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
A.合适的温度 B.阳光 C.土壤
2.像鱼、虾等直接或间接消费绿色植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3.大熊猫生活在( )。
A.竹林 B.草原 C.沙漠
4.下面可以称为群落的是( )。
A.森林里的植物 B.一大群蚂蚁 C.草原上的各种生物
5.元元发现把优良的绿豆种子浸泡在水中,发芽率依旧很低,原因是( )。
A.缺少阳光 B.缺少空气 C.水的温度太低了
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对生物无影响
C.生物在适应环境及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影响着生物
7.下列几种动物中,能通过冬眠适应寒冬的是( )。
A.狗 B.青蛙 C.天鹅
8.生物之间因为( )关系,构成了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叫作食物链。
A.食物 B.竞争 C.合作
9.人类的下列做法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植树造林 C.大力发展畜牧业
10.农民伯伯在( )的条件下播种,种子最容易发芽。
A.阳光温和、土壤潮湿 B.阳光曝晒、土壤干燥 C.土壤含水量过多
11.制作生态瓶时要注意,放入瓶中的小动物要___________。
A.多一些 B.少一些 C.适量些
12.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原因是大量捕捉青蛙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食物链 C.消费者
二、填空题
13.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 相互、 ,构成了一个 ,我们把它叫作生态系统。
14.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 和 ,但生长需要 和 。
15.成语“ ”概括的是一种鸟类迁徙现象。
16.设计制作生态瓶时,放入生态瓶中的绿色植物能为动物提供 和食物。
17.同一种植物会被 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 植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的一个网状结构,这就形成一个食物网。
18.冬天到了,青蛙是通过 方式过冬的,大雁是通过 方式过冬的。(填“迁徙”或“冬眠”)
19.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 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 的需求。
20. 之间存在很多条食物链,如稻谷可以作为多种动物的 ,老鹰可以吃不同的动物,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在一起,构成了一张复杂的 。
三、判断题
21.地球上大到整个海洋,小到一片草地都可以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
22.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它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我们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 )
2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相同。( )
24.生态瓶减少一半的水量,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可能会增加。( )
25.小草不需要吃东西,所以它不属于食物链。( )
26.狗在夏天常常伸出舌头,主要是为了想喝水。( )
27.一片森林、一个湖泊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
28.绿豆苗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
29.种子发芽需要空气,生命生存都离不开空气。( )
30.自然界中生物多种多样,某一种生物灭绝了,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
四、连线题
3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冬天,人们常用骆驼把生活必需品运送到交通受阻的地区。请将骆驼的身体特点与其在相应环境中的功能用线条连接起来。
四肢健壮,脚掌有宽厚的肉垫,富有弹性 防止飞沙进入眼睛和耳孔中
眼睛具有长长的睫毛,耳孔内布满绒毛 沙漠行走时可以防止烫伤,也可以免于陷入沙子中
皮肤很厚,毛较长 沙漠气温变动大,可以保持正常体温
驼峰可以储存脂肪,可转化为营养和水分 可以探寻到几公里外水草丰盛的绿洲
嗅觉很灵敏 沙漠行走长时间不能提供食物和水
五、简答题
32.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光对植物生长起着什么作用?
33.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冬季来临,动物的哪些行为是适应这一季节变化的?请你至少写出两个例子。
34.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青蛙,蝗虫和蛇的数量会如何变化?水稻的产量会增加还是减少?试分析其中原因
35.一段时间后,实验的草坪出现了虫害,主要是蝼蛄(一种害虫)吃掉了草坪的根和茎,同学们查阅资料后决定用鸟类来对付蝼蛄,请你写出其中的食物链。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分析选项中,合适的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A选项正确;BC错误,阳光、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B
【详解】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结束。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捕食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像鱼、虾等直接或间接消费绿色植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3.A
【详解】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主要栖息地为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大熊猫是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大熊猫爱吃素,常在竹林住。
4.C
【详解】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形成一种稳定和谐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可以看成一个生物群落。
5.B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元元发现把优良的绿豆种子浸泡在水中,由于缺少空气,所以发芽率依旧很低。
6.C
【详解】A、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也能改变环境,观点错误;
B、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存,观点错误;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应使大气中的氧气的含量提高,其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的湿度;细菌等微生物及时的分解枯枝落叶和动植物的尸体,维持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因此,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观点正确。
7.B
【详解】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根据对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式,蛇、青蛙、蜗牛都是变温动物,不能适应寒冷的冬天,需要通过冬眠的方式过冬。狗、天鹅都是恒温动物,能够安全过冬,不需要冬眠。
8.A
【详解】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9.C
【详解】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喷洒农药、过度放牧、过度捕捞、过度捕杀、过度采集、滥砍乱伐等。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我们应该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工程、退耕还林等。选项中大力发展畜牧业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10.A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温和有适宜的温度,土壤潮湿能提供水分,这种条件下播种,最容易使种子发芽。阳光暴晒、土壤干燥、土壤含水量过多都不适合种子发芽。
11.C
【详解】制作生态瓶时,要准备玻璃瓶,铺土壤、石子、装水,先向里面放水草等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虾、鱼、螺蛳等小动物,要考虑放入生态瓶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瓶子内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12.B
【详解】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原因是大量捕捉青蛙破坏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13. 联系 影响 整体
【详解】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群落。
14. 阳光 土壤 阳光 土壤
【详解】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空气。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通过对比实验可知,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和土壤,但生长需要阳光和土壤。
15.劳燕分飞
【详解】略
16.氧气
【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设计制作生态瓶时,放入生态瓶中的绿色植物能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
17. 不同 不同
【详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有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18. 冬眠 迁徙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冬天到了,青蛙是通过冬眠方式过冬的,大雁是通过迁徙方式过冬的。
19. 一定 不同
【详解】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当环境不适合它们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
20. 不同的动物 食物 食物网
【详解】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存在着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通过食物网,就可以发现一种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不同的动物之间存在很多条食物链,如稻谷可以作为多种动物的食物,老鹰可以吃不同的动物,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在一起,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21.√
【详解】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结构层次,个体是构成生态系统的最小单位。向上依次为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地球上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大到整个海洋、整个陆地,小到一片草地、一个池塘,我们要维护生态平衡。
22.√
【详解】保护珍稀动植物,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植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一种措施,是人类活动对植物生存的有利影响。题目观点正确。
23.×
【详解】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所以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题干表述错误。
24.√
【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生态瓶减少一半的水量,那么氧气就会减少,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可能会增加。
25.×
【详解】食物链的起点是能够自己制造食物的生产者,通常是绿色植物,小草能够自己制造食物,是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食物链的一部分,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6.×
【详解】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由于狗的汗腺全都长在舌头上,所以狗在夏天感到热时,会将舌头伸出来进行散热。
27.√
【详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28.√
【详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绿豆苗的生长同样离不开阳光,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9.√
【详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大多数植物的生存需要适量的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30.×
【详解】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31.
【详解】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骆驼四肢健壮,脚掌有宽厚的肉垫,富有弹性,有利于在沙漠行走时可以防止烫伤,也可以免于陷入沙子中;眼睛具有长长的睫毛,耳孔内布满绒毛是防止飞沙进入眼睛和耳孔中;皮肤很厚,毛较长,沙漠气温变动大,可以保持正常体温;驼峰里的脂肪既能隔开太阳光照射的热量,又能转化成水分供给身体;嗅觉很灵敏可以探寻到几公里外水草丰盛的绿洲。
32.①需要;
②在光照的作用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详解】生物圈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在光照的作用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3.答:大雁(燕子)南飞、兔子(猫狗等)换毛、蛇(青蛙)冬眠等。
【详解】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形态也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改变。动物可以通过身体结构和习性来适应环境,还可以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候的变化。大雁南飞是通过迁徙的方法过冬,青蛙通过冬眠过冬,兔子换上厚厚的绒毛来过冬,都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
34.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青蛙,青蛙的减少,那么短期内出现的现象是蝗虫会大量繁殖,以青蛙为食得蛇的数量也会减少。没有青蛙捉害虫,水稻的产量会减少。
【详解】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青蛙,那么短期内出现的现象是蝗虫会大量繁殖,蛇的数量减少。没有青蛙捉害虫,水稻的产量会减少。
35.草→蝼蛄→鸟
【详解】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一段时间后,实验的草坪出现了虫害,主要是蝼蛄(一种害虫)吃掉了草坪的根和茎,同学们查阅资料后决定用鸟类来对付蝼蛄,其中的食物链为:草→蝼蛄→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