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5 21:1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思维目标S1)
2.品读文中对于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李大钊同志对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对家人深沉的爱,探究共产主义革命战士的理想信念。(育人目标Y1)
3.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的崇高理想信念,受到熏陶与激励,明白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育人目标Y2)
4.感悟课文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的行文特点。(思维目标S2)
5.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思维目标S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关注人物的外貌、言行、神态的描写,体会李大钊同志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对家人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感受共产主义革命者伟大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并受到崇高理想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流程
板块一:谈理想信念,进行任务驱动
孩子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翻开日记本,回看年幼时写的《我的理想》,如今读来,你的理想还依旧吗?
生回答
理想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要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就让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英雄伟人,从他们身上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孩子已经进入六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小学学习之旅即将结束,孩子们即将开启新的人生之旅行,他们已经成长为对未来充满幻想和憧憬的青春少年,通过和他们谈理想,可以真实地走进他们的认知世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育人意图:通过“理想”这个话题,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关注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学生树立人生的榜样。】
2.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作者李星华对其父亲李大钊同志的真实回忆,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回忆录,兼具文学价值与文献价值,文章中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发生的历史,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铭记这段历史呢?
生:可以给大家讲李大钊的故事,可以背诵李大钊的文章!
老师有这样一个想法: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李大钊·云纪念数字空间】
你们知道什么是数字空间吗?老师给大家举个例子:今年清明节恰巧碰到疫情防控,大家都通过线上云祭扫来寄托哀思,我们筹备的数字空间就是这样一个缅怀先烈的地方。
3.这个空间由三个展厅构成,分别是:人物介绍,真实记忆,留言纪念。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孩子学习文章,首先应该关注的是文体特点和文章的篇章结构。本文是一篇回忆录,回忆录首先是具有真实性,学生明白这一点之后,对文章的学习态度就不会只停留在赏析的层次,而更多的是研究和探索,这也正是学习这篇文章应该抱有的态度。由学生的需求出发,自然进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育人意图:学生了解了回忆录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佩和怀念,同时能够将自己浸润在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中去学习和感受文章。】
板块二:编写人物介绍
让我们开启第一展厅的设计,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许多资料,老师发现大家搜集到的资料集中为这几类:
姓名、籍贯、出生年月、人生经历、取得成就、后世评价……
请大家小组讨论,筛选信息,把你们组认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两条信息写在展板上分享给大家!(对应作业:“课前预学单”第3题;“课中助学单”第1题)
汇报交流:丰富的资料让我们更加了解李大钊,老师认为这两条信息最值得我们铭记!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PPT分条出示)
在大家的搜集与筛选中,第一展厅的准备工作告一段落。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课前资料的搜集,并在课堂上和小伙伴们进行资料的整理,以完成人物介绍展厅的任务进行学习实践活动,初步对李大钊进行了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育人意图: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学生可以对李大钊进行初步的认识,从资料中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在中华大地上播撒革命的火种,不惧牺牲的伟大精神。】
板块三:架构展厅画面
接下来,我们来到数字空间的第二展厅,这是整个空间中最重要的部分,来访者通过展厅内的文字、画面、音像资料了解李大钊内心。
就让我们通过文章,跟随历史,架构画面!
在这里,我们有三个任务:捕捉画面、描摹画面、解密画面。
任务一:梳理脉络 理清时间顺序——捕捉画面(对应目标S1)
大家在生活中都去过纪念馆,你知道展厅中的内容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布的吗?
生:按照时间顺序排布
让我们先将这件事情梳理清楚,默读课文,在真实的历史中,捕捉珍贵的历史画面。这位同学给我们读一下活动要求,大家按照自学活动单的提示进行梳理。(对应作业:“课中助学单”第2题)
汇报交流:
四个重要时间点:那年春天、4月6日早晨、十几天过去、4月28日黄昏
画面: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大家发现没有?文章第一自然段出现的时间并不是整个故事的开始,而是……在文学创作上叫做倒叙。
小结:听着大家的思考,第二展厅的画面初具规模!
【设计意图: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时间顺序,梳理出四个时间节点。这篇文章篇幅较长,首先应该引领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为下一步的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育人意图:梳理文章的同时,初步感受李大钊同志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深沉的父爱。】
任务二:品读“回忆” 读出清晰画面——描摹画面(对应目标Y1)
画面怎样才能变得清晰,美术课上,我们用画笔描摹,今天让我们用文字来描摹,请同学们勾画出文中描写父亲外貌、神态、言行的句子。
在这一展厅,来访者靠近画面,智能感应便会播放音频。让我们用声音继续描摹演绎,我们将收录最有画面感的声音,录入数字空间的影音库!
学生展示朗读!
简单的神情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内心,这或许就是文字的魅力!
(对应作业:“课中助学单”第3题)
诵读内容:
1.被捕前:
“父亲每天夜里都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他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2.被捕时: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朝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3.法庭上: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袍子,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那张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任务三:感受“不寻常”,探究原因——解密画面(对应目标Y1)
这篇文章写于1943年,回忆的是1927年的事。时间已过去16年了,16年的时间完全可以模糊一个人的记忆。但是,作者的回忆却非常清晰。
她清晰地记得父亲的样子,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脸上的表情……就让我们寻找那些“不寻常”,分析“不寻常”背后的原因,让更多的后来者将这些画面铭记在心里。(对应作业:“课中助学单”第4题)
1.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
重点交流:
被捕前的反常举动:
父亲每天夜里都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他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反常之处:他每天都早出晚归,烧文件。
引导质疑:父亲早出晚归在忙什么?他为什么要烧文件?
借助资料寻找答案:书中没有交代1927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借助资料。出示资料:(对应目标S3)
这就是1927年的中国,这是中国革命史上最血腥的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自己政权的一年。这时的李大钊在做什么?我们再来看资料
引导:从这些资料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局势的严峻)其实文中也有一处描写,也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局势的紧张。(工友阎振三的被抓)
第六自然段中交代了阎振三一直没回来,作者并没有将这个谜团弃之不管,而是在后文进行了呼应:十三自然段写出阎振三果然被抓了。这种写法更能写出局势的严峻。(对应目标S2)
李大钊为什么要烧毁文件?你来分析一下:
预设:他已经感觉到了危险的逼近,烧资料是为了防止资料落在敌人的手里。
(他可以自己先离开,他也可以带着资料离开)但他却选择了先烧毁文件。这样可能会失去离开的机会。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反常之处:他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回答,可这次却回答得很模糊。而且是待了一会儿才回答。
引导质疑:为什么不清楚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待一会儿才回答?
寻找原因:他没有马上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待了一会儿”,并且回答得又是那么模糊。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背后有什么原因。
预设:
他在考虑怎么跟孩子说。
他既要保护我党的重要文件,严守机密,又要保护自己的家人。所以回答才如此模糊。
“待了一会儿”能看出他此时有复杂的内心活动。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反常之处:情势这么危急,不是应该抓紧离开吗?为什么坚决要留下来。
孩子们,你们知道留下来意味着什么吗?我们来看一张照片: 这是一张真实的照片,1927年,国民党大肆抓捕杀害共产党,张作霖也趁机搜捕共产党。(对应目标S3)
大家还记得李大钊的身份吗?想一想他有几种选择,想一想留下意味着什么。
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重要,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任,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让我们坚定地读出这句话。(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对1927年的中国不了解,对李大钊同志所做的工作也不了解,所以介入两段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背景,体会斗争形势的严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育人意图:通过资料的介入,帮助学生更深刻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拒绝离开,选择坚守的革命牺牲精神。】
被捕时的“从容”:
父亲不慌不忙地朝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不寻常之处:面对着凶残的敌人,普通人一定会惊慌,害怕,但李大钊却“不慌不忙”,这种从容和镇定是普通人无法做到的。
引导质疑:李大钊不害怕吗?
原因探寻:被捕、牺牲,是父亲意料之中的事,父亲没有把自己的生死放在心上,他心里只有革命,他内心很强大。
法庭上的“平静”: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袍子,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那张平静而慈祥的脸。
不寻常之处:
外貌:“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与平时的父亲是不一样的。
试着分析原因:他受到敌人的折磨了。
引导:你们知道当时李大钊经历了怎样的折磨吗?补充资料。(对应目标S3)
不寻常之处:平静而慈祥的神情
看完这段资料,我们内心一定很震撼。十指连心,李大钊这是忍受了常人根本无法忍受的痛苦啊,可是,我们再看他的表情。(平静而慈祥)
如果在平时,这是父亲一个非常普通的表情,但在他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后,这还是一个寻常的表情吗?“平静而慈祥”是多么的“不寻常”。
原因探寻:从这“平静而慈祥”的表情中,你读出了什么?
要点:“平静”能读出李大钊的坚定,这是对敌人紧大的嘲讽。“慈祥”能读出他对家人的爱。
小结:敌人的酷刑折磨,丝毫不能撼动李大钊的内心,可见他内心无比强大,革命信念无比坚定。面对孩子,又是那么慈祥。他是一个无畏的战士,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刑的资料,让学生知道在22天的时间里,李大钊经历了怎样的非人折磨,在学生了解完资料后,就会对“平静而慈祥”这样的神态有更深的感受。】
【育人意图: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一边读文,一边探索,感受李大钊的种种“不寻常”之处,从而思考:让李大钊内心如此强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3.探究力量,感悟“理想信念”(对应目标Y1)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回忆、品读,在那一幕幕不寻常的画面背后,我们能感觉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支撑着他,鼓舞着他。让他坚定、顽强、视死如归。这股力量到底是什么?
讨论探究
预设1:我认为是李大钊同志对革命的忠诚。
预设2:我认为是李大钊同志对革命的信心。
预设3:可能总结不出来,提示:结合“理想和信念”分析考虑。
李大钊同志坚定地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一定会成功,他愿意为此战斗不息。这就是李大钊同志的理想与信念。这样的理想和信念是崇高的,因为他从未考虑自己,只有国家和民族(板书)。这崇高的理想信念成为他心中强大的力量,让他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
肯定同学们的答案,出示: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里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让我们大声地读出这句话。
我们现在感慨于先辈的伟大,但他们的伟大远不止于此,因为那个时候他们不知道这样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不知道中国能否迎来最终的胜利,在这种不确定下依旧能够抱着坚定的信仰义无反顾地去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是因为胜利,才坚持,是他们的坚持,才有了最终的胜利!
历史书上的几页是他们真实的一生!
【设计意图:真实回忆是阅读文体的重点部分。设立任务群,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去探索课文内容,通过对外貌、言行、神态的描写领悟李大钊同志高尚的革命品质。】
【育人意图: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任务,引导学生从资料到回忆,一步一步地去感受李大钊的情感,去走进李大钊的内心,寻找一个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仰,这种革命信仰,是学生内心最需要的精神力量,它将无声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板块四:留言纪念
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一篇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段真实发生的历史、一份横跨百年的事业,我们在李大钊·云怀念数字空间的筹备中,感受到许多。
李大钊曾孙李雄飞在建党100周年这么说:“我特别希望我的曾祖父能看到今日之中国,看到我们现在这个充满活力、繁荣富强的国家,曾祖父描述的那个青春之国都,已经在我们脚下这片热土里茁壮成长”
穿越时空的对话(对应目标Y1)
我们的内心,也一定被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深深地震撼着。我们一定也有很多的话想要倾诉,让我们穿越时空,将自己的想说的话写下来,说给李大钊同志听。(对应作业:“课中助学单”第5题)
小结:此刻,我们与李大钊同志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设计意图:留言纪念的设计是要通过一种更加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展开对话。孩子们在充分感受课文内容之后,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这个环节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倾诉和展示的舞台。】
【育人意图:在倾诉的过程中,再次感受李大钊同志的内心,同时,学生也能将自己真实的内心活动表达出来,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出来。】
板块五:拓展延伸 升华“理想信念”
1. 回看历史,升华“理想信念”
“百年之前,他们最先醒来,却也最先死去,黑暗的时代感谢他们拼尽全力为我们寻找光明。
百年之后,再看我泱泱中华,脱胎换骨,繁荣昌盛。
作为新一代青年,新一代少年,时刻觉醒是我们的使命,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还将继续探索。”
(指板书)孩子们,我们再看这两个词“理想、信念”是不是与开课时有了不同的感受?让我们再读一次这两个词。(郑重地读)
小结:我们的理想信念里可以有亲人、有家,更可以有国家、有民族。
(屏幕滚动播放祖国各个时期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人物画面)(对应目标Y2)
小结:我们的人生之路还很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考虑我们的理想,树立我们的信念。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做好建设祖国的接棒人。
【设计意图: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自己人生和未来的时间,指引他们理念和信念的方向。】
【育人意图:引导学生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担负的使命,人生的理想不仅可以有自己、有家人、有朋友,更可以心怀大义,有国家、有民族,为了自己的理想,要努力拼搏,奋斗终生。】
2.拓展——制作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选题:名言警句 文学作品 思想
3.同学们,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无数像李大钊一样的人:刘胡兰、董存瑞、红四团,还有年轻的戍边战士,他们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我们可以制作更多英雄人物的数字空间,仰望他们的理想信念,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因为对烈士最好的告慰,就是努力前进!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英雄辈出。而你们就是祖国未来的英雄!
【设计意图:开放学生视域,从李大钊想到祖国各个时期的人物及他们的理想信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家国情怀带给自己的力量,为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打下基础。】
【育人意图: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在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中,有无数心怀祖国,心系人民的人,他们都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帮助他们树立理想信念,扬帆远航。】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理想 信念
祖国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