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任务单(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任务单(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5 10:5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下第四单元复习任务单(学生版)
第一课时
任务一(约15分钟)
读字词;背古诗;读注释。
任务二(约6分钟)
一、拼写词语,字迹工整。
cān móu duàn liàn juàn liàn nián líng qíng bù zì jīn
( ) ( ) ( ) ( ) ( )
jīng yí chàn dǒu yóu zhōng cí xiáng sù rán qǐ jìng
( ) ( ) ( ) ( ) ( )
二、仔细读题,选择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沃克(wù) 彭德怀(péng) 矜持不苟(jīn)
B.企望(qǐ) 满衣裳(cháng) 一声不吭(kēng)
C.威吓(xià) 汗褂裤(guà) 堪称(kān)
D.襄阳(xiāng) 深山坞(wū) 踌躇满志(zhú)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拟定 慈详 搞特殊
B. 锻练 崭新 马革裹尸
C. 审视 荣幸 下意识
D. 暗然 筹集 舍己为工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穿透,磨破) 不破楼兰终不还(击败)
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快要天亮) 三万里河东入海(三万里长的河水) C.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D.五千仞岳上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青春作伴好还乡(指春天)
4.下列句子中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下列诗句中,不是边塞诗的一项是( )。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任务三(10分钟)
读“交流平台”;读“词句段运用”;读背古诗。
任务四(9分钟)
一、根据古诗,完成填空。
1.《凉州词》的作者是唐朝的 ,这是一首 诗。诗中“ ,
”两句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唐朝的 ,这是一首 诗。诗中“
, ” 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广
陵”指的是 。
二、仔细读题,选答案。
1.下列句子中只用了一种人物描写方法的一项是( )。
A.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B.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C.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
D.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2.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请将选项填在括号里。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1)沃克医生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 )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
(3)“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 )
(4)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 )
读一读,根据情境选择恰当的心理状态。
(1)沃克医生站起来,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
A.惊讶、怀疑 B.佩服 C.害怕 D.担心
(2)他一边左顾右盼,一边看看手表,嘴里不停地嘀咕着:“怎么还不来?” ( )
A.犹豫 B.焦急 C.期盼 D.镇定
(3)老师的话刚说完,王小明一下子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他知道外出秋游又成泡影了。( )
A.呆若木鸡 B.喜出望外 C.怒火攻心 D.期待落空
4.下列属于王维写的送别诗句的一项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诚意,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奖励题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选自《论语》
第二课时
任务一(18分钟)
读课文梳理;读人物资料;读背景资料。
任务二(6分钟)
仔细读题,选择答案。
1.下列诗句中,没有抒发作者爱国情感的是( )。
A.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王昌龄的一首描写秋景的古诗。
B.“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C.《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D.《军神》的主人公是刘伯承,课文却大量地描写了沃克医生,这样写是为了正面表现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昌龄是盛唐的边塞诗人,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 。
B.《军神》的作者和主人公是刘伯承。
C.《清贫》选自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
D.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不仅在于援助了朝鲜,也保卫了我们自己的国家安全。
根据课文,完整填空。
从“黄沙百战穿金甲, 。”中,我们感受到将士的豪情壮志;从“却看妻子愁何在, 。”中,我们感受到诗人一家人听到捷报时的喜悦;从“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我们感受到百姓的痛苦和失望;从“青山处处埋忠骨, 。”中,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毛泽东伟人胸怀。
任务三 (约9分钟)
馒头的故事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已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
③在距惠通桥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军用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位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军官。两个小时前,他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4天没进食物,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再坚守24小时。
④卡车在公路上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两眼血红,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⑤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也停了下来。就在这时候,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⑥大胡子少校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似乎在滴血,一咬牙,将手里的机枪端起来,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⑦忽然,大胡子少校盯住了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⑧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和鬼子拼命的中国军队的将士,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⑨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⑩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的手里:“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说她叫小翠。
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然后用最后的力气抱起一块块石头填炮弹坑。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来到之前陷车的地方,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是她家七口人中最后一个死去的。
大胡子少校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人会为你报仇!”
34年后,这位大胡子将军临死前拿着一个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个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解题小贴士:不读熟不答题。
任务四(约7分钟)
一、联系选文,完成分析。
1.画“ ”的部分对小姑娘 、 、 进行了描写,展现了小姑娘既 又 的心理。
2.第⑨段中“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是因为

二、仔细读题,选择答案。
1.大胡子少校跪了两次,这两次跪的心里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跪是( );第二次跪是( )。(多选题)
A.出于对饥民的理解同情,看着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他是心痛的。
B.因为小女孩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对此少校是满怀敬意的。
C.因为前线无粮,陷入极端困境,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他的难处。
D.因为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又歉疚又痛心。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B.“弹跳”“怒吼”“冲”等词语写出了车速之快,侧面表现出军情的紧急。
C.文章最后提到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深化了这个馒头的象征意义。
D.文章主要以大胡子少校的表现颂扬了在民族灾难面前,中国军民所体现出来的高度团结民族精神。
奖励题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选自《论语》
五下第四单元复习任务单(教师版)
第一课时
任务一(约15分钟)
一、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自由读词语——齐读词语
拟定 参谋 损失 锻炼 慰问 眷恋 情不自禁
奔赴 繁忙 特殊 尊重 签字 诊所 下意识
年龄 熟练 惊疑 审视 施行 清醒 一针见血
颤抖 崭新 由衷 苍白 慈祥 荣幸 一声不吭
肃然起敬
要求:边读边记。
二、读课文中带拼音的词语
自由读词语——齐读词语
蓟北 襄阳 拟定 参谋 奔赴 彼此
踌躇 黯然 沃克 土匪 绷带 由衷
堪称 筹集 被俘 金镯 威吓 裤裆
企望 汗褂裤 深山坞 满衣裳 彭德怀 搞特殊
矜持不苟 马革裹尸 五千仞岳
要求: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三、读多音字。
自由读——齐读
还 hái 还有 朝 zhāo 朝阳 埋 mái 埋伏
huán 归还 cháo 朝鲜 mán 埋怨
鲜 xiǎn 鲜有 禁 jīn 情不自禁 绷 bēng 绷带
xiān 新鲜 jìn 禁止 běng 绷脸
晕 yūn 头晕 血 xiě 血淋淋 吭 kēng 一声不吭
yùn 晕车 xuè 血泊 háng 引吭高歌
吓 hè 恐吓 舍 shě 舍己为公 qiáng 坚强
xià 吓人 shè 退避三舍 强 qiǎng 勉强
jiàng 倔强
要求:边读边记。
背古诗。
自由背《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背
五、读注释
自由读——师生合作读
◎《从军行》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青海:诗中指青海湖。
长云:阴云滚滚,遮天蔽日。
暗:使……暗淡。
孤城:孤独的城池。
黄沙:战场的风沙。
穿:穿透、磨破。
金甲:盔甲。
破:击败,
还:返回家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将晓:快要天亮。
篱门:篱笆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一阵凉风吹来,心中一阵伤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听说。
官军:唐朝军队。
河南河北:黄河的南北两岸,叛军的根据地。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衣裳:“衣”指上衣,“裳”指下衣。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卷:胡乱地卷起。
须:应当。
放歌:放声高歌。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要求:边读边记。
任务二(约6分钟)
一、拼写词语,字迹工整。
cān móu duàn liàn juàn liàn nián líng qíng bù zì jīn
( 参 谋) (锻 炼) (眷 恋) (年 龄 ) (情 不 自 禁 )
jīng yí chàn dǒu yóu zhōng cí xiáng sù rán qǐ jìng
(惊 疑 ) (颤 抖) (由 衷) (慈 祥 ) (肃 然 起 敬 )
二、仔细读题,选择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沃克(wù) 彭德怀(péng) 矜持不苟(jīn)
B.企望(qǐ) 满衣裳(cháng) 一声不吭(kēng)
C.威吓(xià) 汗褂裤(guà) 堪称(kān)
D.襄阳(xiāng) 深山坞(wū) 踌躇满志(zhú)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拟定 慈详 搞特殊
B. 锻练 崭新 马革裹尸
C. 审视 荣幸 下意识
D. 暗然 筹集 舍己为工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黄沙百战穿金甲(穿透,磨破) 不破楼兰终不还(击败)
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快要天亮) 三万里河东入海(三万里长的河水) C.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D.五千仞岳上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青春作伴好还乡(指春天)
4.下列句子中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下列诗句中,不是边塞诗的一项是( B )。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任务三(10分钟)
读交流平台
自由读——齐读
◎《军神》一文,从刘伯承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的话“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我们可以感受到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此外,课文着力刻画了沃克医生的一系列变化,从“冷冷地问”到“光柔和下来”,再到“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刘伯承从冷漠到赞许、钦佩的内心变化。
读讲义: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读词句段运用
1.读第一部分
自由读——齐读
读第一组句子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要求:边读边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读第二组句子
焦急地等人:
◎母亲在焦急地等待,那目光紧紧锁定于那宽敞的大门,仿佛下一秒就能看到他——心中盼望的那个熟悉的身影。她的心太迫切,只恨时间不能快进,钟楼上的表针机械地走着,滴答,滴答……
期待落空:
◎“那本畅销书卖完了!”听到妈妈说完这句话,他一下子瘫坐在沙发上,脸上顿时显出失望的神情:“啊?怎么会这样?我已经期待很久了。”
久别重逢:
◎看到丽丽从汽车上走下来,莎莎的眼睛马上亮了,立刻扑上去,一把抱住了她:“你终于来啦,我快想死你了!”两人紧紧地拥抱了很久,才挽着手离开。
要求:边读情景,边体会人物内心。
2.读第二部分
自由读——齐读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要求:能体会“描写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发现此刻表现的特别之处。
读背古诗。
1.自由背《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背
3.自由背注释——师生合作读注释
◎《凉州词》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羌笛:羌族乐器。
何须:何必。
杨柳:即《折杨柳》。古乐府曲调名,曲调哀怨。
度:越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广陵: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烟花:泛指春天的景色。
尽:消失。
唯见:只见。
天际:天边。
任务四(9分钟)
一、根据古诗,完成填空。
1.《凉州词》的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涣,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两句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唐朝的李白,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孤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广
陵”指的是扬州。
二、仔细读题,选答案。
1.下列句子中只用了一种人物描写方法的一项是( C )。
A.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B.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C.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
D.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2.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请将选项填在括号里。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1)沃克医生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 C )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D )
(3)“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 A C )
(4)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 B )
读一读,根据情境选择恰当的心理状态。
(1)沃克医生站起来,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A )
A.惊讶、怀疑 B.佩服 C.害怕 D.担心
(2)他一边左顾右盼,一边看看手表,嘴里不停地嘀咕着:“怎么还不来?” ( B )
A.犹豫 B.焦急 C.期盼 D.镇定
(3)老师的话刚说完,王小明一下子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他知道外出秋游又成泡影了。( D )
A.呆若木鸡 B.喜出望外 C.怒火攻心 D.期待落空
4.下列属于王维写的送别诗句的一项是( B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诚意,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奖励题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选自《论语》
第二课时
任务一(18分钟)
一、读课文梳理。
自由读——读记关键词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前两句描绘了边塞开阔、萧索的景象,从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后两句诗抒发了他们誓死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述和遗民迫切希望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之感。
◎《青山处处埋忠骨》写了毛泽东在听闻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位父亲的常人情感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    
◎《军神》写了刘伯承的眼睛受了重伤后,到德国人沃克医生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体现出他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的痛苦的精神。
◎《清贫》是方志敏1935年在狱中所写得一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经历,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二、读人物资料。
自由读——读记关键词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还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主要作品有:《出塞》《从军行》等。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其诗歌内容极为丰富,既有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间疾苦之作,也有抒发日常生活、纤丽清新之作。主要作品有:《书愤》《示儿》等。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描述民间疾苦,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其诗被称为“诗史”。主要作品有:《望岳》《春望》等。
◎刘伯承:原名刘明昭,四川人。5岁读私塾,12岁开始接受新式教育,饱尝生活艰辛,立志报国。1916年3月,刘伯承参加“讨袁护国起义”,在指挥作战中右眼中弹致残。刘伯承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过程。他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方志敏:优秀的共产党人。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1935年,他不幸被俘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狱中记实》等著作,同年,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三、读背景资料。
自由读——读记关键词
◎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组成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国侵略、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宣布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越过“三八线”,向中国边境鸭绿江、图们江地区进犯,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共中央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随之结束。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任务二(6分钟)
仔细读题,选择答案。
1.下列诗句中,没有抒发作者爱国情感的是( D )。
A.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王昌龄的一首描写秋景的古诗。
B.“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C.《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D.《军神》的主人公是刘伯承,课文却大量地描写了沃克医生,这样写是为了正面表现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王昌龄是盛唐的边塞诗人,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 。
B.《军神》的作者和主人公是刘伯承。
C.《清贫》选自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
D.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不仅在于援助了朝鲜,也保卫了我们自己的国家安全。
根据课文,完整填空。
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我们感受到将士的豪情壮志;从“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中,我们感受到诗人一家人听到捷报时的喜悦;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我们感受到百姓的痛苦和失望;从“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中,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毛泽东伟人胸怀。
任务三 (约9分钟)
馒头的故事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已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
③在距惠通桥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军用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位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军官。两个小时前,他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4天没进食物,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再坚守24小时。
④卡车在公路上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两眼血红,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⑤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也停了下来。就在这时候,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⑥大胡子少校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似乎在滴血,一咬牙,将手里的机枪端起来,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⑦忽然,大胡子少校盯住了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⑧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和鬼子拼命的中国军队的将士,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⑨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⑩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的手里:“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说她叫小翠。
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然后用最后的力气抱起一块块石头填炮弹坑。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来到之前陷车的地方,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是她家七口人中最后一个死去的。
大胡子少校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人会为你报仇!”
34年后,这位大胡子将军临死前拿着一个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个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自由读——齐读——读关键段6—9段
解题小贴士:不读熟不答题。
任务四(约7分钟)
一、联系选文,完成分析。
1.画“ ”的部分对小姑娘 外貌 、 动作 、 神态 进行了描写,展现了小姑娘既 对馒头充满渴望 又 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 的心理。
2.第⑨段中“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是因为他们知道了自己抢的馒头是给前线正饿着肚子拼命杀敌的士兵的,对此感到很内疚。
二、仔细读题,选择答案。
1.大胡子少校跪了两次,这两次跪的心里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跪是( AC );第二次跪是( BD )。(多选题)
A.出于对饥民的理解同情,看着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他是心痛的。
B.因为小女孩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对此少校是满怀敬意的。
C.因为前线无粮,陷入极端困境,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他的难处。
D.因为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又歉疚又痛心。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开头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B.“弹跳”“怒吼”“冲”等词语写出了车速之快,侧面表现出军情的紧急。
C.文章最后提到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深化了这个馒头的象征意义。
D.文章主要以大胡子少校的表现,颂扬了在民族灾难面前,中国军民所体现出来的高度团结民族精神。
奖励题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选自《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