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 市优质资源评比优秀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20.《落日的幻觉》(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秋 市优质资源评比优秀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20.《落日的幻觉》(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4 17:15:37

文档简介

落日的幻觉
一、积累运用 1. 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qǐ yǐ)丽。 (2)日薄(báo? bó)西山,气息奄奄。 (3)随着太阳的坠(zhuì duò)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消失。 (4)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xuàn? xùn)丽,变化多端。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颜色是那样深黄、阴红。?????????
改为???????????? (2)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出现神密的蓝灰色暗弧。??????????
改为??????????
C. 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绮丽: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D. 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 衰减:减弱、减退。
4. 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波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 (2)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16.5:32。(???????? )
5. 本文选自于_______________ ,是一篇_____________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的时候,光线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朝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深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肉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中合而产生的。 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1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1. 选文第1段中的破折号起到什么作用?还可以用什么标点符号来代替?
2. 作者在解释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神秘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这一现象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3. 将第4段中加粗的“到”改为“或”行吗?为什么?
4.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解释光的散射和折射。5. 在《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其中一个小孩认为日出时太阳大,日中时太阳小。对此,大教育家孔子也无法解释。请你给这个小孩一个合理的解释。
20.落日的幻觉
一、基础积累
1. (1)qǐ??? (2)bó????? (3)zhuì???? (4)xuàn 2. (1)“阴”改为“殷”?? (2)“密”改为“秘” 3. B 4. (1)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2)列数字?? 作诠释 5. 《科学与生活》事理说明??? 黄天祥
二、阅读理解
1. 解释说明?? 括号 2. 作诠释?? 例如:在说明天空中出现蓝灰色暗弧时,作者解释太阳穿过大气层时的速度减缓,太阳沉入地平线造成地球的影子等知识,这就是作诠释。 3. 不行。因为“到”表示落日看起来比高挂天空时的太阳大“两倍半至三倍半”之间,是一个范围,若换成“或”,则表示不是“两倍半”就是“三倍半”,是两个确数,与事实不符。 4. 蓝灰色暗弧?? 亮弧?? 美丽的紫光?? 扁的?? 大??? 逻辑?? 5. 散射:当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一部分光线不能直线前进,而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形成光的散射现象。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6. 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早晨)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或:同一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早晨(下午)太阳的背衬是群山、树木、房屋等,而中午,太阳的背衬是广阔无垠的天空,因而,看起来,早晨的太阳大,中午的太阳小)。
《落日的幻觉》教案
商水县大武二中 郭文化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
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通过训练,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透过表像、探究根源的能力。
2、教材分析
《落日的幻觉》是第四单元第四篇文章,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本课是说明文,主要培养学的对说明文的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理解运用能力。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说明的特点,即说明对象的本质、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理解与运用还有待提升。
二、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能读会写生字词。
2、通过填写课后练习一的表格,能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通过分析第二自然段,能说出说明文中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自主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能读会写生字词。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填写课后练习一的表格,能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分析第二自然段,能说出说明文中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学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说出作者的基本情况。
2、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找出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一、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找出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3、总结本文的说明顺序。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并能说出其作用。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绮丽(???? )? 殷红(???? )??? 坠落(???? )?????? 镶(??? )   绚丽(???? )?? 衰减(???? )??? 尘埃(???? )????? 吟咏(???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   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__________ ,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_____________。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_______________。
4、查阅出处,理解含义:   A、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作者   含义:   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   含义:
5、根据自学检测述说作者概况。
三、自学指导一:本文主要说明人们对太阳产生的一错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参照课后作业表一,找出幻觉的本质是什?   自学检测一
 1、第1段从人们关注日出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
2、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段具体写了日落时哪几种壮观的景象?
 3、第4--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能准确写出注音
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
1、从具体内容来看,介绍某类事物发展历程的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一般都能从文章中找出标志性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2、介绍相对静止的事物,比如建筑物,往往采用空间顺序,一般也能从文章中找出标志性的表示空间方位变化的词语。
3、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内在联系或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顺序,主要有:从整体到局部、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处、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等。
 3、总结本文的说明顺序。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并能说出其作用。
四、自学指导二 我们在之前对说明文已学习过,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时间、空间、逻辑)(诠释定义分列打,举例作比摹状画)
自学检测二
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 2、判断下列句子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2)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3)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叠合而产生的
。 (4)日落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当堂检测:
1、第1段从人们观注日出和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2、第2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这样写的好处是??? ??????????????????? __。
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点明这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是人的一种幻觉,引出下文对这种幻觉产生原因的说明。
4. 观察日出或日落,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能准确判断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课件20张PPT。落日的幻觉 黄天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 王维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说出作者的基本情况。
2、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找出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3、总结本文的说明顺序。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并能说出其作用。 幻觉  吟咏  绮丽  绚丽  殷红  变化多端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读准字音并解释词语预习检测幻(huàn)觉:吟咏(yínyǒng):绮(qǐ)丽:绚(xuàn)丽:殷(yān)红:变化多端: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带黑的红色。变化多种多样。端,方面、项目。殷(yǐn)殷殷(yīn)勤灿烂美丽。自学指导一本文主要说明人们对太阳产生的一错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参照课后作业表一,找出幻觉的本质是什么?
颜色深黄、殷红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太阳好像变大了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眼睛的叠合效应
光线折射的原理
未说明原因,各种仪器观察证明其实并没有真的变大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自学检测一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 (1~3):从日常生活写起,引用古诗文,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4~7):全文的重点,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现象本质逻辑顺序自学指导二我们在之前对说明文已学习过,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时间、空间、逻辑)(诠释定义分列打,举例作比摹状画)2、判断下列句子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2)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3)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叠合而产生的
。 (4)日落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列数据)(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自学检测二当堂检测1、第1段从人们观注日出和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2、第2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这样写的好处是??? ??????????????????? __。
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点明这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是人的一种幻觉,引出下文对这种幻觉产生原因的说明。 描写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过渡段 承上启下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堂检测 观察日出或日落,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提示:
写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落)前→日出(落)时→日出(落)后的顺序写出特点。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落)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学会观察和积累,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