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选择性必2:生物与环境
举例说明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 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举例说明阳光、温度、水等非生 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阐明种群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
1
2
3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目
录
CONTENTS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课 堂 小 结
种 群 研 究 的 应 用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生物因素 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
非生物因素 资源和空间有限
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
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种群的“J”形增长
种群的“S”形增长
任务一: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资料1:下表为某地人工树林中 ,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 ,单位:株/m2
)随林木郁闭度 (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的调查数据。
郁闭度 0 0.2 0.4 0.6 0.8
1.0
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
2.4
加拿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根据教材“思考 ·讨论: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阳光。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 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一年蓬、加
拿大一枝黄花的有较大差异,这是为什么?
不同种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是有差异的。
刺儿菜为阴生植物,更适于在低光照强度下
生长,对光照强度的敏感度比一年蓬、加拿
大一枝黄花更低。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资料2: 黄河三角洲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它在历史上就是蝗灾的重灾区。研究表
明,蝗虫产卵对环境有明显的选择性,喜欢在土质坚实、地势向阳、植被稀疏
(覆盖度在25~50%之间)和土壤含水量为10%~20%的环境产卵。土质坚实可促
进卵的发育;土温变化幅度大,卵发育较快。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如图所示:东亚飞蝗发生程度与温度、
干湿指数的关系 ( “+”大发生年
“- ”发生轻度年)。
3.讨论蝗虫种群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的主要环境因素。
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4. 除上述因素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试分别举例说明。
除光照、温度、水条件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风、火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影响种群数量,非生物因素对种
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对于动物而言, 食物的充足与缺乏是导致种 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任务二: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
资料1:1934年 ,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虫进行了以下
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 以一种杆菌为饲料 ,放在某个容器
1.怎样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竞争
关系,竞争力弱的种群数量会不断下降。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中培养。结果发现:
资料2: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研究人员在90多年的时间里 ,对
猞猁和雪兔的种群数量做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怎样解释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
变化的同步周期性? 请用 “↑” 和“↓”来完善下表。
条件 对于猞猁 猞猁种群出生率
猞猁种群死亡率
雪兔 食物充足
雪兔 食物缺乏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对于雪兔 条件 对于猞猁 猞猁种群 出生率 猞猁种群 死亡率
猞猁种群数量
捕食压力减小 雪兔↑ 食物充足 ↑ ↓
1
雪兔↓ 食物缺乏 ↓ ↑
4.除猞猁外,影响雪兔种群数量变动的还有其他因素吗?并说明理由。
有;还有其他捕食者、其他植食性动物的竞争、作为食物的植物以及非生物因素等。
如此循环,二者的种群数量是相互影响的,是循环因果的关系。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条件
猞猁 ↓
猞猁 ↑
3.请据图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的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捕食压力增大
↓
P17
在这个过程中, TRH和TSH含量增加是因,甲状腺
激素含量增加是果;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又成为新 的“因” ,经过反馈调节产生抑制TRH和TSH分泌 的新的“果” ,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血液 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资料3:绿僵菌感染蝗虫不仅可以直接致死 ,还能极大地削减蝗虫的繁殖力, 由
此产生的亚致死作用限制了蝗虫的数量和集群能力。与之类似的蝗虫病毒、病原 线虫,以及通过转基因技术产生的毒性更强的真菌,亦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
1. 请分析绿僵菌对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影响:
作为宿主的动物被寄生虫寄生,细菌或病毒(绿
僵菌)引起 传染病 ,也会影响种群的_
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变
化。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气温和干旱等气候
因素以及地震、火 灾等自然灾害,对 种群的作用强度与 该种群的密度无关。
一般来说,食物和
天敌等生物因素对 种群数量的作用强 度与该种群的密度 是相关的。
2. 尝试将影响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如温度、水分、风、极端气候、食物、
竞争、天敌、寄生者、传染病等进行分类。
(1)非密度制约因素: 温度、水分、风、极端气候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密度制约因素: 食物、竞争、天敌、 寄生者、传染病
非密度制约因素
密度制约因素
核心 ● 归纳
自然灾害(地震、火灾)
气候因素(气温、干旱)
其作用强度随 着种群密度的 变化而变化
影响种群
数量变化
的因素
密度制约因素
非密度制约因素
种群密度的变 化无关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种内
种间竞争
捕食
寄生
种内竞争
种间
其作用强度与
阳光
1.种群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①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 × )
②只有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 × )
2.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
示模型。请分析该图所示二者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①对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或概括是( )
A.与种内竞争无关
B.二者总是此消彼长
C.与植物种群数量无关
√D.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猎物种群和捕食者种群数量随时间而变化
跟踪训练
②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并不都 符合该模型,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该捕食者种群有多种猎物
B.该猎物种群有多种捕食者
√C.猎物逃避捕食者的能力明显提高
D.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不足以制约猎物种
群增长
猎物种群和捕食者种群数量随时间而变化
跟踪训练
3.下列诗句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的是
A.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昨夜雨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
落日孤城闭。
跟踪训练
理的是
A.该模型反映出的同步周期性属于负反馈调节
.该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的种群K值分别
是N3和P3
C.猎物和捕食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4.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可以描述捕食关系规律的模型, 称作捕食者—猎物
模型 ,如图所示 ,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下列相关分析不合
的重要生物因素
D.该模型能解释猎物和捕食者种群数量均维持相对稳定的循环因果关系
跟踪训练
二、种群研究的应用
种群数量特征
影响因素
保护措施
种群数量变化
趋势
生存状态
1 濒危生物的保护
了解
采取
预测
调查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目
录
CONTENTS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课 堂 小 结
种 群 研 究 的 应 用
如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养殖或释
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②种群数量在K/2水平上时, 种群增长率最大
①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当环
境遭到破坏时 ,K值会下降; 当环境条件改 善时, K值会上升。
增大环境阻力→ 降低K值→ 防治有害生物
防止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达到K/2处
二、种群研究的应用
2 有害生物的防治
3 经济生物的高产
黄河三角洲渔业的发展 ,要在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 ,持续地获得最
大捕鱼量。根据下面数学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K/2
二、种群研究的应用
种 群 数 量 增 长 速 率
时间
1.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 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 ,应使被捕鱼群的种
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为什么?
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率最大。
二、种群研究的应用
2.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捞量,什么时候捕捞鱼?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3. 渔网网目不能过小,否则会影响来年鱼的产
量。这是为什么?请从种群特征的角度作出解释。
如果渔网网眼很小,
许多幼鱼也会被捕捞 上来,影响鱼种群的 年龄结构,从而影响 鱼种群的出生率,造 成来年鱼产量降低。
二、种群研究的应用
5.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 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A.此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 ”形,该环境条件所能
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大约是500只
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
C.如果此种动物是老鼠,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
D.
√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数量不变
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 ,数量保持相对稳
定,而不是不变, D错误。
跟踪训练
6.如图为曾经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喷洒DDT进行农药防治和引入天敌进行
生物防治害虫过程中, 害虫种群密度消长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 种群密度影响农业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其种群
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
.a点开始进行生物防治, e点开始进行
农药防治
C.图中必须进行害虫防治的时间为a、d、 e
D.生物防治可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或寄生关系
跟踪训练
1.濒危物种保
2.渔业生产
3.有害生物防治
非生物因素
(非密度制约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综合影响
响
影
生物因素
(密度制约因素)
竞争 捕食 寄生
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数量特征
课堂小结
种内竞争
种间
等等
阳光
温度
水分
调查后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