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5 20:4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庄子>二则》正体现了这一特点,其中《北冥有鱼》一文表现了庄子散文的语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露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通过朗读,感受故事的趣味性,理解庄子的志趣。同时要注意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知识的了解。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庄子的作品是第一次接触。因此,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意,感悟课文主旨,并引导学生积累、补充知识,从而感受庄子的风格,了解其道家思想,是学习这篇短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推荐学生进一步阅读《庄子》,使学生对庄子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分析大鹏形象的特点。
3.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循循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文学常识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所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听读朗读
1.听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指名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4.齐读课文。
四、读懂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遇到疑难字词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明确: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长几千里;鲲变化为鸟,他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他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五、合作探究
1.这则寓言围绕鲲鹏,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
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2.试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明确: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3.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4.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课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明确:
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②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
③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六、主旨归纳
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七、写作特色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恃,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2.对比鲜明,道理明确。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恃”。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小结归纳:《北冥有鱼》大鹏向南飞行,需要乘着六月的风而去。也就是说,大鹏的飞行是有所“恃”的。它虽然能够在天空翱翔,看似自由自在,但其实还要借助风的力量,也就是说,它受到了风的制约。如果没有大风,大鹏是不可能飞翔的。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作者极尽想象,描写了一个体积庞大、气势惊人的大鹏鸟。当鹏鸟振翅而飞,由北向南壮游南海时,其气势极大:“水击三千里,持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然而,虽然大鹏神奇不凡,也依然要凭借“海运”所带来的大风才可以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正如当时处于乱世的庄子,想要施展抱负却受到外力束缚,不得自由。
八、拓展延伸
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①犹能畏后生②,丈夫未可轻年少。
①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②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
明确: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入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九、作业推荐
1.阅读《庄子·秋水》。
2.搜集有关庄子的小故事。
教后反思
学生第一次接触庄子,对于庄子的哲学思想很难理解,通过几次听读、跟读后,学生能流利地朗读,但是断句不够准确,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课堂中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庄子的作品风格,但从经典文化传承的角度讲,学生领悟得远远不够,如果再结合其他作品,设计成群文阅读,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