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印度
LITERACY GOAL
结合印度人口状况分析印度多人口的影响。
阅读印度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和首都。
结合印度的气候资料,地形资料,能够描述其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
印度
自主预习
结合课本30-31页文字和图片
完成《填》16页第1大题
《玄奘之路》
——漫长的取经路
印度
玄奘之路
INQUIRY
ACTIVITY
资料:
那烂陀寺考古遗址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省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处,公元5世纪,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它是古代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曾经吸引了全球各地成千上万学者前来求学,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就是其中之一。
印度
任务一:魂牵那烂陀
1. 请同学们在现在的地图中,找出玄奘大师取经的目的地(那烂陀寺)所在的国家。并描述它的位置。
该地属于 亚的大国,东部
与 相邻,西部与 海相邻,南部是 洋。
北部被 线穿过,大部分地区属于 带。首都是 。
邻国A是 。B是 。
A
B
印度
任务二:解谜西行路
小明同学在观看这部纪录片时,看着西行的路线,和中国与印度的相对位置,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玄奘大师不直接从中国走到印度,要绕一大圈呢?
喜马拉雅山脉
Himalayas
恒河平原
The Ganges
德干高原
Deccan
任务二:解谜西行路
解谜西行路
1. 观察印度地形图,了解其自然环境特征。
印度的地形北部是 ,中部是 ,南部是 。
整体地势是 高, 低。
印度最大的河流是 河。
2. 结合印度的地形解释为何玄奘不选择最短的路线?
印度
文化传播路
INQUIRY
ACTIVITY
资料:
玄奘的西行之路,历时十九年,行程五万余里,前后共亲身经历了110个国家,并写了《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对这110个国家和他路上听闻的其他28个国家,都进行了详尽的记述,成为今天我们研究丝绸之路极其重要且丰富宝贵的历史和地理资料。
玄奘西行路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玄奘也可以称得上是丝绸之路的深度体验者和伟大拓荒者。
印度
文化传播路
INQUIRY
ACTIVITY
资料3:
丝绸之路极大的促进了两个国家的发展。
印度的胡椒、、棉花和一些奢侈品不断的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茶、陶瓷许多产品也都走向了印度,印度的许多技术方法,熬糖法、医学、音乐、舞蹈、建筑等成就也不断被唐朝所吸收,这些都对中国和印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不仅如此,在7世纪末,中国的造纸术还经过丝绸之路传入到印度,这次传入让印度结束了在树皮和贝壳上写字的时代,让印度走向了一个新的文明。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让两国的文化更加繁荣。中印两大文明古国一直在吸收着对方的文化,同时也在传播自己的特色文化,两者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中印两国的交流也在丝绸之路上不断发展。
印度
INQUIRY
ACTIVITY
资料1:纱丽的起源
公元七世纪唐代高僧玄奘曾西行印度取经,十九世纪古吉拉特邦三兄弟到中国学习编织艺术发明纱丽,中印两国棉花贸易曾促使孟买崛起成为港口和造船中心。
印度传统服饰——纱丽
资料2:印度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哲学体系及其指导下的运动体系,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形式。
文化传播路
印度
INQUIRY
ACTIVITY
世界人口大国
假如玄奘重新走进印度街头,他会看到什么景象?
印度
INQUIRY
ACTIVITY
世界人口大国
资料:根据动态印度人口时钟预测,印度人口已经达到了1,415,710,452人,比我国多出了311万。如果预测数据准确,这将是历史性时刻。自古以来,中国一直都是人口大国,但现在印度人口超过了中国,成为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
印度
任务三:课堂辩论赛
男生:人口多好
女生:人口少好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31至33页活动题中关于印度人口的资料进行
辩论主题: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印度的人口
POPULATION POLICY
印度的控制生育政策
优势
丰富的劳动力、价格低廉
广阔的消费市场
劣势
环境、资源压力大
就业压力大
教育、医疗困难等等问题
印度的人口政策
POPULATION POLICY
20世纪70年代,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开始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鼓励一对夫妇只要两个孩子(图7.37)。政府对不多于两个孩子的夫妇在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但是,印度的控制生育计划只在城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广大的农村,多生子女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印度的控制生育政策
图7.37印度的控制生育宣传画
印度街头
小结
AGRICULTURAL SUMMARY
供给
需求
印度
地理位置
首都
地形
气候
纬度:大部分位于热带,小部分位于亚热带
半球:东半球、北半球
新德里
位置与范围
自然环境
经济
人口政策
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人口
(2023·全国·同步练习)读印度简图,完成各小题。
1.关于印度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
B.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
C. 北回归线穿过其中北部
D. 南临太平洋,北临中国
2.读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印度的后备劳动力资源比中国丰富
B. 印度的适龄劳动人口比例比中国大
C. 印度人口性别比例男多女少
D. 印度老龄人口占比例最大
3.以下属于印度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是( )
A. 人口老龄化
B. 劳动力不足
C. 人口分布不均
D. 就业困难
4.在2011-2021年期间,印度( )
A. 人口老龄化情况尤其严重
B. 0-14岁人口比重缓慢增大
C. 青壮年劳动力稳定且充足
D. 人口造成的负担开始减轻
(2023·四川省德阳市·模拟题)根据联合国估计,印度人口可能已经在2023年4月14日超过中国人口,成为了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读2011~2021年印度人口年龄段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
印度
不可思议的印度——艰辛的考试之路
INQUIRY
ACTIVITY
资料1:
主人公马诺吉,家境贫寒,考试之路历经艰辛,不忘初衷,整部片子也讽刺了印度的政治腐败和揭露了印度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在印度低种姓的人民,要想改变自己和社会需要相当大的付出和努力。在最新公布的《全球饥饿指数》报告中,印度在125个国家中排名第111位,比之前还下降了几名,被划入“重度饥饿”范畴。
资料2: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是全球最大产粮国之一,大米、小麦、甘蔗、牛奶等农产品产量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其中,大米和小麦产量都位列世界第二。
印度
自学自练展素养
自学自练展素养:
结合课本33-35页文字和图片: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完成《填》16页和第17页第2.3大题
印度
任务二 农业发展
结合课本,小组合作完成问题
1. 阅读印度的地形图,结合地形和河流等分析发展农业的优势。
2. 结合气候分布和气候资料,说一说当地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印度有哪些自然环境特征?对种植业有哪些有利影响?
地形特点
DIXING
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地势特点
DISHI
南北高,中间低
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
国家 国土面积(km ) 耕地面积(km ) 耕地和国土面积占比
中国 960万 128万 13%
印度 298万 160万 53%
喜马拉雅山脉
Himalayas
恒河平原
The Ganges
德干高原
Deccan
自然环境特征
NATURAL ENVIRONMENT
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河流特点:印度河流众多,母亲河——恒河就有10条支流,流域面积也有90万平方公里,占印度总面积的1/3,水资源丰富。
印度有哪些自然环境特征?对种植业有哪些有利影响?
气候
CLIMATE OF INDIA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印度主要气候类型是
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
CLIMATE OF INDIA
印度的季风气候会对农业有哪些不利影响?
旱季 雨季
月份
季风
季风性质
降水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干燥
湿润
丰富
稀少
10月到
次年5月
6-9月
然而西南季风很不稳定,有的年份来得早,退的晚,此时多发_________(灾害),有的年份来得晚,退的早,此时多发_________(灾害)。
印度受西南季风不稳定的影响,多发旱涝灾害。
洪涝
旱灾
印度
活动2 印度老农的选择
因地制宜
DIXING
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
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A
B
来自印度的农民企业家阿汗,计划开辟两块土地分别种植水稻和小麦,其中A处计划种植小麦,B处计划种植水稻,请同学们结合小麦和水稻的生长习性和地形与降水资料,判断阿汗的选址合理不合理,请说明你的理由。
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有怎样的关系?
因地制宜
DIXING
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
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小麦主要分布在海拔较___,降水较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水稻主要分布在海拔较___,降水较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恒河下游和沿海地区
高
低
多
少
除自然条件外,还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印度农业?
国际谷物理事会统计,印度水稻亩产是186公斤,这是低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是264公斤,这是高的。
闵宗殿先生《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的探讨》分析,宋朝时太湖地区亩产正好是225公斤,清朝是278公斤。四川《彭县县志》记载,清朝时四川彭县大米亩产180公斤,河北地区好一点的地方比如蓟县,也能达到200公斤。也就是说,印度的水稻亩产,就是咱们清朝甚至是宋朝时江南地区的水平。
国家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 (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和 国土面积占比 粮食总产量
中国 960万 128万 13% 6.8亿吨
印度 298万 160万 53% 3.1亿吨
印度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未完成现代化
阅读材料
READING MATERIAL
20世纪60年代,印度进行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引进并培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这些措施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抽取地下水,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
2004年开始,印度进行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利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运用等。这次"绿色革命"不仅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
两次“绿色革命”
选用高产量品种的农作物
机械化播种收割
建设水库
使用绿色化肥和农药
……………………
农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
印度农业-小结
AGRICULTURAL SUMMARY
供给
需求
印度农业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地形: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人口:劳动力丰富
气候:西南季风不稳定,多发旱涝灾害
科技:农业生产技术与基础设施落后
人口 :粮食需求量大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