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稿
学生: 科目: 科学 第 二 阶段第 次课 教师:
课 题 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教学目标 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感受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探究欲望,保持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溶解度的含义及溶解度曲线
考点及考试要求 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理解溶解度的含义,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并初步学会知识的运用
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
考点1:溶液1、故事激趣:一天,一匹小马接受了妈妈交给的任务——把一麻袋食盐送到河对岸。小马开心的出发了,河水很深,连它背上的麻袋都被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小马觉得非常奇怪,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2、引导想象:说一说,食盐可能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 一、溶液溶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物质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是不是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溶液: 溶质: 溶剂: 溶液质量= 质量 + 质量溶液的特征: 、 均匀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浓度和性质都 ;稳定指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 ,即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有溶质析出。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或气体和液体混合形成溶液时,固体或气体是 ,液体是 , 是最常见的溶剂。 2、当两种液体混合形成溶液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__________,量少的一种叫做_________。但当其他液体和水相互溶解时,通常都习惯把_______看作溶剂,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指_________。水是重要的溶剂,但却不是唯一的溶剂,3、说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A的B溶液 溶质是 溶剂是 (2)A溶液 溶质是 溶剂是 4、响溶解的因素: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加快溶解速率的情况1、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用化学式表示)。(1)硫酸铜溶液 溶质 ,溶剂 。(2)碘酒 溶质 ,溶剂 。(3)75%的酒精溶液 溶质 ,溶剂 。(4)澄清石灰水 溶质 ,溶剂 (5)足量的铁放入稀硫酸中 溶质 ,溶剂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错误的有 。
①凡是均匀、透明、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 ②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③溶液的特征之一是“均一”。即溶液各处的浓稀一样,性质相同。 ④溶液的另一特征是“稳定”,即温度不变、溶剂`不减少时,溶质不会分离出来。 ⑤均一和稳定是溶液与浊液的外观特征区别。 ⑥溶液和浊液都是混合物。3、工人师傅修完机器后,有时用汽油(柴油),有时用加了洗衣粉的水来回洗去手上的油污,试分析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分层检测1.把下列物质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 )A.冰加到水中 B.植物油加到水中 C.碘加入酒精中 D.面粉加到水中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3.有一瓶蔗糖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下部的溶液比上面的甜 B.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一定有蔗糖析出 C.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 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中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质溶于水后变成固体小颗粒 D、当条件不变时,溶液放置时间较长,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5.当两种液体互相混合形成溶液时( )A.液体中有水时,水一般是溶剂B.只能将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C.只能将量少的一种叫溶剂,量多的一种叫溶质D.通常将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 ⑤稳定 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7.将少量①味精 ②酒精 ③面粉 ④食用油分别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静置一会儿,会出现沉淀的是 ,液体出现分层的是 ,均一、稳定的是 。8.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 (1)5g水与5g酒精混合 (2)1g食盐和1g蔗糖投入98g水中 9.把1g食盐完全溶于9g水中,得到 g食盐水溶液。10.把9g食盐投入1g水中,必然会得到10g食盐水溶液吗? 11.将5mL酒精与5mL水互溶,得到10mL溶液吗?为什么? 12.日常生活中腌制咸蛋时常用大颗粒的粗盐,欲使其快速溶解,经常采用下列方法: 、 、 。
考点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溶质与溶液共存,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就是不饱和溶液。4.浓溶液和稀溶液 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组概念。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较少的是稀溶液。5.浓溶液,稀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1 饱和溶液是指(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 要使50℃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A.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B.恒温蒸发掉部分水分C.降低溶液温度至室温 D.倒出少量的溶液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D.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再溶解物质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后,溶液质量变大D.在一定温度下,在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则晶体不再溶解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D.对于同一溶质来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6、t℃时,将1g熟石灰[Ca(OH)2]加入到50g水中,振荡后发现仍有少许熟石灰未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它是纯水 B.它是稀溶液,但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C.它是浓溶液,但在该温度下未达到饱和 D.它是稀溶液,无法确定是否饱和7.某氯化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则该溶液为氯化钾的____________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氯化钠的____________溶液。8.一木块飘浮于50 ℃时的KNO3饱和溶液中(如图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温度的改变方式是(填“升温”或“降温”)____________,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填“增多”或“减少”)______________。9.有一瓶20℃的食盐溶液,你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此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考点3溶解度 1.溶解性定义及相关因素(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2)影响因素: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3)举例:盐易溶于水却不易溶于汽油,油脂易溶于汽油而不易溶于水.蔗糖和食盐都易溶于水,但在同温同量溶剂的情况下,所能溶解的最大量不同。 (4)表示方法:溶解性即溶解能力的大小,常用溶解度(S)来表示。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注意:溶解度在后面的计算中经常用作一个概念饱和溶液。 四.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用描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如下图:2、意义:(1)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的都是某温度下的溶解度。(2)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恰好是饱和溶液,曲线以上的各点,表示的都是有未溶溶质的过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各点表示的都是不饱和溶液。五、溶解性等级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g大于10g大于1g小于1g小于0.01g【合作探究】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为什么要特别指明温度?加热冷水时,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为什么水中常有气泡冒出?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分层检测】1.在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时,必须注意以下四点:①指明____________;②溶剂的质量一定是__________;③溶液必须是__________;④溶解度的单位是______。2.下列关于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所溶解的克数。B、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C、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克数。D、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克数。3.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5g,它表示( )A. 20℃时,100g水溶解35g氯化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B.100g水中最多溶解35g氯化钾 C. 20℃时,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钾35gD. 20℃时,氯化钾在水中溶解35g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4.影响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①固体溶质的性质 ②温度 ③压强④溶质的质量 ⑤溶剂的质量 ⑥溶剂的性质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5.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0 g A物质,30 ℃时,100 g水中溶解35 g B物质恰好达到饱和,则A与B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6.已知20℃时,2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8克某物质,则该物质属( )A、易溶 B、微溶 C、可溶 D、易溶7.判断正误:(1)向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克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增加。( )(2)随水量的增加,能溶解的物质增加,所以溶解度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 )(3)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克采用加溶剂、降温的方法。( )(4)一定温度下,100克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有氯化钾10克,则: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10克( )。8.如何保存已打开的啤酒或雪碧,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9.已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1)含义: (2)在60℃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比 (3)向100克水中加入80克硝酸钾,溶液是否饱和? 加入120克呢? 【巩固练习】(一)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 ,溶液所处的状态 。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 状态。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 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 相等。如:右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1)当温度______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2)当温度______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3)图中P点表示KNO3对应的溶液是______ (4)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 。(二)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标表示体积),曲线也为"下降型",如氧气。(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如下几种关系:(1)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3)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4)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等。如: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2)a点说明A、B两物质的溶解度在t2℃时 。(3)当温度低于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4)当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从B和C的饱和溶液中所得到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
课后巩固:【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1 、 将某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 加入硝酸钾晶体 B.加水 C. 加温 D.恒温蒸发水分
2、在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加入一定的硝酸钾晶体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是( )
A、氯化钠可能是饱和溶液 B、仍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变 D、氯化钠溶液变浓
3.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A、B两曲线相交的点M表示 ;在 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
(2)在图中所示的温度范围内,B和C 配制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相同的溶液?(填“能”或“不能”)
(3)时,100g水中加入20gA物质所得溶液为不饱和
溶液,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 g,或蒸发掉
水 g,或使温度降到 。
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
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