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详解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专项攻克试题(含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难点详解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专项攻克试题(含详解)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25 21:3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专项攻克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天气越来越炎热,妈妈给小伟买了一个手持式充电小风扇,下列与小风扇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风扇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B.小风扇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小风扇充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小风扇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2、关于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
B.各种不同形式的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D.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最终会制造出永动机
3、如图所示是公交车自动爆玻器,危急时刻,司机闭合控制台开关或乘客闭合装置的尾部开关,爆玻器即可完成破窗。该爆玻器相当于一个电控安全锤,它是利用电磁线圈在通电时产生一个冲击力,带动钨钢头击打车窗玻璃边角部位,实现击碎玻璃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动爆玻器工作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自动爆玻器与扬声器工作原理相同
C.控制台开关和自动爆玻器尾部开关是串联的
D.自动爆玻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4、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核能
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
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原理制成的
D.自然界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裂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理老师讲课吋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利用超声波清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C.“一人吸,众人受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我国海城深处蕴藏的大量“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
6、关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自然界中有可再生能源,而且能量守恒,所以没有必要节约能源
B.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核聚变
C.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方向性的,是不可逆的
7、关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弹爆炸是一种核裂变现象
B.核电站是利用核能进行发电的
C.风能、化石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对能源的利用率可以达到100%
8、2017 年,联合国把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废水”,关注重点是寻找各种方式来减少和再利用废水.以下对不同工业废水的处理措施及对应的方法类别,都正确的是(  )
A. A B.B C.C D.D
9、安装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时,常常要用冲击钻在墙上打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上提起冲击钻同时感到冲击钻向下拉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打完孔后钻头很烫是通过热传递增大了钻头的内能
C.手柄处刻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冲击钻的电动机通电转动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0、关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力发电机发电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电热水器给水加热时,效率可以达到100%
C.在酒精燃烧放热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生物质能、化石能、潮汐能、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其外壁采用镀银的双层玻璃,并将中间抽成真空,这是为了减少   。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用   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2、当人们行走或者奔跑时将有一部分的机械能浪费在鞋底的磨损上,如图甲所示的动力鞋垫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可以在不经意之间将人体动能转变为电能,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能解释动力鞋垫的工作原理;生产、生活实际中与此原理相同的应用还有   。
3、如图所示,是用燃烧天然气给水加热的情景。它是通过   途径改变水的内能,天然气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4、在下列四幅图中,图   表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图   中气体压强p1>p2。
5、小娟荡秋千时,在从一侧的最高点荡到另一侧的最高点这一过程中,小娟的重力势能   (填变化情况),小娟荡起的高度越来越低,最后会停下来,说明小娟的   减少了,减少的那部分能量转化成了   能.
三、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小明与小芳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质量相同和   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90 74 65 60 57 … 21 20
棉絮组水温(℃) 90 70 55 ? 33 … 20 2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室内的温度是   ℃;从计时开始到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   ℃,而棉絮包的水温度降低了   ℃,由此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   .
(3)小明与小芳是采用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水温降低多少”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的,你还可以采用“   ”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4)已知水温下降的特点: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
①根据这一特点,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A、46℃ B、43℃ C、39℃ D、36℃
②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   .
2、2011年 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引发了日本民众的恐慌,在中国也因此产生危“盐”耸听事件。请问:
(1)获得核能的方式有哪几种?
(2)中国今后该不该再建核电站?并说明你的理由。
3、如图,在试管里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开.
(1)酒精燃烧,   能转化为    能.
(2)水的温度升高,这是用   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使水汽化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
(3)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瓶塞   ;且瓶口出现“白气”原因是   .
4、太阳能作为一件新能源,已被人类广泛使用。例如太阳能路灯,其核心部件是光电板。某兴趣小组提出了一个问题:光电板吸收太阳能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们对这个问题有如下猜想:
猜想1:可能与光电板的光照时间有关;
猜想2:可能与光电板的面积有关;
猜想3:可能与光电板的颜色有关。
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其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A.先选用相同的三块0.1m2的光电板,在其表面都涂上黑色,正对太阳光,照射时间分别为10 min、20 min、30 min,光电板吸收的能量被储存。让它们对相同的LED灯供电,并记录发光时间于下表中:
B.再选用0.2 m2、0.3 m2两块光电板,在其表面都涂上黑色,正对太阳光,照射时间都为10 min,光电板吸收的能量被储存,让它们对相同的LED灯供电,并记录发光时间于下表中:
C.然后再选用相同的两块0.1m2的光电板,在其表面分别涂上绿色和白色,正对太阳光,照射时间都为10 min,光电板吸收的能量被储存,让它们对相同的LED灯供电,并记录发光时间于下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由表中   (填上表中的序号)三组数据对猜想1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是:光电板吸收太阳能的多少与光电板的光照时间有关。
(2)由表中1、4、5三组数据能对猜想   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是:   。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制作太阳能光电板用   色最好。
(4)综合分折可知,影响光电板吸收太阳能多少的因素有光照时间、光电板的面积、表面所涂颜色。你认为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写出一种即可)    。
5、能源技术的创新不断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能源危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又反过来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中学生,你会发现周围很多能量白白浪费了,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将一些能量转化为电能:
(1)请你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不需要消耗燃料的一种发电方式:   
(2)大海海面波浪起伏,生活中的风也具有大量的机械能,你想过将这些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给我们供电吗?请回答下列问题:
A.这一设想依据的原理是:    ;
B.为探究上述原理需要的器材:除导线、开关外,还需要两个关键器材:    、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A.小风扇的工作是电动机带动风扇转动,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小风扇工作时,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不符合题意;
C.小风扇充电时,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不符合题意;
D.任何机械的效率都不能达到100%,小风扇的效率也不可能达到100%,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路的基本结构包含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电源提供电能,消耗自身的化学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例如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电风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结合题目分析求解即可。
2、【答案】D
【解析】A.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且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A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B.每种形式的能都对应于某种形式的运动,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C.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且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C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D.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断定永动机是永远不可能被造出来的,D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做功的物体一定有能;能的转化和转移是守恒。
3、【答案】B
【解析】A.由题意可知,当爆玻器中的线圈有电流通过时,爆破器中的“钨钢头”会产生一个瞬间的冲击力,这是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这一过程产生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A不符合题意;
B.此原理与电动机或者扬声器工作的原理相类似,B符合题意;
C.司机闭合控制台开关或乘客闭合装置的尾部开关,爆玻器即可完成破窗。说明控制台开关和自动爆玻器尾部开关是并联的,C不符合题意;
D..自动爆玻器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自动爆玻器和扬声器都是利用的磁场对处在其中的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来工作的,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答案】B
【解析】A. 目前人们获得核能的途径主要是为数极少的放射性物质的裂变和氢的同位素及氦原子的聚变,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核反应的,A不符合题意。B. 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B符合题意。C. 原子弹是利用核裂变原理,氢弹是核聚变。C不符合题意。D. 人只是控制了核反应速度,不是只有人为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核裂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5、【答案】C
【解析】解:A、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很大,是指响度,A不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清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不符合题意;
C、“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符合题意;
D、可燃冰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空隙;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6、【答案】D
【解析】A.虽然能量是守恒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能量都能直接被人类利用,而且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因此我们必须要节约能源,A不符合题意;
B.核电站是利用可控制的核裂变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核裂变,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热水器在使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
D.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能量的转化和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是不可逆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能量是守恒的,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7、【答案】B
【解析】A:氢弹爆炸是一种核聚变现象,A错误; B: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进行发电的,B正确; C: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C错误; D:对能源的利用率不可能达到100%,在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中,能量一定有损失,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内能,D错误。 故选B。
【分析】氢弹是一种比原子弹威力更强大的核武器,氢弹是利用轻核的聚变制成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能进行发电的;风能是可再生能源,而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在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中,由于能量一定有损失,所以对能源的利用率不可能达到100%。
8、【答案】B
【解析】A. 明矾吸附水中的不溶性颗粒杂质形成沉淀,不是结晶,A不符合题意;B. 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异味物质,B符合题意;C. 氯化铜和碳酸钠在一起不会发生反应,C不符合题意;D. 纯碱与石灰水的反应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 沉淀,利用的是沉淀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明矾溶于水的生成物具有吸附性分析;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根据氯化铜与硫酸钠的性质分析;根据纯碱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
9、【答案】A
【解析】A.用力向上提起冲击钻时,同时感觉冲击钻对手有向下的作用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符合题意;
B.打孔时,钻头要克服摩擦做功,于是钻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B不符合题意;
C.手柄处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C不符合题意;
D.冲击钻的电动机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提冲击钻,冲击钻向下拉手,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3)刻花纹,其目的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4)电动机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0、【答案】A
【解析】A.风力发电机发电时,将风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A符合题意;
B.电热水器给水加热时,不可避免地要向外散热,效率不可能达到100%,B不符合题意;
C.在酒精燃烧放热的过程中,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
D.生物质能、潮汐能、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化石能使用后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是守恒的,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二、填空题
1、【答案】热量散失(或热传递);减小;做功
【解析】热水瓶中间的真空层,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热水瓶的瓶塞跳起时,瓶中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这个过程是做功改变内能。
故答案为:热量散失;减小;做功。
【分析】减少接触可以减小热传递,内能向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2、【答案】乙;发电机
【解析】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是电磁感应,图乙是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有发动机。
故答案为:乙;发动机。
【分析】根据能量变化过程判断相应装置,发动机可以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答案】热传递;不可再生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用燃烧天然气给水加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的。
天然气用一点就少一点,短时间内不会再生,是不可再生能源。
【分析】(1)天然气给水加热,是能量发生了转移,发生了热传递;
(2)天然气用完后,在短时间内不能产生来判断是哪种能源。
4、【答案】B;C
【解析】图A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图B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符合题意。
根据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知图C中上方流速小,压强大,下方流速大,压强小,即p1>p2;图D中乒乓球上方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流速小,压强大,即p1【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5、【答案】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内
【解析】荡秋千从高处走到最低端,再走到最高处,所以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荡起来的越来越小,与空气摩擦生热,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减小,减小的能量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内;
【分析】重力势能与高度和质量有关,质量不变,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与空气摩擦生热,所以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
三、实验探究
1、【答案】(1)初温
(2)20;33;57;泡沫塑料
(3)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4)B;D
【解析】【解答】(1)由放出热量的公式:Q=cm△t知,保持烧瓶相同、环境温度相同,水的质量;还需要保持水的初温相同;(2)在150min到180min,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到20℃,不再降了,故室温是20℃;从计时开始到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33℃,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57℃;相同时间内,泡沫塑料包降低的温度低,所以,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较好;(3)由放出热量的公式:Q=cm△t知,保持烧瓶相同、环境温度相同,还可以采用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4)①因为时间为20min和40min时的温度55℃和33℃分析,20min内共降低22℃,所以在中间30min时,温度应降低11℃,根据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得出降低的温度应大于11℃一点,所以可降低到44℃再多一点,B符合题意。②开始温度下降快,最后温度与室温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初温(2)20,33,57,泡沫塑料(3)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4)①B②D。
【分析】(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不能改变;(2)物体降温,最终的温度与室温相同,否则有温度差,物体就要继续降温;(3)就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4)温度越高降温越快,利用数值差就可以得出结论。
2、【答案】(1)获得核能的方式有核裂变和核聚变 。
(2)应该再建核电站;理由:核能清洁、长远成本低、运输花费少。
【解析】【解答】(1)物理学家用中子轰击铀,使铀这种重原子核分裂成两块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原子核反应叫做重核裂变,核裂变是目前利用核能的主要形式;后来,物理学家又发现了轻核在一定条件下能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同时也能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反应称为轻核聚变,两种核反应都可产生很大的能量;(2)核能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例如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能产生大量电能,清洁、经济等特点都是其他能源与它无法相比的。核能是今后理想能源,因为它符合未来理想能源的条件,它们的优点:清洁、长远成本低、运输花费少。
故答案为:(1)获得核能的方式有核裂变和核聚变;(2)应该再建核电站;理由:核能清洁、长远成本低、运输花费少。
【分析】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大量能量,这种能量称核能;核能的主要途径为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能的特点:①贮量丰富;②价格便宜;③技术成熟;④安全清洁。
3、【答案】(1)化学;内
(2)热传递
(3)做功;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白气”.
【解析】【解答】解:(1)酒精燃烧,消耗化学能,得到内能,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酒精燃烧释放出的热量,试管内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使水汽化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3)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汽化出大量的水蒸气,这些高温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将塞子冲出;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白气”.
故答案为:(1)化学;内;(2)热传递;(3)做功;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白气”.
【分析】燃料燃烧可以把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4、【答案】(1)1、2、3
(2)2;在光照时间和光电板的颜色一定时,光电板的面积越大,吸收的太阳能越多
(3)黑
(4)光照强度、电池板的倾角、表面清洁程度等
【解析】【解答】 (1)猜想1:光电板吸收太阳能的多少与光电板的光照时间有关;验证猜想1,需要控制光电板的面积相同、光电板的颜色相同而光电板的光照时间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序号1、2、3的数据符合要求;(2)由表中1、4、5三组数据可知,光照时间相同、光电板的颜色相同而光电板的面积不同,所以能对猜想2进行验证;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光照时间相同、光电板的颜色相同时,光电板的面积越大,LED灯的发光时间越长,说明光电板吸收的太阳能越多,得出结论是:在光照时间相同、光电板的颜色相同时,光电板的面积越大,光电板吸收的太阳能越多;(3)根据表中数据1、6、7可知,光电板面积相同、光照时间相同时,黑色光电板能使LED灯的发光时间更长,可以得出制作太阳能光电板用黑色最好;(4)光电板吸收太阳能多少还可能与光照强度、电池板的倾角、表面清洁程度等因素有关。
故答案为:(1)1、2、3;(2)2;在光照时间和光电板的颜色一定时,光电板的面积越大,吸收的太阳能越多;(3)黑;(4)光照强度、电池板的倾角、表面清洁程度等.
【分析】结合材料阅读,结合控制变量法分析猜想和对应的实验,因为黑色吸收所有色光,效率高.
5、【答案】(1)利用太阳能发电
(2)电磁感应;磁体;线圈
【解析】【解答】(1)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等发电,不需要浪费燃料.
(2)A.传统发电机的原理都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即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使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最终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从原理的角度分析,为了实现电磁感应现象,必须还要有另外的磁体(地磁场磁性太弱)和线圈才行.
【分析】(1)要求不消耗燃料而发电,因此,必须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角度来考虑,这样便可顺利解决;
(2)解决本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发电的原理,即电磁感应现象,这一点应该不难想到,在此基础上再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即可设计出可行的方案,此题知识虽不难,但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