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四中九年级物理教案:13.2物质的比热容(沪科版,附教学札记)

文档属性

名称 蒙阴四中九年级物理教案:13.2物质的比热容(沪科版,附教学札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9-23 20:4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蒙阴四中九年级物理教案:13.2物质的比热容(沪科版,附教学札记)
编号 008
课题 第十三章第二节 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物理属性; 2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道比热容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3、学会查比热表,知道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尝试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式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证据,交流和总结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通过对比热容的应用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
教学难点 难点: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 ;指导学生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 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 探究性教学方法,完成本片断内容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总结出比热容的概念。 学生用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寻求新知,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烧杯、温度计、搅拌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酒精灯、水、沙子、停表、铁架台、石棉网、火柴。 学具:小烧杯、温度计、搅拌器、酒精灯、水、沙子、停表 、铁架台、石棉网、火柴
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
创设情境 一、创设情境 复习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 什么叫做热量 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 2 (1)、提出问题:水和煤油,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5.查比热表: 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 (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6.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水的比热是4.2×103 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是4.2×103 焦。 (2)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与水的比热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最大。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三、合作共建通过例题,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四、体验成功五、小结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学生回答,并提出问题。 思考、回答(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 ( http: / / www.21cnjy.com )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识记 思考、回答阅读思考动手做实验3.比热容。 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4.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积极实验 学生大量举例,看是否与比热容有关。评估实验改进方案学生说出物质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自主学习
合作共建
知能应用
巩固小结
诊断评价
作业布置与预习提纲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比热容 一、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得出结论二、比热容的定义物理意义解释现象
教学札记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我在设计此课时,从沿海渔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着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个环节都由提出问题入手开展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带领学生走向科学的殿堂。  3.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