.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在山水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方法的综合运用。
3.自主地朗诵,了解作品蕴涵的观点,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突出朗读,强调合作,注重创新,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丰富内涵的人。
2.教学难点 :冷雨的含义,观察冷雨的“冷”的方式,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是“一种心境,一种浓浓的割舍不断的乡愁”。
3.考点:抒情散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方法的综合运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大家都学习过余光中的《乡愁》,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能否集体背诵一下呢 (学生齐背)余光中先生是面对着悠远而丰满的中华文化时,在历经半个世纪,终于跨过空间带来“乡愁”的诗人,他深深地沉浸在一种时间与文化的乡愁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一篇美文《听听那冷雨》。
二、预习设计
(一)、了解作者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 ( http: / / www.21cnjy.com )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二)、作者是从那些角度来写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描写的是_______。典型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题探究
(一)、学生通读全文之后,分小组解决下列问题(所有小组参与讨论):
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的雨?作者的喜好如何? (1组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些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组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蕴含着这种感情的句子。(3组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读文章1—2段,小组探讨下列各题:
1.文段中的叠词很多,有什么作用呢 (4组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的“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怎么理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有人说,春雨,是遍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芬芳的少女,是爱美写美的画师。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那么,冷雨又何含义呢?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反馈检测
(一)、请根据下列文字,做仿句练习。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各小组讨论后自由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练一练。
请挑出你最喜欢的一段课文进行朗诵。
注意: 1、把握语音的轻重、高低、长短。
2、带着感情,读出作品中蕴蓄的美感。
答案
《听听那冷雨》导学案答案
二、预习设计(二)、触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重点描写的是听觉。
典型语句有:触觉:冷雨。视觉:淋淋 ( http: / / www.21cnjy.com )漓漓,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滂滂沱沱(叠词)嗅觉: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淡淡的土腥气。味觉:舔舔吧,那冷雨。从听觉上来品位这冷雨:第5节:凄凉凄清凄楚凄迷。第6节:清脆可听,如瀑布,比碎玉。(比喻)第7节:黑键灰键(比喻)“拂弄”、“奏”。第8节:羯鼓,电琵琶,“刷”、“鞭”、“打”。第9节: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回忆的音乐,是潮潮润润的音乐。
三、问题探究(一)、1. 以听雨(清明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像密集、述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
作者喜爱的是:大陆瓦上的雨。
2. 乡思、乡愁、故国之恋。
3.第2节——“ 杏花。春雨。江南。……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第4节——“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中国。”
第5节——“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
第6节——“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
第9节——“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
(二)、1. 料料峭峭…‘淋淋漓漓… ( http: / / www.21cnjy.com )‘淅渐沥沥”“天潮潮地湿湿”“走人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凄凄切切”等词把雨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雨的缠绵、细蜜、柔情等溢于言表了。 叠词叠音有轻音乐的美感,可以通过拍手跺脚的律动感悟节奏的短促轻快,可以通过对比感悟词语固有的音高音长差别,可以读得又长又高.可以读得又短又轻,可以聆听轻音乐、学唱有叠词叠音歌词的歌曲去享受叠词叠音之美,从运用角度看,可以连缀这些叠词叠音组成另一幅图景、一首诗,可以来一个叠词叠音短剧表演。简言之,让我们学生参与到叠词叠音的言语实践中来,可以享受美昧!
2. 我们来审视中国近代的历史,我们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感到非常悲痛,确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我们历史的概念里面有的是悲凉、悲伤的概念。在痛定思痛的时候,我们就是反思。我们在付出这么沉重的学费的时候,如果历史允许重新书写的时候,我们的中国应该怎么办 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3. (唐)杜牧的《清明》能否给你一点启发呢
在这里我们为失去的亲人找一块永 ( http: / / www.21cnjy.com )久的空间,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亲友为失落的真情而祈祷。在这里我们庆祝每一个生命特有的璀璨,让生命的故事作为时代的缩影在世间永远流传。我们的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呢 我们该怎样珍惜
(三)、冷雨,不仅指雨的温度,更是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愁情与雨景,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目前与联想交融的主观体验,传达的实离愁与伤感。人生的喟叹,历史的呢喃,文学的情致,浪漫的情怀,都深蓄着沧桑与伤感。作者以不同地方听雨、看雨、体味雨串起一系列的人生感悟,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
反馈检测:(一)山是大地的一部乐曲:山谷是序曲,山峰是高潮,树林、花鸟是山的音符。
大地是宇宙的一部剧本:草儿是场景,鸟儿是旁自,人类是大地的主角。
春天是大自然的一本画册:飞禽走兽是造型,秀美山川是线条,红花绿树是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