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 市优质资源评比优秀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12.《桥之美》(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秋 市优质资源评比优秀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12.《桥之美》(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4 17:07:41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情境导入 艺术大师罗丹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你留意到我们周围事物的美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图片上的桥美吗?说说你的看法。铁索桥《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江南石桥苏州小桥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长桥风雨桥12.桥之美吴冠中学 习 目 标1.认识作者,识记生字词。
2.通过阅读课文,说出文章内容,明确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3.通过精读课文,品味本文优美而富有意蕴的语言。
?
学习目标一:认识作者,识记生字词内容:1、关于作者的基本常识,按照其名、时、地、评、作归纳概括;
2、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方法:结合课下注释,查找工具书,圈点批注。
时间:5分钟。
要求:独学1.结合课下注释和参考书,了解作者。(2分钟后检测)
吴冠中, 1919年 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___ 著名_____、美术教育家、著文家。
本文选自文集_______________
现代画家《吴冠中人生小品》自学检测一2.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注音释义。(1)读准红色字字音
点缀 摧毁 发闷 纤细
前瞻 口吻 脂粉 煞它风景
(2)理解词意
水天一色:
前瞻后顾: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zhuìcuīmēnxīanzhānwěnzhīshā水和天相接,一片苍茫。形容水域辽阔。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自学检测一学习目标二: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确说明方法。 自学内容:本篇课文。
自学方法及要求: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找出作者描写桥的几种形式.
2.圈点勾画重要词句。
3.思考下列2个问题并完成表格。
自学时间:8分钟。自学检测二1.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眼中的桥的总体特征。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起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自学检测二 2.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喜爱桥的独特视角,举了许多例子,按课文顺序把事例找出来并说说作者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并说出所体现的各自的美学效果。
?
成昆路上的直线桥正面举例反面举例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道索桥南京长江大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不同的形式和作用。石桥与苇丛相配合石桥与细柳
合作长桥与水面配合风雨桥的廊与亭舒畅销魂满足欣赏要点归纳抓关键句:理清文章结构;明确说明方法答题方法:摘中心句,理清文章思路自学内容:课文
自学方法及要求:画出优美句子精读并赏析语言
自学时间:8分钟
检测方式:提问
学习目标三:通过精读课文,品味本文优美而富有意蕴的语言。自学检测三 1、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赏析: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自学检测三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要点归纳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分析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语境堂清训练
1.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常说,____________,其实未必如此。我市第二皮革厂最近生产了一种仿皮轧花书包,做工讲究,款式新颖,一只才卖12元呢!
??? A 价廉很可能物也美???????? B 价廉就不可能物美
??? C 价高必定物美???????????? D 价高末必物美
2.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是怎样体现的?文段中表明作者爱桥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是通过正反举例说明来体现的。桥在不同的环境中,起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3.请用“__________”桥之美,美在“__________”的句式写出本课中提到的桥之美。
(1)
(2)
(3)
(4)
桥之美
原备:胡吉一中
修订:张庄二中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根据《新课标》对阅读能力培养重点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应为品味文中优美活泼、形象诗意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生活,学会审美,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2.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味 。
3.考点分析
中招考点多侧重于易读错易写错的字,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能够说出说明文语言的作用。
4.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于理清课文脉络,感知文章主旨有一定基础,但对于语言的品味和鉴赏还有一些欠缺,常会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
学习目标
1.认识作者,识记生字词。
2.通过阅读课文,说出文章内容,明确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3.通过精读课文,品味本文优美而富有意蕴的语言。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生查阅相关资料,师抽查落实,师问生答,课后生识记。
针对目标二:师方法引导,生理清文章结构,明确说明方法。
针对目标三:生口头表达, 师生评价 、归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艺术大师罗丹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你留意到我们周围事物的美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图片上的桥美吗?说说你的看法。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目标1:
初读文,认识作者,识记生字词。
自学指导一
内容:1、关于作者的基本常识,按照其名、时、地、评、作归纳概括;
2、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方法:结合课下注释,查找工具书,圈点批注。
时间:5分钟。
要求:独学
自学检测一
1.结合课下注释和参考书,完成以下填空:
吴冠中, 1919年 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___著名_____、美术教育家、著文家。本文选自文集_______________
2.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注音释义。
(1)读准红色字字音
点缀 摧毁 发闷 纤细
前瞻 口吻 脂粉 煞它风景
(2)理解词意
水天一色:
前瞻后顾: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能说出作者的国别、身份、代表作品。
2、能辨析字词的音、形、义
1、勤查字典,建立错字错音采集本,注意积累,对每一课进行过滤。
2、横向联系,提到作家,就能联想其代表作品、国别、身份、精彩片段等。
2.通过阅读课文,说出文章内容,明确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自学指导二
自学内容:本篇课文。
自学方法及要求: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找出作者描写桥的几种形式.
2.圈点勾画重要词句。
3.思考下列2个问题并完成表格。
自学时间:8分钟。
自学检测二
1.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眼中的桥的总体特征。
参考:1.桥在不同的环境中,起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2.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喜爱桥的独特视角,举了许多例子,按课文顺序把事例找出来并说说作者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并说出所体现的各自的美学效果。
参考答案:
正面举例:乌镇苇丛中的石桥
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
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道索桥
反面举例:南京长江大桥
成昆路上的直线桥
桥之美的总体特征:在不同环境中起着不同形式和作用。
举例说明:石桥与丛苇相配合(美学效应:舒畅)
石桥与细柳合作(销魂)
长桥与水面配合(满足)
风雨桥的廊与亭(欣赏)

能说出文章内容,知道说明方法
答题方法:
摘中心句
理清文章思路
3、明确说明方法。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两类结构或要点归纳
目标:3.通过品读课文,能找出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并说出各自的好处。
自学指导三
自学内容:课文
自学方法及要求:画出优美句子精读并赏析语言
自学时间:8分钟
检测方式:提问
自学检测三
1、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2、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3、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能找出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说出其妙处

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分析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语境
四、堂清训练
1.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常说,____________,其实未必如此。我市第二皮革厂最近生产了一种仿皮轧花书包,做工讲究,款式新颖,一只才卖12元呢!
??? A 价廉很可能物也美???????? B 价廉就不可能物美
??? C 价高必定物美???????????? D 价高末必物美
2.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是怎样体现的?文段中表明作者爱桥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__________”桥之美,美在“__________”的句式写出本课中提到的桥之美。
(1) (2)
(3) (4)
桥之美
1.写出下列字的拼音。
煞它风景(  )  孕育(  )  魅力(  ) 着眼(  ) 纤夫(  ) 强劲(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iān细(  )  xiāo魂(  )  口wěn(  )yí和园(  ) dǒu坡(  ) hú 形(  )
3.理解词义
①煞它风景: ?
②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③美感: ?
④水天一色: ?
4.阅读课文,思考:本文是从结构上还是从形式上来介绍桥之美的?
?
?
5.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2)题。
  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  )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zhuì(  )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  )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遮(  )   点zhuì(  )   摄(  )
(2)解释画线的词语。
驻足: _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a.它是    (勾通 沟通 勾连)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b.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后顾,许多桥的直线时时    (划断 划破 折断)陡坡。?
c.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    (奏出 唱出 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d.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    (左右 控制 制约)结构之美呢!?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a.“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  )
b.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c.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
d.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
6.本文在说明过程中,引用或活用了古诗文,为文章增色不少,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1)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        ,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6.阅读课文“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画家眼中的“桥之美”,第一个例子是写    与        的搭配给人带来了特别的感受;第二个例子是写    与    的搭配,令画家销魂;第三个例子是写    之美;第四个例子写的是险峰与急流映衬下的    。?
(2)对文中四种不同的桥,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什么?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
?
(3)作者认为,怎样做是“煞它风景”?为什么?
?
?
(4)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
?
7.阅读桥的相关文章,回答问题。
交错相通的现代立交桥
“有人之处必有水,有水之处必有桥。”早在千年之前,就已传颂的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桥的重要。从《水经注》中的旅人桥,到闻名世界的赵州桥,以及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他们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而今天,已经不再是那个“之乎者也”的时代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有人之处必有水”已经不一定了,高新科技使人能在任何地方居住。“有水之处必有桥”也已经不再是确定的了,水下可修通道。而无水之处,一座座雄伟的立交桥拔地而起。
我国的城市几乎都有着立交桥,它像一座城市的纽带,连接着每个地方。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各式车辆的日益增多,平面相交的路口相当拥挤,所以各大城市就兴建了许多立交桥,用空间分隔的方法解决交叉路口人流、车流冲突的问题。有了立交桥,城市交通开始走向了立体。
立交桥的形式多样,鉴于它陆地入口、出口的设计空间大,自然也就显得与一般桥更不同了。
海尔立交桥是立交桥中的佼佼者,它是继杭州路立交桥、流亭立交桥、海信立交桥之后的又一大型立交桥。它东起海尔路,北至合肥路,南至同安路,全长1 657米。其中跨线主桥全长312米,以东372米,以西560米。主线为双向八车道。海尔路因为它在原27米行道的基础上改为31米行道,总宽为44米。立交桥采用全苜蓿叶形。从空中俯视,它宛如比翼齐飞的一对蝴蝶,正在青岛这朵花上休息。它是青岛市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
近几十年来,有了立交桥,城市环线和高速公路网的连接畅通无阻。它使交通不再繁忙,它是我们城市必不可少的朋友,也是我们伟大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见证!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介绍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