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25 22:0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综合检测卷
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舞B.夏天,茉莉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同学们在操场上扫地,尘土飞扬
B.樟脑球放在衣柜中,过几天,衣柜中充满樟脑味
C.一滴红墨水滴在清水中,过一会儿水呈红色
D.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上,地面变成了黑色
3.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不能再分 B.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C.原子核带正电 D.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
4.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负电荷
C.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氢原子
D.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5.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电子、夸克
B.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电子、夸克
C.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夸克、电子
D.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夸克、电子
6.下列“宇宙层次结构”概念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7.茶叶蛋是武汉街边随处可得的一种美食,得到很多市民的喜欢。下列关于制作茶叶蛋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蛋壳能轻松敲碎,说明蛋壳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B.煮熟的蛋白光滑紧致,口感细腻有弹性,说明其分子间没有间隙
C.茶叶蛋闻起来有一股茶叶清香味,这是扩散现象
D.茶叶蛋在汤中越泡越咸,说明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
8.为了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不是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B.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高速运动
C.科学家发现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D.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9.如图所示,小华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B.当玻璃棒接触验电器时,电子由金属球转移到玻璃棒
C.玻璃棒带正电,验电器带负电
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它们带上了异种电荷
10.下列关于原子核式结构的描述:①电子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②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③电子围绕着原子核作高速旋转;④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⑤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⑥原子核带负电。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11.物理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静电飞花”的实验。老师先将用羊毛摩擦过的白色塑料盘放在桌面上,再将一个带有把手的金属盘贴紧塑料盘,在金属盘上撒一些纸屑。将金属盘抬起时,其上的纸屑就会飞散开来,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羊毛摩擦过的塑料盘变成了导体
B.白色塑料盘带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C.纸屑飞散开来是因为它们带上了异种电荷
D.该实验的原理和验电器的原理相同
12.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已知甲所带电荷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关于丙球的带电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可能带负电②可能带正电③可能不带电④一定带负电
A.①③ B.④ C.①②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13.加热熔胶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是由于________现象。温度越高,气味越浓烈,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选填“缓慢”或“剧烈”)。
14.用干燥的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随着塑料梳飘动,表明塑料梳和头发所带的电荷是________;头发越梳越蓬松,是由________导致的。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衣服带________的缘故。
15.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__。光年是________(填物理量名称)的单位。质子、中子、电子中不带电的是________。
16.劣质的油漆、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的有机物的分子在________;将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将两个表面光滑清洁的铅块放在一起挤压后,发现它们会结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力。
17.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________,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原子________模型;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微粒________构成。
18.通过现代观测技术,我们发现星系正在离我们而去。为了模拟这一现象,我们可用粘有小塑料粒的气球类比宇宙,小塑料粒可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意两颗小塑料粒之间的距离都在________,模拟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它提供了宇宙________(膨胀/塌缩)的证据。
19.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意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________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内的________带正电,原子自身________(带负/不带/带正)电。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于________。由此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________(有/没有)更精细的结构。
20.学习了静电现象的物理知识,我们可以应用它来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1)验电器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如图甲当带电体与金属球接触时,两片金属箔就会张开,它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如图乙,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不带电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也可以用来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甲、乙两个验电器原理________(相同/不相同)。
(2)两个带电的气球P、Q,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个点上,静止时呈现如图所示。其中P气球带正电,则Q气球带________电,P球对Q球的力记为F1,Q球对P球的力记为F2,可以判断F1________F2(选填“>”、“<”或者“=”)。
三、作图题
21.如图所示,两个悬挂的带电小球A和B处于静止状态,请作出小球B的受到的弹力和静电力的示意图。

22.如图所示,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绝缘细线悬挂的带电小球,小球被推开,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在括号内标出小球所带电荷的性质。
23.如图所示是氦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其核外有两个电子绕核旋转,请你在图中用“ ”表示质子,根据电子数在相应位置画出数量对应的质子。
()
四、实验题
24.如图所示,用丝绸、毛皮、有机玻璃棒和硬橡胶棒,探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1)用丝绸摩擦两根有机玻璃棒,一根放到绝缘的挂钩上,另一根靠近时,悬挂着的转向远离。此现象表明________;
(2)用毛皮摩擦两根硬橡胶棒,一根放到绝缘的挂钩上,另一根靠近时,悬挂着的转向远离。此现象表明________;
(3)将用丝绸摩擦的有机玻璃棒放到绝缘的挂钩上,用毛皮摩擦的硬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玻璃棒转向靠近。此现象表明________,玻璃棒和橡胶棒所带的是________电荷。
25.以下是初二物理课本中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1)如图甲所示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直接说明________;
(2)如图乙是一个简易验电器,当带电的橡胶棒靠近铝箔条的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_______的本领;
(3)如图丙塑料绳很难被拉断,说明了________。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由于摩擦带了同种电荷,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________在物体间的转移。
26.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在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__方,根据________方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的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均选填“上”或“下”)
(2)如图乙所示,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与________有关;
(3)如图丙所示,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然后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27.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若干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 a和图 d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__,图a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搅动量筒里的液体;
(2)图b和图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3)图c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
28.在研究分子模型时,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液体的体积之和.为了确定减小的体积和酒精含量的关系,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A.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
B.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面的刻度L1;
C.然后快速注入酒精到100cm刻度线;
D.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读出液面的刻度L2
(1)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减小,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
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D.分子是运动的
(2)学习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测出水柱的长度L1和充分混合后液柱的总长度L2,并计算出混合后酒精质量与混合液总质量之比和液柱减小的长度△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水柱长度L1/cm 混合后液柱的长度L2/cm 液柱减小的长度ΔL/cm 酒精质量的含量β/%
1 76.2 98.1 1.9 20
2 96.8 3.2 40
3 44.0 96.4 3.6
4 35.0 97.4 60
5 16.7 98.4 1.6 80
第2次实验水面的刻度如图所示,读出水柱长度为________cm.根据试题中信息,计算第3次实验后酒精质量的含量为________%(保留整数位);第4次实验液柱减小的长度为________cm.(酒精密度0. 8×103/kg/m3)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随着酒精质量含量(β)的增大而________.
五、综合题
29.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由吸引力和排斥力组成,吸引力对抗拉伸,排斥力对抗压缩。如图所示为分子间作用力关系图,r表示两分子间的距离,r0表示吸引力和排斥力相平衡的距离,F斥表示斥力曲线,F引表示引力曲线,F表示合力曲线。当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时,F表现为吸引力,当两个分子非常接近时,F表现为排斥力。
①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与________有关。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分子间的F斥和F引随都r的增大而________;
②有关分子之间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当r=r0时,分子间没有排斥力或吸引力
B.当r<r0时,分子之间只有排斥力
C.当r>r0时,分子之间只有吸引力
D.当r=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A.春天,柳絮飞舞,属宏观的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茉莉花飘香,是花香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
C.秋天,黄沙扑面,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雪花飘飘,属宏观的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扩散是发生在两种物质之间的现象,扩散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分子的运动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A.同学们在操场上扫地,尘土飞扬,属于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樟脑球放在衣柜中,过几天,衣柜中充满樟脑味,是因为樟脑球的气味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属于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滴红墨水滴在清水中,过一会儿水呈红色,是墨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上,由于煤的分子是运动的,时间长了,煤的分子就渗透到地面里,使地面变成了黑色,属于扩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原子核能再分,分为质子和中子,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故C符合题意;
D.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A.“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故A错误;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故B错误;
C.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所以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故C错误;
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提出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即有结构的,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地球上有大量的生物体,生物体中的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夸克的尺寸比电子要小,所以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电子、夸克。
故选A。
6.A
【详解】宇宙是一个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的恒星中的一颗,以太阳为中心的太阳系和其他的恒星系属于银河系;而银河系只是浩瀚宇宙中的普通一员,除了银河系外还有比如仙女星系等河外星系,综上分析知,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A.蛋壳能轻松被敲碎,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不能说明蛋壳分子间不存在引力,故A错误;
B.煮熟的蛋白光滑紧致,口感细腻有弹性,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隙太小,不能说明其分子间没有间隙,故B错误;
C.茶叶蛋闻起来有一股茶叶清香味,这是扩散现象,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茶叶蛋在汤中越泡越咸,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能说明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类似于太阳系的行星结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是绕核转动的电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后来又发现400余种粒子,即质子和中子可再分,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验电器不带电,当玻璃棒与金属球接触时,一部分电子会从验电器移动到玻璃棒,使得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带上了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金属箔片会张开一定的角度;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所以瞬间电流的方向是从玻璃棒到验电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①③电子带负电,它是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电子并不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故①错误;③正确;
②⑥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整体带正电,故②正确;⑥错误;
④⑤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但只占有原子核内极少空间,故④错误;⑤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⑤正确,①④⑥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AB.用羊毛摩擦过的白色塑料盘会带电,这是摩擦起电现象,这个过程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荷,塑料盘是绝缘体,与其是否带电无关,故AB错误;
CD.将撒有纸屑的金属盘贴紧带电的塑料盘时,纸屑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纸屑会飞散开来,该原理和验电器的原理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根据题目可知甲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荷相同,由此判断出甲带正电。根据图示可知,甲与乙球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有同种电荷,且甲球带正电,因此乙球也带正电。又因为丙球与乙球相互吸引,由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物体可吸引轻小物体可知,丙球的带电情况可能是不带电,也可能带负电,因此①③说法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3.扩散剧烈
【详解】[1]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由于一切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这是熔胶的气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2]在干燥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能吸引小纸屑是因为摩擦起电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气味越剧烈。
14.异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静电
【详解】[1][2]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头发与梳子摩擦而起电;头发随着塑料梳飘动,表明塑料梳和头发所带的电荷是异种电荷。由于头发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越梳越蓬松。
[3]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衣服和身体摩擦而带静电的缘故,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15.宇宙长度中子
【详解】[1]三者由大到小的排序是:宇宙到银河系到太阳系,所以尺度最大的是宇宙。
[2]光年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是长度单位。
[3]质子带正电,中子不显电性,电子带负电,所以不带电的是中子。
16.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隙引
【详解】[1]用含有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的材料苯、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向室内空气中慢慢扩散,这是因为有毒的有机物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将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水和酒精的分子彼此间如对方的分子间隙,使得总体积变小,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将两个表面光滑清洁的铅块压在一起挤压后发现它们会结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17.电子核式结构夸克
【详解】[1]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2][3]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后来人们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18.变大膨胀
【详解】[1][2]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在膨胀,将一个粘有小塑料粒的气球看成宇宙,小塑料粒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意两颗小塑料粒之间的距离都在变大,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这个事实提供了宇宙膨胀的证据。
19.负质子不带原子核有
【详解】[1][2][3][4]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带正电,质子带的正电荷数和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抵,整个原子自身不带电,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5]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可知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有更精细的结构。
20.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相同正
【详解】(1)[1]图甲是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用带电塑料棒靠近不带电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由于被吸引而偏转,与图甲中装置的原理不相同。
(2)[3]图中两个气球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可知两个气球都带电,并且带的是同种电荷;其中P气球带正电,所以Q气球也带正电。
[5]P球对Q球的力F1与Q球对P球的力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作图题
21.

【详解】两个悬挂的带电小球A和B处于静止状态,小球B除受到沿绳子向上的拉力和A对它向右的排斥力,过小球A的重心,分别沿各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即为其所受各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22.
【详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靠近一带电小球时互相排斥,说明小球也带正电;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据此作图如下:
23.
【详解】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数目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数目相等,所以,对应的质子如图:
四、实验题
2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
【详解】(1)[1]用丝绸摩擦的两根有机玻璃棒带有同种电荷,一根放到绝缘的挂钩上,用另一根靠近时,悬挂着的玻璃棒转向远离,此现象表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2]用毛皮摩擦的两根硬橡胶棒带有同种电荷,一根放到绝缘的挂钩上,用另一根靠近时,悬挂着的硬橡胶棒转向远离,此现象表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3][4]将用丝绸摩擦的有机玻璃棒放到绝缘的挂钩上,用毛皮摩擦的硬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玻璃棒转向靠近,此现象表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也说明玻璃棒和橡胶棒所带的是异种电荷,玻璃棒带的是正电荷,橡胶棒带负电荷。
25.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吸引轻小物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电子
【详解】(1)[1]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2)[2]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说明铝箔条受到了带电塑料棒的吸力的作用,这表明: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3)[3]由于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塑料绳很难被拉断。
[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26.下上温度变大引力
【详解】(1)[1][2]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必须放在下面的瓶子中,避免由于重力使气体向下落,分不清是重力作用还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发生了扩散;过一段时间,根据上方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的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2)[3]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4][5]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27.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不可以 e 引力分子之间有间隙
【详解】(1)[1]图a和图d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现象。
[2]图a中,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不可以搅动量筒里的液体,因为有了外力的作用,不能证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3][4]图b的实验现象:玻璃很难从水面拉起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同时图e中削平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同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5]图c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28.C 55.0 50 2.6 先增大后减小
【详解】(1)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
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分子不发生化学反应,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
进入彼此的分子间隔,所以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故C正确;
(2)由图1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则第2次实验水面水面的刻度55.0cm.
设细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
水柱的质量:m水=ρ水V水=ρ水SL1,
酒精柱的质量:m酒精=ρ酒精V酒精=ρ酒精SL2,
则酒精质量的含量:β=×100%=×100%=×100%
由表格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水柱长度:L1=44.0cm,
酒精柱的长度:L2=100cm 44.0cm=56.0cm,
代入上式可解得:β≈50%.
第4次实验液柱减小的长度为:△L=100cm 97.4cm=2.6cm.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前3次实验,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L)随着酒精质量含量(β)的增大而增大,后两次实验,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L)随着酒精质量含量(β)的增大而减小,故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L)随着酒精质量含量(β)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
五、综合题
29.分子间的距离斥力减小 D
【详解】①[1]当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时,F表现为吸引力,当两个分子非常接近时,F表现为排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2]当两个分子非常接近时,F表现为排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3]根据上图可知,分子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②[4]A.当r=r0时,分子引力与斥力相等,故A错误;
B.当r<r0时,分子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B错误;
C.当r>r0时,分子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C错误;
D.当r=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可以忽略,故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