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25 15:5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是有关细胞学说和细胞膜的探究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施旺和施莱登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显微镜的发明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C.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了细胞膜是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2.将小麦种子浸泡在红墨水中10min后,取出剖开,观察到胚为白色,胚乳为红色。这说明( )
A.胚有活性,胚乳死亡 B.胚已死亡,胚乳有活性
C.胚和胚乳均有活性 D.胚和胚乳均死亡
3.下图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蛋白质
B.②是磷脂双分子层
C.③是糖蛋白
D.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②有关
4.科学家将两种不同的海绵动物细胞分散成单细胞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只有同种海绵细胞才能结合在一起。经过研究发现,这一过程与细胞膜外表面存在的细胞外被有关。细胞外被的主要成分及其重要功能是( )
A.脂质、保护 B.多糖、识别
C.蛋白质、保护 D.蛋白质和多糖、识别
5.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③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6.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蛋白质外壳外存在一层病毒包膜,该包膜主要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膜。病毒包膜上存在很多糖蛋白,其中糖蛋白S可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ACE2结合,从而使病毒识别并侵入该细胞,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利用荧光标记了人细胞表面的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糖蛋白S与受体蛋白ACE2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④有关,膜的功能越复杂,④的种类和含量越多
D.病毒能够入侵入细胞说明该细胞膜已经丧失了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
7.HIV表面有一种蛋白质复合体,能够识别特定的T细胞,HIV最终将其遗传物质注入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细胞的膜将细胞和外界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
B.T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这些成分是可以运动的
C.HIV侵染T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病毒能侵入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8.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
D.①位于细胞膜的外侧
9.脂质体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人工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药物甲为水溶性药物,药物乙为脂溶性药物
B.脂质体表面结合有糖蛋白,能靶向给药治疗疾病
C.该脂质体膜与细胞膜在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选择透过性
D.脂质体能与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是利用它们都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10.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B.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而蛋白质是固定不动的
C.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有物质运输功能
D.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
11.取两种不同的海绵动物细胞,使其分散成单个,然后掺在一起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融合。对这一现象起关键作用的是(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
C.细胞有相互识别功能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12.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侧有①,故为细胞膜外侧
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等功能有关
C.②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D.②是固定不动的,③大多能运动
13.如图表示人体局部发炎时血液中白细胞进入组织液的一种方式,图中现象无法体现细胞膜具有( )

A.选择透过性
B.一定的流动性
C.信息交流功能
D.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14.如图表示为某生理活动的一个过程,这一生理活动过程体现细胞膜的功能是( )
A.控制物质进出
B.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选择透过性
D.使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15.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或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位于细胞膜外侧,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B.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②的种类和数量
C.由于③的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D.③和大多数的②可以运动,因此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二、填空题
16.请完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的相关问题:
(1)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 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 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 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2)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 ,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大多也能 ,因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
(3)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 ,也可以和脂质结合形成 ,糖被与细胞表面的 、细胞间的 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17.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18.细胞质膜的功能
(1)细胞质膜控制着细胞与周围环境的 。
(2)细胞质膜将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维持着细胞内部环境的 。
(3)细胞质膜表面的膜蛋白和糖脂在细胞之间的 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相邻细胞之间的细胞质膜相互接触,信息传递可通过 与 的结合而完成。
②相距较远的细胞,信号分子的传递需借助于 。
③在某些植物中,相邻细胞之间可通过 传递信息。
19.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 。主要表现为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 ,膜中的蛋白质 ,这对于细胞完成 、 、 、运动等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20.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结构名称 (1)
功能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膜的主要成分 (2)
功能举例 参与K+从土壤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过程
21.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主要有:①通过 传递交流,常见的信息分子有 ;②通过 交流,如 ;③通过 交流,如 。
22.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其边界是 。
23.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1)鉴别细胞内外侧的有效依据是[ ](填序号)。
(2)构成膜的基本支架是 ,组成元素为 。
(3)构成②的基本单位是 ,其分子结构通式为 。若②由两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由120个氨基酸参与肽链合成,共形成 个肽键。
(4)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细胞膜结构模型是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 。
24.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 的。
25.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一是 、 、 和CO2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酶和抗体分别作用于反应物和抗原而不是靶细胞,所以一般不算信息分子);二是通过 实现信息交流;三是 。
26.最原始的地球生命是 ,形成单细胞重要的一步是要形成细胞膜,根据原核与真核的区别,可猜测细胞内的膜可能是由细胞膜演化而来的。
27.下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 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 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 ,请举一个例子: 。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 。
28.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 。
29.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J。F。Danielli)和戴维森(H。Davson)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他们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一水界面的表面张力。由于人们已发现了油脂滴表面如果吸附有 成分则表面张力会降低,因此丹尼利和戴维森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 。
30.1970年,科学家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标记蛋白质分子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实验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 。(P43)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D
4.D
5.B
6.C
7.C
8.B
9.C
10.B
11.C
12.D
13.A
14.B
15.C
16. 磷脂双分子层 疏水 部分或全部嵌入 侧向自由移动 运动 一定的流动性 糖蛋白 糖脂 识别 信息传递
17.具有流动性
18. 物质交换 相对稳定 信息交流 信号分子 受体 体液 胞间连丝
19. 流动性 侧向自由移动 大多也能运动 物质运输 生长 分裂
20. 细胞膜 脂质和蛋白质
21. 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激素 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22.细胞膜
23.(1)①
(2) 磷脂双分子层 C、H、O、N、P
(3) 氨基酸 118
(4) 流动镶嵌模型 选择透过性
24.相对
25. 淋巴因子 神经递质 激素 细胞间的直接接触 相邻细胞之间形成通道
26.单细胞生物
27. 血液 受体 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胞间连丝
28.相对稳定
29. 蛋白质 蛋白质
30.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