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四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沪科版,附教学札记)

文档属性

名称 蒙阴四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沪科版,附教学札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9-23 22:1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蒙阴四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沪科版,附教学札记)
编号 006
课题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 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4、 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5、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水是人们最熟悉的物质,本章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教材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水的认识,学会运用科学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总结、归纳出三种物态变化的普遍规律。最后从水是生命之源,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问题提出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课题。
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




知识整理:
一、温度及温度计
1、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①熔化:物质从__态变成__态的现象叫熔化,熔化需要__热量,如由雪化成水,铁块在高温下变成铁水等等,都是熔化现象。②凝固:物质从__态变成__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需要__热量,如水结成冰,钢水浇铸成火车轮等,都属于凝固现象。所以熔化和凝固是发生在__体与__体之间的相互转化。(2)根据在熔化过程中有没有熔点,可以把固体分为____和____。其中 有一定熔点的是___,没有熔点的是_。
三.汽化和液化(1)定义:如果物质由__态变成__态,叫做汽化,有__的__两种方式;物质由__态变成__态,叫做液化。例如水泼在地上不见了,只能是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所以是一种____现象。
(2)蒸发的作用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是__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__的一种比较缓慢的汽化方式。蒸发__热,具有__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______、_____、____。沸腾是在___温度下,在液体的____和___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时不断__热,但温度____。要使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是_____,二是_________,缺一不可。
(3)液化的两种方法是____和____。所有的液体在温度_______时都可以液化。(4)汽化是一个__热过程,液化是一个__热过程 。
四.升华和凝华(1)定义:物质从__态直接变成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由__态直接变成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如冬天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__现象,结冰的衣服冻干则是__现象。
(2)升华是一个__热过程,凝华是一个___热过程。
展示交流
1、熔化与凝固:
例1、有一间完全隔热的房间,房间的温度维持在0℃,若在室外将一块冰放在盆中,当冰熔化一部分后,将整个盆子端到此房间,则将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
A. 冰将继续熔化
B. 冰的温度开始逐渐升高
C. 水将逐渐凝固
D. 冰不能继续熔化,水也不能凝固
例2、工人师傅在熔化铝锭时常常采用铜锅,但在熔化铜锭时却不采用铝锅,其中的原因是 ( )
A.铜的传热能力比铝强   B.铜的硬度比铝大
C.铜的熔点比铝高    D.铜的颜色比铝深
例3、关于熔化和凝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凝固点是0℃,但0℃得水不一定会结冰。
B、从温度为-20℃的冰箱冷冻室中取出来的冰块马上就会熔化。
C、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D、水结成冰的过程中要向周围吸热。
体验成功
1. (常州)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 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2.(湖南常德)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因熔化而变细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是放热过程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吸热过程D.冬天,教室窗户的玻璃外表面经常会“出汗”
3.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和 ,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 (填“晶体”或“非晶体)。
4. 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
吸热的是( )
A.冰的消融 B.霜的形成 C.雪的形成 D.露珠的形成
5. 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6.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7、 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熔化特点的是( )
8、. 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 )
A.蒸发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
9. 如图3,游泳运动员刚从水中上岸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运动员身上的水( )
A.熔化吸热 B.汽化吸热 C.升华吸热 D.液化放热
学生自主复习课本内容,完成知识梳理
学生练习,交流答案
学生自我检测




















作业布置

预习提纲




温度与温度计
熔化与凝固
液化与汽化
升华与凝华




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感觉内容很简单,但在复习中,学生对物态变化与现象的解释中屡屡出错,究其原因,还是对物态变化理解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