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5 13:0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北京的春节》

老舍
(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他的作品中有大量被选入教育课本。
课前思考
腊 月
正月十九
时间
先后顺序
思考交流
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提示:
散文记叙线索:一般是时间或事件过程。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在老舍的笔下,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去感受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吧!
揭示课题
思考: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采用了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练一练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写元宵节。
元宵节的晚上,彩灯无数,有的像燃放的彩球,有的像展翅的蝴蝶,有的像翩翩起舞的少女......
嗅觉: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气味)
热闹
非凡
总结除夕的热闹
视觉: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色彩)
听觉:鞭炮声日也不绝(声音)
人们的活动: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
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可以体会到中国人对除夕“吃团圆饭”这一习俗非常重视。
重视团圆
重视亲情


醋味
饺子
摆摊
杂拌儿

jiǎo

tān

bàn

zhēng

zhǎ

xiāo

rán
风筝
一眨眼
元宵
燃放
字词展现


亲戚
小贩
彼此
贺年

fàn




轿
jiào

luò

tuó
轿车
骆驼
字词展现
造字:形声
结构:上下
部首:
笔画:12
zhēng
辨字组词:
争_____ _____
睁_____ _____
重点生字提示
带偏旁“ ”的字有箱、篮、籍等。
古筝:
弹拨弦鸣乐器,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
争气
睁开
争取
睁眼
造字:形声
结构:左右
部首:酉
笔画:15

辨字组词:
醋_____ _____
措_____ _____
重点生字提示
带偏旁“酉”的字有酷、醒、酸等。
歇后语:
醋厂里冒烟——酸气冲天
吃醋
无措
米醋
措施
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任务一
任务解读
深入理解详写部分,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拓展)阅读文段,对比梁实秋、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造字:象形
结构:半包围
部首:戈
笔画:11

组词:
威_____ _____
藏_____ _____
重点生字提示
造句:
每逢过年我们都会去走亲戚。
威力
宝藏
威风
西藏
造字:形声
结构:左右
部首:火
笔画:16
rán
组词:
燃_____ _____
然_____ _____
重点生字提示
成语:
燃眉之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燃放
然后
燃烧
果然
腊八 除夕 正月 初一 元宵
详写:
略写:
过小年 正月初六 正月十九
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快速浏览课文1-2自然段,说说春节开始时(腊八)有哪些习俗?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打比方
粥材料丰富
熬腊八粥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泡腊八蒜
第一件大事
买杂拌儿
第二件大事
买爆竹
第三件事
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大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们是怎么准备过春节的呢?读第3自然段,在课文中勾画出来。
观赏了作者笔下的灯会盛景,你有什么体会?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张灯结彩
几百盏灯
各形各色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种类多
数量多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喜爱之情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时间过得飞快
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
一眨眼
结束了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对比
  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进行过渡,突出除夕的“闹”和大年初一的“静”。
① 光景:在文中指初一的情景。
② 截然不同: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人们的活动:
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大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们是怎么准备过春节的呢?读第4自然段,在课文中勾画出来。
(课后第二题)
再读课文,体会孩子们的乐趣。
读一读,说说课文的最后一段的作用。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首尾呼应
元宵节最吸引人的地方
①处处悬灯结彩,像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②看花灯和吃元宵
种类多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残灯 —— 花灯逐渐减少
末庙 —— 庙会的最后一天
春节结束了
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从正月初一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
开始:忙碌
北京的春节
高潮:热闹
结束:留恋
除夕:喜庆、团圆
正月初一:悠闲、惬意
元宵:红火、欢乐
热闹喜庆
团圆祥和
结构梳理
课文主题
本文运用朴实无华而又充满京味儿的语言,以时间为顺序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体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化的喜爱。
写一写你家乡春节的习俗,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天或一个场景,写完后与同学交流。
课后作业
回忆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北京的春节,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