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
一、选择题
1.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盖住,加少量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无法判断
2.设计和制作小船时,要尽可能减少水对小船的阻力,此时最需要考虑的是( )。
A.船的大小 B.船的形状 C.船的动力
3.小科组的小船通过了测试标准,但在测试过程中,小船忽左忽右,行驶路线飘忽不定。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通过了测试就可以,不用再改进小船了
B.需要改进小船,可以给小船增加船舵
C.可以通过将小船做得更宽的方法改进小船
4.在生态瓶中种养绿色水生植物的作用是为动物提供( )。
A.食物和二氧化碳 B.食物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水分
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当把船体造得大一些,一般来说,船能装载的货物就( )。
A.少一点 B.多一点 C.一样
6.下列船只中不是通过人力为其提供动力的是 ( )。
A.蒸气轮船 B.摇橹木船 C.脚踏船
7.北极熊的栖息地减少主要是因为( )。
A.城市扩张到了北极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全球气候变暖
8.像鱼、虾等直接或间接消费绿色植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9.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对生物无影响
C.生物在适应环境及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影响着生物
10.铝箔船在行驶中容易偏离方向,为了保持一定的航向,可以加装( )。
A.船桨 B.船舵 C.船舱
11.我们把生态瓶中的小鱼增加到一倍,可能会出现( )。
A.植物生长的更好了
B.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变多
C.小鱼都游到水底的沙层中
12.在测试橡皮泥造的小船的载重量时,某同学放了20个相同的重物后 ,小船沉了下去,那这艘船的载重量是( )。
A.19 B.20 C.21
二、填空题
13.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 、 和水分。
14.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 或增加船的 。
15.植物的生长 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 环境的变化。
16.物体在水中都会受到一个向 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17.绿豆苗的生长 阳光,发芽 阳光。
18.当船前进的路线发生偏移,我们需要调整 。
19.为了保护丹顶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人类建立了 。
20.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 。
三、判断题
21.虽然用钢铁制造的大轮船可以浮在水面上,但是钢铁却不能直接漂浮在水面上。( )
22.考古发现“世界第一舟”是杭州萧山跨湖桥独木舟。( )
23.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子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比潮湿贫瘠的土壤中更容易发芽。( )
24.麻雀是直接吃小麦的,老鹰是吃麻雀的,其中麻雀属于生产者。( )
25.生活在田野里的青蛙体色往往是黄色的。( )
26.双体船的稳定性比单体船更好。( )
27.竹筏比独木舟更稳定,载重量也更大,但存在货物容易浸水的不足。( )
28.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丹顶鹤具有迁徙的习性。( )
29.“蛟龙号”是一艘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艇。( )
30.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 )
四、连线题
31.连线题。
实心橡皮泥
塑料 浮在水面
土豆 沉入水中
色拉油
五、简答题
32.红红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制作了一个生态瓶,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红红应该注意什么?
33.随着季节的变化,有许多鸟类迁徙,还有许多鸟类不迁徙,你能举例子说明吗?
34.根据潜艇的运行原理,请你简要说明人们是怎样打捞沉船的。
35.在制作:“我的独木舟”实验中,在给独木舟放置钩码时。怎样才能做到让独木舟保持稳定、不侧翻?在行驶过程中,独木舟又有哪些不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盖住,加少量的水,这个实验设计是不科学的,因为有两个变量。
2.B
【详解】设计小船时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定性、动力系统、制作费用等因素。船头的形状设计成尖头,可以减小船前进时的阻力,提高船的行驶速度。
3.B
【详解】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我们应该安装船舵。船的行进方向由船舵方向决定,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用来操纵和控制船只航行。船舵位于水下,安装在船尾或船尾以下,当船舵水平运动时,船会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所以小科组的小船通过了测试标准,但在测试过程中,小船忽左忽右,行驶路线飘忽不定,这就需要改进小船,可以给小船增加船舵。
4.B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植物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所以在生态瓶中种养绿色水生植物的作用是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5.B
【详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根据对排开的水量认识,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一些,排开的水量越大,获得的浮力越大,装载的货物就可重一些、多一点。
6.A
【详解】从船的发展史中,我们知道动力的发展史人力、风力、蒸汽、电力、核动力。摇橹木船、脚踏船都是通过人力提供动力,蒸汽轮船通过蒸汽提供动力,而不是使用人力。
7.C
【详解】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范围内气候混乱异常,加剧了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带来沿海陆地面积缩小,带来了洪涝、干旱、高温等气象灾害,进而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和伤害。北极熊的栖息地减少主要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
8.B
【详解】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结束。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捕食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像鱼、虾等直接或间接消费绿色植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9.C
【详解】A、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也能改变环境,观点错误;
B、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存,观点错误;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应使大气中的氧气的含量提高,其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的湿度;细菌等微生物及时的分解枯枝落叶和动植物的尸体,维持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因此,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观点正确。
10.B
【详解】小船制作需要考虑船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装上风帆的船有了动力系统,但是在行驶中容易偏离航向,可以给小船装上船舵,船舵就是用来控制船行驶方向的装置,故B选项正确。
11.B
【详解】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生态瓶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我们制作的小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不合理,就不能维持生态平衡。我们把生态瓶中的小鱼增加到一倍,那么水中的氧气不足,小鱼浮出水面呼吸氧气的次数变多,B是正确的选项。
12.A
【详解】船的载重量通常是指船在满载时的最大值,但不能沉入水中。在测试橡皮泥造的小船的载重量时,某同学放了20个相同的重物后,小船沉了下去,那么这艘船的载重量就是19。故A正确。
13. 空气 适宜的温度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14. 把船舱分隔开 底面积
【详解】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
15. 需要 适应
【详解】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使自己能够生存发展下去。
16.上
【详解】把小船或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7. 需要 不需要
【详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所以绿豆苗种子的发芽不需要阳光。大多数植物的生存需要适量的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所以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18.船舵
【详解】船舶的转向是通过船舵来控制的,即通过操作舵轮(方向盘)。当船前进的路线发生偏移,我们需要调整船舵,从而控制轮船方向。
19.自然保护区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建立动物精子库;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所以为了保护丹顶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人类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20. 用力 用更大的力
【详解】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和物体启动或停止。但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一个足够的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21.√
【详解】把小船或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钢铁制造的大轮船可以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船排开的水量很大,但是钢铁在水中是沉的。钢铁比同体积的水重的多。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22.√
【详解】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货物运到远方。浙江杭州萧山的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世界上最早的跨湖桥独木舟。
23.×
【详解】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都在25℃-30℃条件下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唯一的变量是土壤的肥力,但是土壤肥力不影响种子发芽,所以这两组种子差不多同时发芽。
24.×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所以该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小麦,消费者是麻雀、老鹰。
25.×
【详解】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活在田野里的青蛙体色往往是绿色的,黄色的容易被天敌发现并吃掉了,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26.√
【详解】双体船是一种带有两个平行船体的小船,稳定性大大提高,甲板面积较大,常用作内河或沿海的客船渡船、工程船等。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7.√
【详解】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的底部更大,稳定性更好,能够承载更多的重物。竹筏比独木舟载重量大,由于竹竿之间存在缝隙,存在货物容易浸水的问题,该说法是正确的。
28.√
【详解】由于动物和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过程,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都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备粮、迁徙、换毛等方法。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丹顶鹤具有迁徙的习性。
29.√
【详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之一。潜水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潜。
30.√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31.
【详解】体积相同的物体,重量越大,越容易下沉;重量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下沉;物体的沉浮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上浮。实心橡皮泥、土豆会沉入水中;塑料、色拉油会浮在水面上。
32.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保持一定的比例和稳定性。
【详解】制作生态瓶时,先准备瓶子,然后把沙子和小石头放进去,再把一些有根的水草放入沙石底下,再向里面放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小动物,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当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时,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会受到影响。
33.迁徙的有:家燕、大雁等:不迁徙的有:麻雀、喜鹊等。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有迁徙、冬眠和换毛。许多鸟类有迁徙的,还有不迁徙的,迁徙的有家燕、大雁等,不迁徙的有麻雀、喜鹊等。
34.打捞沉船时,人们将数个装满水的浮简沉人水底,绑在沉船两侧,再利用高压气体排出浮筒中的水。在浮力作用下,沉船就会慢慢浮出水面。
【详解】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人们根据潜艇的运行原理,常用“浮筒打捞法”打捞沉船。做法是将几个灌满水的浮筒沉到水底并拴在沉船两旁,把空气压进浮筒将浮筒里的水排出,沉船随着浮筒一起浮起。
35.要轻轻放且放置均匀;独木舟在水中不够稳定,装载的货物能力很小。
【详解】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在放置钩码时要轻轻放且放置均匀。在行驶过程中,独木舟存在装载量小、不稳定、容易侧翻等缺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