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上人教版5.1用字母表示数教案(共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五年级上人教版5.1用字母表示数教案(共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9-24 06:42:47

文档简介

用字母表示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例1、例2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用字母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
2、能熟练地运用含有字母的数量关系求值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的过程,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沟通算术知识与代数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含有字母的数量关系求值
教学方法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看摆图形的游戏,学生抢答。
课件出示:第一层摆3支铅笔,第二层摆2个3支铅笔,第三层摆3个3支,。。。
教师:第五层要摆多少支铅笔?(生:5Х3)第六层?(生:6×3)第100层?怎样列式?(生:100×3)
教师:老师想知道任意一层要摆多少支铅笔,要怎样列式?
学生1:什么是任意一层?
学生2:随便哪一层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以与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
学生1:每层的铅笔数量是层数的3倍
学生2:可以用?×3,用?代表未知的那一层
学生3:可以用x×3表示,x代表未知的那一层
教师:x表示什么?
学生:x表示层数
教师小结:当不知道具体哪一层时,通常可以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当x=100时,可以用100×3=300求出第100层需要300支铅笔。当x=200时呢?
学生:200×3=600(支)
教师:利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和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1))
探索新知
教学教材第52页例1
教师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教师: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图会说出:爸爸比小红大30岁
教师:当小红1岁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学生1回答:30+1=31(岁)
当小红2岁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学生2回答:30+2=32(岁)
当小红3岁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学生3回答:30+3=33(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列表
小红的年龄/岁
爸爸的年龄/岁
1
1+30=31
2
2+30=32
3
3+30=33
。。。
。。。
教师:这些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组织学生根据以上信息,展开讨论,并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时,可能说出: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a+30(a表示小红的年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a+30
教师: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出: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30岁,a+30表示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表示哪些数?A能是200吗?引导学生想一想,使学生明确:a表示小红的年龄,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52页下面的问题;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当a=11时,a+30=11+30=41
教学教材第53页例2
教师出示例2.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相互交流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第53页的学习。然后根据教师提问回答,教师板书;6x 当x=15时,6x=6x15=90
教师:这里需要注意是当一个数与一个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并且省略乘号后,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巩固练习
教材第53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后,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本课作业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页例3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求周长和面积;3、能正确掌握乘号的简写、略写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过程,体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热爱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沟通算术知识与代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求周长和面积。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教学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教师课件出示:用含有的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幸福小学去年植树a棵,今年比去年多植16棵,今年植树( )棵
橡皮每块m元,买9块这样的橡皮需要( )元
学生观察题目后独立思考解答,教师指名说一说
教师:用字母除了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还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2)
探究新知
教学教材第54页例3第(1)题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运算定律,你能用字母把它们表示出来吗?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说一说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用字母该怎样表示。然后指名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教师:我们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你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教学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
教师: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可以怎样表示?
教师:你能把以上的运算定律写成简写或略写的形式吗?
组织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用简写和略写的形式写出运算定律
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其他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举例试一试,并在小组中交流,学生会发现:如果其他运算符号也省略,就分不清到底是用什么运算符号了;如果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容易把算式认成了数
教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之间或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简写或略写
课件出示例3第(2)题
教师:我们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已经学习过的公式吗?比如说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a,而正方形的面积用S表示,周长用C表示。如何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呢?
组织学生独立用字母写出公式,再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如果边长a的值为6,那么S和C各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巩固练习
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5,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并订正
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7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行完成,小组内相互交流检查
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0题
以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为参考,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练习。师生共同订正并归纳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体会?
本课作业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2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用字母表示数(练习课)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5-57页练习十二第2,4,9,11-13*题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2、会利用公式、常用的数量关系求值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在练习中体验、交流、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现在就来做做练习题
教师课件出示下列各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解答
填空
(1)1kg大米的价格是a元,买20kg大米应付( )元
学校食堂上月用煤xt,这个月比上个月节约用煤yt,这个月用煤( )t。
a+a=( ) a×a=( ) 当a=5时,2a=( ),a2=( )
汽车每小时行42km,行了t小时,共行( )km;如果行skm要( )小时
水果店购进一批水果,苹果有x箱,每箱重15kg,橘子共有akg,说说下列式子表示的意义
(1)15x (2)15x+a (3)15x-a
指导练习
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汇报
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后,会说出: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你会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出这些数量关系吗?
学生在教材上练习,教师指名板演:c=ax a=c÷x
X=c÷a
如果1袋方便面1.5元,6元可以买几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教师强调易错点
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师课件出示图
该图由几个小长方形组成?分别说说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组织学生观察图,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出:左边长方形长是a,宽是c;右边长方形长是b,宽是c;整个长方形长是(a+b),宽是c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哪一部分的面积是ac?
(哪一部分的面积是bc?
(整个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巩固练习
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9题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小组交流遇到的问题。
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2题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组织学生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本课作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