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12课 我与地坛(节选)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12课 我与地坛(节选)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4 16:5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与地坛》(节选) 导学案
课前自主导学
基础梳理
1.字音辨识
单音字
炫耀(xuàn)  亘古(gèn)    坍圮(tān)(pǐ)
恪守(kè) 窸窣(xī)(sū) 譬如(pì)
灼热(zhúo) 恓惶(xī)(huáng) 迄今(qì)
耽搁(ɡē) 尴尬(gān)(gà) 罪孽(niè)
福祉(zhǐ) 祈祷(qí)(dǎo)
2.字形辨认
3.词语辨析
(1)临近·邻近
两者都有“靠近、接近”的意思。
“临近”指(时间、地区)靠近,接近
“邻近”指位置接近,附近。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刘刚性格内向,平时不爱户外活动,来到大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年多了,直到临近(临近/邻近)2012年寒假的一个周末,才被舍友约着去了一趟邻近(临近/邻近)学校的省体育馆。
(2)滑稽·幽默
两者都是形容词,形容人的语言动作等。
“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有时候含有贬义。
“幽默”指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在“中华行暨第十二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乌克兰的幽默(滑稽/幽默)演员用丰富而滑稽(滑稽/幽默)的肢体语言,为观众带来阵阵笑声。
4.熟语运用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他做什么事情都会未雨绸缪,所以在各种困难、危险面前,他总是优哉游哉,决不手足无措。(×)
请说明理由:“优哉游哉”,形容生活悠闲自在,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2)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请说明理由:“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3)债务危机已经拖累得整个欧洲的经济增长放缓,德、法这样的强国尚还可以坚挺,但像西班牙这样的国家就算勒紧腰带也是朝不保夕。(√)
请说明理由:“朝不保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也可以形容生活极端困难或病情十分严重。
相关知识
作者名片
轮椅作家——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 ( http: / / www.21cnjy.com )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务虚笔记》等。
重难突破
1.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将“我”与“地坛”联系起来的?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是“我家离地坛很近”,而且搬家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越搬离它越近”;二是园子荒芜冷落,“我”也因残废而被生活抛弃,同病相怜,两者都历尽沧桑。这样的开头,为下文描写、叙事、抒情打下了基础。
2.作者在地坛想了好几年,是母亲的爱和理解帮他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但这也使母亲成为“活得最苦的母亲”。母亲的苦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母亲理解儿子,送他去地坛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些事不敢问,但是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她又无法不为儿子担忧,于是整日整夜处在痛苦、惊恐当中。同时她还希望儿子找到一条走向幸福的路,但又有多少成功的可能呢?她的内心一直被这种矛盾反复纠缠而痛苦万分。“我”所承受的,是自己的不幸;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所以,母亲是活得最苦的。
3.作者在瘫痪后,在十五年漫长岁月中,由“失魂落魄”到小说获奖,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的变化,与地坛这个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闷、绝望到充满希望的过程。正是地坛这种难以言传的包孕着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寂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给了作家的心灵以强烈的震动。文章中的地坛概括地说,令作者感到的便是地坛在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幽深之中的那种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用文中的话即为:荒芜但并不衰败。
课后知能检测
一、基础巩固
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荒芜(wǔ)       宿命(sù)
剥蚀(bō) 连篇累牍(dú)
B.坍圮(qǐ) 亘古(gèn)
熨帖(yùn) 强人所难(nán)
C.炫耀(xuán) 猝然(cù)
恪守(kè) 藏污纳垢(gòu)
D.归巢(cháo) 嘈杂(cáo)
缥缈(piāo) 声名狼藉(jí)
【解析】 A项,荒芜(wǔ)——荒芜(wú ( http: / / www.21cnjy.com ))。B项,坍圮(qǐ)——坍圮(pǐ),熨帖(yùn)——熨帖(yù)。C项,炫耀(xuán)——炫耀(xuàn)。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狂妄 仓桑 衰败 失魂落魄
B.坎坷 余暇 步履 肆意雕琢
C.脾气 荒芜 安祥 身临其境
D.聪蕙 羞涩 荒辟 猝然去世
【解析】 A项,仓桑——沧桑。C项,安祥——安详。D项,聪蕙——聪慧,荒辟——荒僻。
【答案】 B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
迂回曲折、错综细密的东方思维 ( http: / / www.21cnjy.com )模式,使我们深谙声音的奥秘:我们听得出大音希声的意境、欲言又止的无奈和弦外之音的分量,我们善于运用声东击西、指鹿为马的战术,也会在点到为止的留白中,不动声色地享受“此时无声胜有声”带来的精神满足。这就是中国人关于声音的众多看上去匪夷所思,其实奥妙无穷的哲学之一。
A.弦外之音 B.指鹿为马
C.留白 D.其实
【解析】 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混淆黑白。与“声音的奥秘”、“奥妙无穷”等语境不合,应改为“指桑骂槐”。A项,弦外之音:比喻话里间接透露的、没有明说的意思。C项,留白: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D项,其实,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情况是真实的。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际油价在第三季度之所以一改第二季度颓势出现大涨,主要原因是全球央行的协调行动以及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造成的。
B.抗生素的分级使用,有利于医生规范用药,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更为重要的是能减少患者产生细菌耐药的程度,有利患者健康。
C.中国拥有航母之后,更具大国“气质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海洋领土主权争端,无疑增大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
D.社会转型时期,新情况、新课题层出不穷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问题、老矛盾亦有新变化,这些必须依靠深入调研才能发掘、梳理、归纳、提炼、升华,最终产生滋养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解析】 A项,句式杂糅,删掉“主要原因”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成的”。B项,搭配不当,“程度”改“情况”。C项,成分残缺,“无疑”前加“航母的投入与使用”。
【答案】 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5~7题。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那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5.文中连续用了六个“譬如”,是按怎样顺序安排的?这六个“譬如”印证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连续用了六个“譬如”,是按时间或季节顺序安排的。
(2)这六个“譬如”印证了有些东西谁也不能改变它。
6.“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1)句中的“这”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魔鬼”和“恋人”各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句中的“这”指代怎样活。(2)“魔鬼”和“恋人”各是比喻错误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7.这段文字中语言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段文字主要描写景物。(1)描写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工巧,充满灵气,稍带几分神秘的色彩,人物感情渗透于文字之中,万物皆著“我”之色彩;(2)联想丰富,想象奇特,使景物更加迷人;(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色彩以及语言的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