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台阶
原备:姚集二中
修订:张庄二中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⑴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
2.教材分析
这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课。学习本单元,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因此应紧扣小说的三要素来设计教学,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在梳理小说情节的同时,重点放在探究人物形象上面,引导学生学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的写法。
3.中招考点
“赏析词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满分的较少。
4.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兴趣较浓,但他们往往关注的是小说的情节,而忽视了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而“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因此我决定在梳理小说情节的同时,重点放在探究人物形象上面,引导学生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识记重点字词;
2.通过读课文,能理清课文结构,说出小说主要情节。
3.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会探究父亲的形象,说出作者的情感。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生查阅相关资料,师抽查落实,师问生答,课后生识记。
针对目标二:师方法引导,生理清文章情节, 概括主要内容。
针对目标三: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分析人物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音乐导入 青年歌手刘和刚的一曲感人至深的《父亲》,让无数的儿女们热泪盈眶,父亲那鬓角的白发,额头上日益增多的皱纹,让人心酸又心疼,今天,我们学习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也让我们走进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 (板书课题、作者)
(二)新课讲解
学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识记重点字词;
2.通过读课文,能理清课文结构,说出小说主要情节。
自学指导一:
自学内容:
本课的作家作品、生字词。
自学方法及要求:
请同学们查阅课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了解作家作品,掌握生字词。
自学时间:5分钟。
自学检测一
1.作者介绍???李森祥: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获1991年第四届百花奖,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凹( ) 凼( ) 门槛( )
尴尬 ( ) 黏( ) 撬 ( )
涎( )水 揩( ) 嘎叽 ( )
晌( )午愣 ( )住 很倔( ) 筹( )划 唿( )嗒 硌 ( )
自学指导二
自学内容:本篇课文。
自学方法及要求: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理清小说的情节,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2、复述要求: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课文顺序,有创造性的复述。可以先写提纲,然后按提纲复述。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语言要简练、生动。声音洪亮,仪态大方,用普通话复述。
自学时间:10分钟。
自学检测二
1、父亲感到家里的台阶低(开端)
(1-9)
2、造高台阶新屋准备工作(发展)
(10-16)
3、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高潮)
(17-25)
4、为造新屋父亲付出了代价(结局)
(26-32)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幸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能了解作家作品、文体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识记本课重点字的注音及重点词语的解释。
理清文章结构,说出主要内容
能从名、时、地、评、作五方面把握作者 重点字的注音及重点词语的解释。
1.找关键句
2.抓主要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目标3: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探究父亲的形象,说出作者的情感。
自学指导三:自学内容:p66——73
自学方法:精读课文 圈点勾画
自学时间:6分钟
自学要求:请从文中找出你印象最深刻的或者是最
感动你的关于描写父亲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划一划,然后说一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学检测三:
一、1、大家可以参照这样的格式来进行:
(1)、我喜欢“ ”句,因为它写出了 ,可以看出父亲具有( )的性格特点。
(2)、“ ”句让我深受感动,因为它写了 ,可以看出父亲具有( )的性格特点。
(3)、从“ ”件事,可以看出父亲具有( )的性格特点。
(4)、我认为父亲是个( )的人,因为从文“ ”可以看出。
2、请同学们自己想像成一个摄影记者,走进了小说中父亲所在的村庄,用慧眼去拍摄文中的一系列的细节图画吧。可以给定格的照片命名,并挑出认为最精彩的细节,再一次从这一图片感受父亲的形象吧。
教师示范引领:我找到一幅“背石图”,在文章的第二段。文中“一下子背了三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这一细节描写,看见父亲年轻时的力气之大,也与后文中父亲的衰老做对比。
参照格式:
我找到一幅 图,在文章的第( )段。从文中 描 写,可见父亲 。
可以和同桌交流。
学情预设:背石图,洗脚图,叹息图,劳作图,“磨刀”图,砍柴图、踏泥图,放鞭炮图,撬青石板图、磕烟灰图、坐新台阶图、挑水图、失落图
二、集体回顾父亲的性格特点。
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付出了太多太多,背驼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跨了。有人说父亲的这一生的付出不太值得,你的看法呢? 结合课文,说说作者在父亲身上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能总结出赏析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1、“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的血的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
2.抓关键词
3.明主旨句
(三)当堂训练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个有关父亲的细节片段。(用时5分钟)
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或一处关键词。
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台 阶
1.选择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凹凼(dànɡ) 门槛(kǎn)
涎水(yán) 摔跤(jiāo)
B.泥浆(jiānɡ) 着落(zháo)
淌汗(tǎnɡ) 烟瘾(yǐn)
C.旺盛(shènɡ) 黏性(nián)
尴尬(ɡān) 胯骨(kuà)
D.醒悟(xǐnɡ) 晌午(xiǎnɡ)
嘎叽(ɡā) 扁担(dɑn)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低眉顺眼: 。
(2)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
醒悟: 。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大庭广众: 。
(4)(他)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生机: 。
3.填入下面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咯叽地( )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2)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 )地一把推开我。
(3)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 )。
A.惨叫 粗暴 烦躁
B.惨叫 粗野 烦恼
C.喊叫 粗暴 烦恼
D.喊叫 粗野 烦恼
4.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 ,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
A.你是酷暑里的浓荫 B.你是深秋里的严霜
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 D.你是夏夜里的流星
5.这篇课文以 为叙述线索,赞扬了父亲的 精神,同时也表现了农村经济的落后。
6.根据情况,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红为爸爸送行,列车开动了,小红突然想起一件事,急忙追上去,边跑边向爸爸喊道:“ 。”
A.爸爸,你到北京后抽空去新华书店给我买一套新版的《鲁迅全集》!
B.爸爸,给我买一套《鲁迅全集》,要新版的!
C.爸爸,最近北京的新华书店开始卖新版的《鲁迅全集》,给我买一套!
D.爸爸,给我买一套我下学期要用的新版的《鲁迅全集》!
7.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这段文字写父亲踏黄泥,对父亲头上的露珠的细致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探究 提升训练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就是编草鞋和过年。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大片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经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然后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至,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父亲鸡叫到第三遍时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8.“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9.理解下列语句。
(1)父亲坐在绿阴里,经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2)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10.从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
11.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
12.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
阅读拓展 拓展训练
父爱昼夜无眠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你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如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到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里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饭。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洗浴中心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哪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1000多元了,“我想帮你早点儿把房债还上。”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女的哟……”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撇下老李头,不放心地追了过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下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了眼睛。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13.对于儿子的指责,父亲的表现怎样?画出文中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揣摩一下父亲此时的感受与心理。
14.有一天,当“我”发现父亲比原来瘦了许多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时,父亲是怎样回答的?这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15.当“我”在浴室发现那“像一只瘦弱的虾米”的擦背工竟是父亲时,父亲是如何解释的?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
16.当朋友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时,“我”是怎样回答的?这流露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7.结尾处“我”为父亲擦背,这一行动表现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18.你怎样理解结尾一段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
1.C 解析:A.“yán”应为“xián”;B.“zháo”应为“zhuó”;D.“xiǎnɡ”应为“shǎnɡ”。
2.(1)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2)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3)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4)生命力,活力。
3.A
4.A 解析:根据上句判断。
5.台阶 坚忍不拔的愚公
6.B 解析:从题干中“急忙”一词得知,此时的语言要简练。
7.对父亲露雾中的头发描写得细致生动,既表现出了父亲劳作的辛勤,也表现了父亲多年的期盼就要实现的无比喜悦、兴奋之情。(要揣摩出此时人物的心情)
8.“漫长”指他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从建房需要的经济与物质即建材上进行了准备。
9.(1)父亲抽烟时专洼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也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叫人羡慕。(2)这一句从侧面表现出父亲在冬天的劳动量,用父亲穿破的草鞋的高度来说明父亲的千辛万苦,说明建造新房不容易。
10.“呜叫三遍”出发,“黄昏贴近”归来,说明了父亲出外一天劳动时间之长;“很疲倦”描写父亲的神态,表现他劳累的程度;“磨穿了底”说明他走路之多、之远。
11.父亲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12.根源在于农村的经济落后。父亲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贪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归根到底是因为农村的经济极端落后。
13.“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从神态描写可以推断父亲当时一定很尴尬与难堪。
14.“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寥寥数语,勾画出父亲不愿让儿子为自己担心的关怀与体贴之情。
15.“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这表现出父亲是一个宽容、无私的人。
16.“我”响亮地回答“是”。我被父亲感动了,此时对父亲充满了感激与敬爱之情。
17.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敬重。
18.略。解析:谈出父爱如山般沉重,如海般博大即可。
课件16张PPT。父亲.rm
青年歌手刘和刚的一曲感人至深的《父亲》,让无数的儿女们热泪盈眶,父亲那鬓角的白发,额头上日益增多的皱纹,让人心酸又心疼,今天,我们学习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也让我们走进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
导入新课 人生是一级一级台阶
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
自己的高度
父亲正是如此
可是
--果真如此吗? 台 阶
----李森祥1.了解作家作品,识记重点字词;
2.通过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说出小说主要情节。
3.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探究父亲的形象,说出作者的情感。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一:了解作家作品,识记重点字词;自学内容:
本课的作家作品、生字词。
自学方法及要求:
请同学们查阅课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了解作家作品,掌握生字词。
自学时间:5分钟。
李森祥: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 》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小学老师》获1991年第四届百花奖,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作家:烟雨楼自学检测一:2.给加点的字注音 gā shǎng lèng xián kāijuèāo dàng kǎn gān gà nián qiào愣住 嘎叽 晌 午 涎水 揩 很倔自学指导二:通过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说出小说主要情节。
?
自学内容:本篇课文
自学方法及要求: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理清小说的情节,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2、复述要求: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课文顺序,有创造性的复述。可以先写提纲,然后按提纲复述。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语言要简练、生动。声音洪亮,仪态大方,用普通话复述。
自学时间:10分钟。1、父亲感到家里的台阶低(开端)
(1-9)
2、造高台阶新屋准备工作(发展)
(10-16)
3、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高潮)
(17-25)
4、为造新屋父亲付出了代价(结局)
(26-32)
自学检测二: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幸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自学内容:p66——73
自学方法:精读课文 圈点勾画
自学时间:6分钟
自学要求:请从文中找出你印象最深刻的或者是最
感动你的关于描写父亲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划一划,然后说一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学指导三: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探究父亲的形象,说出作者的情感。
自学检测三一、大家可以参照这样的格式来进行:
1、我喜欢“ ”句,因为它写出了 ,可以看出父亲具有( )的性格特点。
2、“ ”句让我深受感动,因为它写了 ,可以看出父亲具有( )的性格特点。
3、从“ ”件事,可以看出父亲具( )的性格特点。
4、我认为父亲是个( )的人,因为从文“ ”可以看出。 请同学们自己想像成一个摄影记者,走进小说中父亲所在的村庄,用慧眼去拍摄文中的一系列的细节图画吧。可以给定格的照片命名,并挑出认为最精彩的细节,再一次从这一图片感受父亲的形象。
教师示范引领:我找到一幅“背石图”,在文章的第二段。文中“一下子背了三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这一细节描写,看见父亲年轻时的力气之大,也与后文中父亲的衰老做对比。
参照格式:
我找到一幅 图,在文章的第( )段。从文中 描写,可见父亲 。
( 自主完成的基础上可以和同桌交流。)
回首台阶,畅谈感悟。
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付出了太多太多,背驼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跨了。
有人说父亲的这一生的付出不太值得,你的看法呢?
结合课文,说说作者在父亲身上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集体回顾父亲的性格特点。
要点归纳分析人物形象方法:
1.抓住与人物相关的事件。
2.注重人物的细节描写。
3.分析与人物有关的关键词、关键句。 两类结构概括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关键词具体事件细节描写结局开端高潮台阶关键句发展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个有关父亲的细节片段。(5分钟)
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或一处关键词。当堂训练台阶 三级
青石板台阶 九级
水泥台阶父亲老屋地
位↓新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