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 导学案
整体探究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方山子的“异”的?体现了方山子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异
2.第二、三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二段写道:“方山子亦矍然,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这一次邂逅,既表现了方山子对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怪,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作者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第三段写道:“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这一次邂逅,表现了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豪气冲天,初生牛犊不怕虎!与第二次邂逅所见深谙世故的方山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第四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局部探究
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推崇
B.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逃跑
C.余谪居于黄 谪:贬官
D.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妻子:妻子和儿女
【解析】 遁:隐居。
【答案】 B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C项,焉:都是代词,他。A项,乃:于是/竟。B项,因:于是/趁机。D项,也:句末语气词,不译/判断句标志。
【答案】 C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隐士,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并和他结为好友。
B.方山子就是陈季常,黄州山里人看见他戴的帽子形似古时的“方山冠”,就称他为方山子。
C.方山子少年时仰慕汉侠朱家、郭解的为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大后努力读书,想凭借读书在社会上大展宏图,认为自己是一世豪杰,但始终没有碰上机遇;晚年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叫“岐亭”的小镇上,过着隐居生活。
D.好文章常采用暗示的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慥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待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写,留有余地,表现力更强。
【解析】 A项,“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错,苏轼和方山子是老朋友,没有想到在黄州相见了。
【答案】 A
4.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逐渐长大成人之后,就一改往昔志向和行为而专心读书,想通过读书施展自己的抱负。
(2)方山子也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告诉了他我来这里的原因。
活学活用
请就熟悉的人或事物,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文字。(4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花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课后知能检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B.余既耸然异之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C.呼余宿其家。环诸萧然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解析】 A项,意思分别是“交往”、“出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B项,意思分别是“对……感到奇怪”、“与众不同的”;C项,都是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D项,意思分别是“假使”、“让,叫”。
【答案】 C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都是并列连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B项,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C项,①介词,在;②介词,比。D项,①代词,他的。②副词,大概,表推测。
【答案】 A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B.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C.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D.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
【解析】 B项,遗像: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指以前留下的样子,今义指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C项,妻子:这里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D项,从事:这里指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A项,往往:常常,古今同义。
【答案】 A
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C.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
D.使从事于其间
【解析】 A项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挟二矢,游西山 矢:箭
B.今已显闻 闻:出名
C.往往阳狂垢污 阳:表面上
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等同
【解析】 阳:假装。
【答案】 C
6.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
①用财如粪土 ②而岂山中之人哉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解析】 ②⑥表现的是方山子的“隐”,排除即可。
【答案】 A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念”二字一转,回忆陈慥少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景以及十九年前在岐山的相遇,这是倒叙,但从“今几日耳”又一转,仍然回到此时此地——在岐亭相遇的时间及地点中来。
B.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山子或许可以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类。
C.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不是以陈慥的经历为线索,而是以自己的观感为线索,这样写,内容就显得更真实,更富于情趣。
D.文中描写陈慥的语句,简洁而生动,能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表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人叙事技巧。
【解析】 文章最后一段是推开一笔,由叙光、黄间多异人以暗示方山子也是异人。
【答案】 B
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借此机会与我在马上谈论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得失,自认为是当世的豪杰志士。
三、语言表达
9.请从学过或熟知的诗词中选出符合下面要求的诗句,填写在下面空格处。
苏轼,和李白一样,诗文里多月。思其弟,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却不悲戚,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其妻,肝肠寸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曾豪情万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10.1月10日,公交车上,一位民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伙给老人让座,可是老人却掏出纸巾,把座位擦了一遍才坐下。民工小伙开始愣了一下,随后就明白了,有点尴尬地笑了笑,脸变得通红。
此事被一位乘客发上网后,网友们对这位老人的做法议论纷纷。
请写一段话,阐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用反问或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述,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老人的做法伤害了别人的自尊,真嫌脏的话就别坐了,难道非得当着人面擦来擦去吗?
(2)老人的举动让好心人寒心,为什么?因为好心没得好回报,反而伤了自己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