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5《活板》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5《活板》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5 20:2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活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一篇重新编入部编版教材的文章,本文以活字印刷术为说明对象,紧扣“活”这一特点来进行说明,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方法以及其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积累“帖”“就”“乃”“其”“为”等文言词汇;
2. 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活字印刷术的程序及其主要特点;
3.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积累“帖”“就”“乃”“其”“为”等文言词汇;了解活字印刷术的程序及其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问答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准备:导学案、PPT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由视频中“刻字的师傅”“陶土烧制的字块”引出本课课题——《活板》。
【设计意图】以《清平乐》中“活字印刷”的片段导入,让学生对活字印刷术有初步直观地感受。
(二)温·《活板》之“故”
1. 走近作者
引导学生齐读作者、《梦溪笔谈》的简介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后续内容的理解。
2. 夯实字词基础
从字音字形、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方面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测,完成学案相关内容,并以提问的形式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巩固文言文基础知识,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字音跟大家交流,不是一味的灌输。
(三)明·活板之“序”
创设情境——“穿越”回北宋都城东京,经营一家雕版印刷厂
情节一:以图片、音频等形式展示老板烦躁的日常,引导学生说出雕版印刷的劣势;
情节二:一位名叫毕昇的雕刻工前来应聘,并带来了他的新技术——活字印刷术;
情节三:工厂改革,按照活字印刷的程序分成四个组。
小组合作探究1:请小组讨论交流你们想要加入哪个组工作?具体说说你的工作流程。(2分钟)
学生分别从刻字、排版、印刷、拆版等环节介绍每一项工作的具体步骤,分别从原文和自己的理解去说明,完成以下表格。最后大家齐读活字印刷的全部流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代入感,用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设置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雕版和活版之前的不同,掌握活字印刷术的流程。
(四)析·活板之“活”
小组合作探究2:改革后的工厂生意蒸蒸日上,吸引了不少前来参观的人,想要学习我们的新技术,请给他们介绍一下活字印刷术最大的特点,这一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每字为一印”“乃密布字印”“一般印刷,一板已自布字......”等原文,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字印活”“排版活”“印刷活”“字印数目活”“拆版活”“取用活”等类似的词语。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是考察学生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找出活板相对于雕板的灵活方便之处,并能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
七、板书设计
刻字 → 排板
活 ↓
拆板 ← 印刷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活板共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温·《活板》之故、明·活板之序、析·活板之活。首先是对本课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包括字音字形、通假字、一词多义以及词类活用,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后两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设置情境,侧重雕版与活版的不同,在比较中突出活版的优势,重点解析活字印刷的程序以及“活”的特点,最后以一次练笔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在这次的授课过程中,我也明确了自身存在的不足:1.学习目标设置的不够明确具体,表述比较笼统,并未针对《活板》这一课设置具体可行的目标;2.对字词的检测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没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对时间的把控,导致前松后紧;4.缺少对学生的表扬或鼓励性的话语,在课堂中没有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