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5课 《张中丞传》后叙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5课 《张中丞传》后叙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4 20:1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张中丞传》后叙 导学案
整体探究
1.“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作者为什么写张巡却从许远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句对许远进行了总的评价。许远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张巡之上,却“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可见其为国让贤,显示出宽厚、谦和的性格,同时映衬出张巡的杰出才能。“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又表现了他以死报国的高尚情操。
2.分析文中“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中的说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先以“人之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的浅显道理证明“城之陷自远始”的非议的“不达于理”,然后以极为愤慨的语气表达自己对小人“不乐成人之美”的斥责和批判,感情激荡,褒贬分明。
3.请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人物的生平事例,并据此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事例略。
(1)张巡形象:①高大,威武,美髯。②记性好。③文思敏捷,倚马可待。④视死如归,从容就义。⑤有领导能力,服众。⑥善于军事。
(2)许远形象:①宽厚长者,表里如一。②忠贞不畏死。③容人雅量,大事为重。④不善军事。
(3)南霁云形象:①有义气,能患难与共。②有勇气。③强壮有力。④恩怨分明。⑤从容就义不畏死。⑥有谋略。⑦服从领导。
(4)贺兰进明形象:①善嫉,自私。②爱才。
4.本文题为《〈张中丞传〉后叙》,而第四段写南霁云乞师就义,第五段则写张巡读书以及于嵩轶事。有人说,这些与中心无关,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南霁云的事,一方面是对张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衬托,是整个睢阳战役无数忠勇义烈事迹中的一例;另一方面,又是用事实进一步加强对“设淫辞而助之攻”的小人的回击。南霁云乞师的对象,就是“擅强兵坐而观”的贺兰进明。南霁云不受诱惑,不仅表现了他和将士同甘苦共患难的感情,又是对贺兰之流的斥责。第五段写张巡读书记忆力过人,似乎与睢阳战役无关,但反映出英雄人物的品格和能力,是与其文化修养有密切关系的。特别是把他的记忆力,与围城中士卒的姓名“无不识者”联系起来,知其并非游离于中心的闲笔。至于于嵩的轶事,乍看似闲笔,但由于嵩之死,可见当时叛军多么猖獗。而这种混乱,正是思想舆论混乱的社会根源。把于嵩的不幸遭遇置于篇末,既让人在掩卷之时想出张许等人的冤屈,又暗示了铲除割据势力的刻不容缓。这些事看似不经意地信手拈来,但却能围绕主旨展开,章法浑成而丝毫不游离文章中心。
局部探究
阅读课文第四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 嫉:嫉妒
B.延霁云坐 延:延请
C.以示贺兰 示:指示
D.此矢所以志也 志:标识
【解析】 示:让……看。
【答案】 C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之
B.虽
C.因
D.所以
【解析】 A项,之:第一个是助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在主谓之间;第二个是动词,去,到。B项,虽:第一个表让步,虽然;第二个表假设,即使。C项,因:第一个是副词,于是;第二个是副词,趁机。D项,所以:两句用法相同,用来……的。
【答案】 D
3.作者选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细节来刻画南霁云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解析】 归纳文本,找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有关动作、心理、情态、外貌的描写。
【答案】 拔刀断指 射塔明志 疾恶如仇 忠贞刚烈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很喜欢南霁云的勇猛强壮,不接受南霁云的救援要求,想强迫南霁云留下。
(2)抽出一支箭来射向寺中的佛塔,射入塔上的砖中有半箭之深。
活学活用
精彩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请你选择生活中的某一细节写一段话。(3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又到了8月30日,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费的日子。妹妹把早已做好的暑假作业很整齐地放在桌子上,然而没有钱交学费,看着别的孩子雀跃着去学校,我和妹妹忍不住站在窗边哭泣。父亲一言不发,他的脸色灰暗得像一片腌菜叶子。我们哽咽着催父亲去借钱。父亲去了很长时间,回来依旧两手空空。月底借钱总是难的,何况是我们这样穷的人家。
我们觉得一万个委屈,便不停地哭。太阳落下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昏黄的灯泡照出我和妹妹失望的身影。父亲做好了饭,给我们放好碗筷,喊我们,我和妹妹一声不吭。父亲无可奈何地坐下来一个人吃,他甚至喝了一点酒,那是烧菜用的极廉价的黄酒,才喝了几口,父亲就醉了,伏在饭桌上呜呜地哭。我们起先不知所措,后来哭着劝父亲别喝了。父亲哭着把那半碗黄酒一饮而尽,泪水扑簌簌掉在碗里。父亲开始说话,一句接一句,不停地说,说了一个多小时。他把手伸进裤兜,掏出瘪瘪的破钱包,摸出几张钱,“啪”的一声很响地打在桌上,大声说:“钱,拿去报名!”我和妹妹想笑却笑不出来,泪水更汹涌地哗哗落下。
父亲是怎么解决学费的我们当时并不知道。后来才知道那天父亲去镇上卖了血。血水远比酒浓,那次醉酒可能是父亲一生最后一次醉酒……
课后知能检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蚍蜉(pí fú)     卓效(zhuō)
遁迹(dùn) 宝藏(zànɡ)
B.书帙(zhì) 勉强(qiánɡ)
羸弱(léi) 污垢(ɡòu)
C.雨霁(jì) 嵩山(sōnɡ)
沮丧(jǔ) 睢阳(Suī)
D.秩序(chì) 载重(zài)
遏制(è) 髯客(rǎn)
【解析】 A项,“卓”读zhuó;B项,“强”读qiǎnɡ;D项,“秩”读zhì,“髯”读rán。
【答案】 C
2.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B.此矢所以志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
【解析】 A项,“常”同“尝”,曾经;B项,“志”通“识”,标志,标识;C项,“蚤”通“早”。
【答案】 D
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因诵嵩所读书
B.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
C.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D.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解析】 A项,古义:读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书籍;今义:指上学或学习功课。C项,古义:计算日子;今义:几天,指时间。D项,古义:感动,奋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必以其言为信
B.其亦不达于理
C.城陷而虏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解析】 “虏”即“被俘虏”,意念上的被动。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于嵩者,少依于巡   依:跟随
B.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 细:详细
C.为文章,操纸笔立书 立:站着
D.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诣:去、到
【解析】 立:立即,马上。
【答案】 C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于”,①介词,在;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介词,对于。B项,“因”,都是副词,于是。C项,“以”,①介词,因;②连词,用来。D项,“为”,①介词,“何为”即“为何”;②动词,写。
【答案】 B
7.下列语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张巡“才能超人”的一项是(  )
①好学无所不读 ②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错一字 ③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 ④为文章,操纸笔立书 ⑤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⑥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②④⑤
【解析】 ①不是写张巡的,是写于嵩的。③不是直接表现张巡的才能。⑥写张巡的气节,不是才能。排除这三项即可。
【答案】 D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跟随张巡之功,于嵩当初曾得到临涣县尉的官职,他爱学习,没有什么不读的。
(2)写起文章来,拿起纸笔立刻就写,从来不打草稿。
(3)不法军人强行夺取并占有了这些田产,于嵩要到州府去提出诉讼,被(不法军人)所杀害。
三、语言表达
9.据网友考据,“囧”较早出处是在《韩愈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这里的“囧”是闪亮、发光之意。也有网友称,“囧”还有更早的出处,在甲骨文中就出现过指窗户明亮,与现在流行词“尴尬”的含义完全不同。现在的“囧”字有“郁闷、悲伤、无奈”之意。
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谈谈你认为这个字的古意和今义哪个更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问的是对意义的看法,其实就是对古今意义的理解;只要将二者进行比较得出一方面来设置答案就可以了。
【答案】 古义主要是这个字的具体形状而言,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一个窗户,所以就有了“明亮”的意思;今义赋予了它更加写意的表情,把它想象成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更加形象,增添了更多的感彩,所以今义更好。
10.下面这幅图片,展现的是“辽宁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航母上两位导航员为歼—15战机下达起飞指令的动作。这一动作在电视画面中出现后迅速走红,被网友们称为“走你”。请围绕“走你”这一动作写一段简明得体、鲜明生动的话,表达你的颂扬之情。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走你”是一个极富动感的造型,从“走你”中我们读出了科技的力量,读出了民族的自信,读出了强国的希望。
(2)“走你”如宝剑出鞘,扬我国威;“走你”如霹雳裂天,震撼乾坤。000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