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研”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年 级 二年级 学 科 数学 备课时间 2月28日
课 题 解决问题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单元主题 利用具体情境 提升运算能力
课标分析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会简单的整数乘除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问题中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3.通过参加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情学法 学生已经对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分析简单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知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本节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用除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键问题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预学单 1.填出( ) 里的数,并说说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 )=15 口诀: 2×( )=8 口诀: 5×( )=45 口诀: 2×( )=10 口诀: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20÷4=( ) 15÷5=( ) 9÷3=( ) 24÷8=( )
教学流程(教——学——评)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粽子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15个香甜的粽子,要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别安排好住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提向,使学生情绪饱满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 师:先来看看有什么要求 (课件出示:教材例3①题) 生:要求把15个粽子平均放到3个笼屉里。 师:每个笼屉里放几里 该怎样解答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笼屉放几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是15÷3=5(个)。 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吧。每个笼屉如果是放5个,那么3个就是3个5,也就是5×3=15(个),正好是15个粽子,说明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以后我们算完习题应该检查一遍,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如果老师把要求改动一下,看看你又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②题) 生:我知道了每5个粽子放一个笼屉,问15个粽子要用几个笼屉。 师:该怎样解答呢 生1:求用几个笼屉,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15÷5=3(个)。 生2:解答之后要检查,3个笼屉,每个笼屉里面放5个粽子,那么一共就是15个粽子,说明解答是正确的。 师:对,只有进行细致的检查,才能保证解答结果的正确。 师:比较这两道题,你能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会说: 我发现这两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只不过条件和问题有的地方不相同。 我发现这两道题是有关系的,都是把15个粽子平均放在3个笼屉里,每个笼屉都是5个。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注重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作了一定的铺垫,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地位】 巩固练习 1.地上有21个果子,需要几只小刺猬才能把地上这些果子一次全部运走? 2. (1)20人跳绳,每4人分成一组,能分成几组? (2)20人跳绳,平均分成5组,每组多少人? (3)如果再来4人,平均分成4组,那么每组应有多少人? 四、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平均放到3个笼屉里,每个笼屉里放几个? 15÷3=5(个) 15个粽子宝宝 每个笼屉放5个粽子,要用几个笼屉?
作业设计
(考查知识点:除法;能力要求:应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1)如果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子,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子
(2)如果平均分给6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可以分到几个桃子
(考查知识点:除法;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