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第二单元第4课 命若琴弦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第二单元第4课 命若琴弦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4 16:4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命若琴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体会本文深沉诚挚的情感
2、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3、学习深入挖掘小说主题的方法
【教材助读.如何深入挖掘小说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题旨和思想内容的集中体现。换言之小说的主题就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实质揭示,而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构思、环境的设置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那么,应当怎样去理解和概括小说的主题呢?
1、从创作意图理解小说主题
由于读者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个性气质的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成为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途径。这就给了我们一把解读的钥匙,让我们能很好地把握这篇小说的主题含义。
2、从题材中去挖掘主题
题材中蕴含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鲁迅的小说《药》,写了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意在揭示在封建制度下人民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无知,革命者为了解放民众而献出生命,民众不但不理解他,反而吃他的血。这样,题材的意义就不仅揭示民众的麻木不仁,而且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悲哀。假如小说中被杀的不是革命者而是一般人,或是普通强盗,那么主题就会是另一种了。
3、从写作背景寻主题
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总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揭示小说主题。鲁迅先生指出,《水浒传》与《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的思想内容之所以不同,是和时代有关的。“《水浒》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这一类书中的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处,大概也因为社会背景不同之故罢”。假如不理解时代背景对作者的影响,从而造成对题材处理上的这一不同,也就不可能理解《水浒》的深刻主题。
4、抓中心句来分析主题
有些小说的主题直接体现在文中的某个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某段话中,阅读时我们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出表现主题的句子。中心句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如鲁迅小说《故乡》,其主题就是结尾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题的重要手法。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假如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分析主题思想。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就体现着作家对生活的熟悉和情感态度: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中!
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也有一些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索人物、陪衬人物等次要人物。在分析作品主题时,要充分考虑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孔乙己》作者通过酒店小伙计的观察,写出了酒店老板、短衣帮、官员对孔乙己的不同态度,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和世态炎凉,麻木不仁的群众。
6、从细节描写探究主题
典型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血肉,有了它,人物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会丰满感人;丢了它,就会干瘪乏味。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在山神庙的细节“入得庙门里,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陆谦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了伏笔,因此陆谦等人只好站在庙门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这就“逼”林冲奋起反抗。
7、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从情节中理解主题同样也是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鉴赏中被经常运用的方法。例如一篇写人们的想象力是如何丢失的小说《智力测验》,给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分别看“O”这个图形,问:“这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说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回答是个“面包圈”“眼睛片”;而所有的大学生对这个问题都不屑一顾,甚至一起起哄。再到某政府机构去采访,结果小官员看着大官员,大官员又向秘书求救。而同样的问题幼儿园的小朋友却说了许多成人、中学生、小学生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是眼泪”“是肚脐眼”“是围棋”“是表”等等。通过情节发展的一系列展示了想象力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流失的,发人深省!
8、从典型环境分析主题
环境描写不管它的直接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何,最终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所以,我们应从作品的环境描写中揣摩作品的主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人生悲剧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有直接的关系:鲁镇的一般民众都表现得冷漠、麻木、无情,特别是鲁四老爷这个封建思想的捍卫者,彻底毁灭了祥林嫂的生存信心。可见,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思想对国民的毒害是多么深!
9、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小说的主题,虽然作者极力使它不显露出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作者在行文中总是要对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现出一定的褒贬倾向或情感色彩。余秋雨的《信客》,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着重刻画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但这种情感作者始终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故事的叙述来暗示,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是不难看出的。
10、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整个作品,包括每一个标点和作品里总的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氛在内,都是主题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作品看作是表现主题的具体的象征物。小说的主题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小说诸要素紧密相关的整体体现。
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以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深情的笔触集中记叙长妈妈,尽管阿长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作者写得却十分亲切自然,读者从她身上看到了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直率。
理解小说主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仅仅限于以上谈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的几个方面,而应当是多侧面的、多角度的,小说的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主题的光彩。一部优秀的小说,其含义——即主题总是全面渗透在整个作品中的。
【初读课文】
导学案内容:
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 世上的很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入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 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 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 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 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 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 (比如说)像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
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 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史铁生《我与地坛》
(1)你如何看待史铁生关于命运的看法呢?
明确:
史铁生的命运观:苦难和不幸是存在的需要。命运没有公道可言,不幸的降临完全听凭偶然。我们要接受现实。
注:学生发表对史铁生命运观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2)小瞎子濒临绝境时,师傅是如何拯救他的?小瞎子的路在何方?阅读小说第八、九部分回答。
明确:老瞎子像他师傅当年一样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小瞎子一个美丽的谎言——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就可以复明,为他找到奋斗的目标和活下去的勇气。小瞎子将像师傅一样翻山越岭弹琴说书,在虚设目标的牵引下过完紧张、充实、快乐的一生。
3.小说结尾为什么又回到了开头?“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这句话有何含义?
点拨:瞎子师徒的故事反映的只是残疾人的生存困境问题吗?与我们身心健全的人有没有关系?结合导学案内容思考。
【合作探究】
1. 你觉得小说的故事有多大的可信度?这种可信度是否会影响这篇作品的价值?
明确:
可以组织学生简单讨论,确定故事是否可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明确:故事的真实与否并不影响作品的意义,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篇哲理小说,其情节合理合情,但并不特别追求细节。作品的意义是通过这个符合生活逻辑的故事阐述人生的一个道理。
2. 小说结尾处,老者为什么要告诉徒弟说他记错了师父的遗言?
明确:
因为老人要将希望传给少年,所以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安慰他,给他以战胜困难、继续生存、看到光明的希望。
3. 结合全文,探讨作品结尾一段的象征意义。
明确:
整个故事表示的是人与命运博斗的主题,歌颂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甘于为命运所播弄、勇于与逆境相抗争的顽强精神。结尾一段,写两人孤独但顽强的背影,体现的是他们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也是对人类精神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