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5 18:0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深入把握生字新词,透彻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汇的丰富意蕴,掌握它们的用法和内涵。
2. 深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流畅背诵,充分领略田园风光的深远意境,沉醉其中,享受其独特的韵味。
3. 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赞美大自然的瑰丽景色。通过多元化的阅读体验,深入品味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让人心驰神往。
教学重点
深情地朗诵并深刻铭记这些篇章,品味那如诗如画的田园诗意,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对田园诗画般生活的热爱,唤醒他们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美的赞叹,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在精心设计的阅读体验中,我们需要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的魅力,让他们在细腻的文字中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期待学生能够沉浸于这如诗如画的乡村世界,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意引领,领略诗词之美
1. 悠扬引入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如画的春景,是否已在你心中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2. 教师深情引导:“大家耳熟能详的这首诗,让我们陶醉其中。而今天,我们将一同追随一位传奇老人——辛弃疾,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但坚韧不拔。在文学领域,他与苏轼齐名;在武功方面,他甚至可与岳飞相提并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沉醉于这首令人心醉的《清平乐·村居》吧!”
3. 教师深入剖析:“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又被称为‘长短句’。每一首词都有其独特的词牌名,这些词牌名如乐曲的旋律,为词注入了生命和灵魂。而‘清平乐’正是这样一个富有韵味的词牌名。同时,词的结构巧妙分为上下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下片。在朗读时,让我们在上下片之间稍作停顿,感受那独特的韵律之美。”
(板书:《清平乐·村居》,指导学生以正确的语调和韵律朗读,特别提醒“乐”字的发音为yuè。)
二、解题
1. 板书:村居。老师引导:“村居”,这是这首词的灵魂所在,与其内容紧密相连。同学们,当你们目光触及“村居”二字时,心中又是怎样一幅美妙的画卷在徐徐展开呢?(期待几位同学分享心中的美景)
2. 老师点评:“男耕田,女织布,各安其位,乐享其中。”你们的描述为这个标题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与温馨的氛围。
3. 老师再引导:“现在,让我们将心中的美景与这个标题完美融合,注意在读词牌名和标题时,要体现出适当的节奏与停顿。” (全班同学齐声诵读,情感饱满,声音悠扬)
三、正文赏析
(一) 朗读正音
1. 教师引导: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一幅如何的画卷呢?让我们共同穿越时空,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2. 教师鼓励:高年级的同学们,你们的自学能力是我深信不疑的。在家中,你们定已多次与这篇课文亲密接触。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化身为小词人,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在朗读时,请确保发音准确,语调自然流畅。(随机点名朗读)
3. 教师询问:你觉得自己读得如何呢?是否有某些字音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1) “翁媪”二字:请看黑板上的板书。“翁”字的上半部分是个“公”,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意义?“媪”字读作(ǎo),它又代表着什么呢?
师:没错,老年夫妻,我们称之为——翁媪。(全班齐读)
“相媚好”的“媚”读作(mèi);“剥莲蓬”的“剥”读作(bō)。
(2) 关于“莲蓬”中的“蓬”字,我们在日常发音时通常读作轻声。但在这首词中,为何它读作péng呢?
师:这是因为诗词的韵律和仄声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这些韵脚的存在,使得这首词更加和谐、流畅。
4. 老师以温暖的微笑为引领,轻声邀请道:“孩子们,让我们共同领略这首词的韵味,同时感受那些巧妙押韵的字眼。”学生们立刻热情洋溢地齐声诵读起来。
5. 老师聆听着学生们的诵读,眼中流露出欣赏之情:“你们的声音如诗如画,宛若小词人一般。这般投入,连我也忍不住想要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诵风采了。”
6. 老师优雅地站起身来,随着悠扬的音乐节奏,开始深情地朗诵这首词,仿佛将大家带入了一个美丽的诗意世界。
7. 朗诵结束后,老师笑容满面地问道:“亲爱的小评委们,我的表现如何?能否为我打个分呢?满分是10分,你们觉得我应该得到多少分呢?”学生们纷纷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8. 老师认真地倾听着,频频点头:“非常感谢你们的宝贵意见。因此,我希望你们在诵读时,也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让每一个词句都焕发生机与活力。好吗?”学生们齐声答应,满怀激情地再次投入诵读之中。
(二)词中有画。
1.教师:一首词,就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在读者的眼前缓缓铺展。每一个字句,都仿佛是一位精巧的画师,用笔墨在你的心灵画布上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那么,当你在阅读这首词的过程中,哪些字句让你的心灵之眼看见了怎样的风景呢?
(1)让我们深情地诵读“低小”这个词。请一位同学试着读一下,接着我将亲自示范,传递其中的韵味。
(2)这“青青草”并非初春时节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娇嫩之绿,而是盛夏之际,繁茂而浓郁的翠绿。
(3)老师提问:似乎还少了些什么呢? (播放水声)对了,那就是潺潺的小溪!“一水护田将绿绕”,那么溪水是如何婉转流淌的呢?
(4)老师继续为我们描绘:岸上青草如茵,野花争艳,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面。
(5)老师又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微风吹过,送来了阵阵清香。抬头仰望,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低头俯视,淙淙的流水,青青的草地。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美好。
(6)老师问:美吗?那么,你现在有何感受?请用一个字来形容。
(7)老师解释说:“陶醉”,一般人在什么情况下会陶醉呢?是在品酒微醺之际,还是看到如此美景之时?
(8)老师总结:无论是酒后的微醺,还是陶醉在美景中,都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状态。那么,让我们带着这种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齐声诵读这首诗吧。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师:听着你们的朗诵,我仿佛也被这醉人的词句引入了如梦如幻的境地。瞧,那词中描绘的人物与你们如此相似,都被这美好情境深深打动。(展示词句,随机点名学生朗读)
(2)师:这里有个词汇似乎带着几分神秘。你们知道“吴音”究竟指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细心参阅课本注释,挖掘其深层含义)
(3)师:请大家仔细端详这幅画面。想象一下,翁媪对话时那丰富的表情和细腻的动作。那种和谐、亲密的氛围,便是所谓的“相媚好”。
(4)师:不妨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斑驳的午后,翁媪相依在茅檐之下,用那软糯的吴音相互交谈。他们或许会聊起什么有趣的话题呢?(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畅游在诗意的世界中)
(5)师:现在,请你们结对子,一位扮演翁,一位扮演媪,共同演绎他们聊天时的场景。记得要加入生动的动作和传神的表情哦。
(6)师:看着你们如此投入地演绎,头靠头,手牵手,分享着那些温馨的悄悄话,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相媚好”所传递的美好。
(7)师:从你们的表演中,我深切体会到翁媪最为自豪的便是他们的孩子。对于父母而言,孩子不仅是他们心中最大的骄傲,更是他们精神的慰藉。
师:他们膝下有几个孩子呢?在这些孩子中,你们最想为谁点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受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深沉力量)
3. 让我们先预设一个场景:“大儿锄豆溪东。”
(1)老师轻轻地引导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不正是大儿在田间辛勤耕作的情景吗?但现在,时值盛夏,烈日炎炎,仿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你是否能感受到大儿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画面?若你身临其境,成为那位大儿,在这炽热的阳光下,你会有何种感触和思考呢?”
(2)老师充满赞赏地说:“大儿,真是一位勤勉孝顺的好孩子,他的辛勤付出无疑赢得了我们所有人的敬佩。现在,让我们将这份对大儿的赞美融入这首词中,男生们,准备好了吗?一起用声音传达出对大儿的敬意,齐声朗读吧。”
4.在第二个场景中,我们目睹了“中儿正织鸡笼”的温馨画面。
(1) 老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聚焦于中儿,共同品味他正在投入的劳作。
(2) 老师:凝望他织鸡笼时的专注神情,你能用哪个词来描绘呢?(认真) 没错,中儿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编织着鸡笼,展现出了他的耐心与细心。
(3) 老师: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这一部分?在你眼中,中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如果你身处中儿的位置,又会有怎样的思考呢?现在,请全班女生共同朗读这一部分,一同走进中儿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情感与情怀。
5.描绘天真小儿
(1)师:古人云:“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小儿。”请大家齐声朗读,体会这句诗的温暖情感。在此句中,“亡”字应读作wú,与“无赖”有着相同的涵义。
(2)师(面带疑惑):咦?无赖一词通常带有贬义,但为何父母会对小儿如此宠爱呢?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下自己的看法?
(3)师:当你们在家中调皮捣蛋时,父母常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你们呢?
(4)师:是的,虽然这些词语听起来像是责备,但其中却蕴含着深深的爱意。这正是古人用以形容顽皮小儿的独特方式。那么,大家从他的描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顽皮与可爱呢?
(5)“‘卧’这个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呢?”(可能是趴,也可能是躺)让我们尝试将其带入诗中,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感觉如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你心动?
(6)师:我猜想,这位淘气的小儿可能会时而趴下,时而躺下,完全按照自己的舒适度来调整姿势。大家觉得他此时的心情如何呢?(是否充满了开心与悠闲)
(7)师:当心情悠闲时,他还会做出哪些自然的动作呢?(比如小脚轻轻晃动,或是小嘴里哼着欢快的儿歌)这些细节都为我们展现了他的天真烂漫。
(8)师:最后,让我们仔细观察他的眼神,这眼神让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呢?是清澈、明亮,还是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通过他的眼神,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老师以欣赏的眼光注视着眼前的孩子,他微笑着赞叹道:“看啊,这小家伙的模样,真有一副小大人的架势!他那天真无邪的模样,谁见了不会心生喜爱呢?难怪他的父母对他如此疼爱有加,古人诗句中亦曾描述:‘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画面多么生动、富有感染力啊!”
老师手指着黑板上的四幅插图,继续说道:“这四幅图巧妙地拼接在一起,便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乡村生活画卷。现在,你能否尝试着将整首词所描绘的画面,用流畅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出来呢?”言罢,老师轻点课件,一幅完整的乡村生活全景图展现在大家眼前。
(三)深入研究。
1. 老师提问:“这户人家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
2. 老师又引导我们深入思考:“翁媪在这和谐的氛围中如此沉醉。但请大家细心观察这幅温馨的画面,你们认为这家人的生活条件如何呢?为何他们仍能如此快乐,如此陶醉?”
(1)因景而醉:四周绿树环绕,青山斜倚,仿佛是大自然的呵护。鸟语花香,宛如置身人间仙境,让人心旷神怡。
(2)因人而醉:孩子们勤劳懂事,孝顺恭敬,作为父母,夫复何求?而老人身体康健,家庭和睦,这种幸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3)因情而醉:一家人之间和睦相处,彼此关爱,没有争吵,只有温暖与和谐,这种情感让人陶醉。
3. 老师再次启发我们:“此时,还有谁也沉醉在这美好的景象中呢?”(作者)
4. 老师继续追问:“那他又为何而醉呢?你们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