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 市优质资源评比优秀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22.《短文两篇》(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秋 市优质资源评比优秀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22.《短文两篇》(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4 17:16:55

文档简介

22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主备单位:汤庄一中 修订人:林海霞
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2、教材分析
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是一篇精讲课文。
3、中招考点:
本课内容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且容易出现比较性阅读
4、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二教材,学生容易背会,但“托物言志”这种写法还不太了解。
二:学习目标:
通过准确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能说出课文翻译。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借助工具书,积累重点字词,翻译课文。
2.针对目标2,双色机一个活动: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发现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高山、名川、清风、明月。一所简陋的房屋也可以寄托作者的志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刘禹锡的传世佳作《陋室铭》。
(二)讲解新课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求
要点归纳
学习目标一:
通过准确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能说出课文翻译。
自学指导一:
内容:作者、写作背景、课文
要求: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点、读准字音
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先自学,然后同桌交流
时间:2分钟
自学检测
1、背景资料
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职。《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地方官,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任上写的。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文体:铭
读准字音
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要求:归类整理字词,翻译课文
时间:5分钟
自学检测:
重要词语
斯, 鸿、白丁、丝竹、案牍
词类活用
名、灵、上、乱、劳
重要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生能从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中画出关键有效信息
1、作者姓名、字、号、时代、评价、作品集
2、归类积累文言文知识
学习目标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自学指导三:
内容:课文
方法:反复阅读,同桌交流
时间:10分钟
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自学检测三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自然环境
交往人物
生活情趣
请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和点睛之笔。
3、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
安贫乐道、高洁伟岸
4、 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
托物言志
学生能准确在课本上找出并划出图表中的有关内容
板书
陋室铭
小结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文辞蕴藉、语言精辟,我们不但感受到作者坦荡乐观、洁身自好的文人情怀,而且品味到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确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限时练:
1、本文选自 ,作者 。铭是 。
2.用在文中原话回答;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作者使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品德高尚,具有远大抱负。
课件14张PPT。刘禹锡陋室铭(唐代)主备单位:汤庄一中修订人:林海霞教学目标:1、通过准确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能说出课文翻译。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目标1、通过准确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能说出课文翻译。自学指导一
内容:作者、写作背景、课文
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先自学,然后同桌交流
时间:2分钟
要求: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点、读准字音
自学检测1、刘禹锡(772-842),字 唐代 , 家。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用
3、读准字音
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4、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全唐文》。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2、通过准确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能说出课文翻译。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
要求:归类整理字词,翻译课文
时间:5分钟
自学检测1、重点词语
斯、鸿儒、白丁、丝竹、案牍
2、词类活用
名、灵、上、乱、劳
3、重要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目标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自学指导三
内容:课文
方法:反复阅读,同桌交流
时间:10分钟
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自学检测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自然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2、请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和点睛之笔。 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睛之笔:孔子云:“何陋之有?”
3. 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安贫乐道,高洁傲岸4. 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比喻起兴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优美(清幽景)生活情趣(高雅事)引古贤以自况反诘点题交友高雅(不俗人)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伟岸(君子之德)小结课文限时练:
1、本文选自 ,作者 。
铭是 。
2.用在文中原话回答;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3、作者使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谢谢大家第二课时
主备单位:汤庄一中 修订人:林海霞
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2、教材分析
《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是一篇精讲课文。
3、中招考点:
本课内容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且容易出现比较性阅读
4、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二教材,学生容易背会,但“托物言志”这种写法还不太了解。
二:学习目标:
通过准确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能说出课文翻译。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借助工具书,积累重点字词,翻译课文。
2.针对目标2,双色机一个活动: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求
要点归纳
学习目标一通过准确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能说出课文翻译。
自学指导一:
内容:作者和写作背景
要求:结合注释和工具书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
方法:自学
时间:2分钟
自学检测
1、背景资料
《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南康郡(现在江西省星子县)任职时写的。在此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
2、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和《通书》等。
3、文体:说:是古代一中文体,既可以说明、记叙、议论事物,又可以发表看法。相当于今天的杂文。
学生能准确在课本上找出并划出图表中的有关内容
1、作者姓名、字、号、时代、评价、作品集
2、归类积累文言文知识
学习目标二: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自学指导二:
内容: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方法: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先自学,然后同桌交流
要求:结合注释和资料积累字词、翻译句子
时间:10分钟
自学检测
读准字音
蕃 濯 清涟
亵玩焉 鲜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甚: 蕃: 予: 濯:
远: 益: 鲜: 宜乎: 清涟: 植:
3、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自学指导三:
内容:阅读全文
方法:默读课文,从中寻找相关语句
时间:10分钟
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自学检测
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莲的语句,这些句子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莲的?
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清高风度 亭亭净植
作者写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
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的赞美莲的高洁品质。
3、作者想通过爱莲和爱君子表达自己怎样的人生追求?
作者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君子,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4、 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
托物言志
1、读准字音
准确翻译
2、能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自己的看法
要找出主旨句
课堂小结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学习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
五、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
(3)濯清涟而不妖。 美丽而不端重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树立
(5)陶后鲜有闻。 少
2、本文的主旨句是:
3、仿写句子
例:我喜欢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我喜欢梅花(物),因为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课件15张PPT。爱莲说周敦颐(北宋)主备单位:汤庄一中修订人:林海霞教学目标:1、通过准确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能说出课文翻译。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目标1:通过准确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能说出课文翻译。自学指导一
内容:作者和写作背景
要求:结合注释和工具书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
方法:圈点勾画、积累记录
时间:2分钟自学检测1、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原名敦实,字 ,号 ,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 ”。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和《通书》等。
2、文体:3、背景
《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南康郡(现在江西省星子县)任职时写的。在此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目标1:通过准确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能说出课文翻译。自学指导二
内容: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方法: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先自学,然后同桌交流
要求:结合注释和资料积累字词、翻译句子
时间:10分钟自学检测1、读准字音
蕃 濯 清涟
亵玩焉 鲜
2、解释下列字词
甚: 蕃: 予: 濯:
益: 鲜: 宜乎: 清涟: 植:
3、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自学检测目标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自学指导三
内容:默读全文
方法:默读课文,从中寻找相关语句
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10分钟自学检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莲的语句,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莲的?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菊牡丹隐逸者富贵者为了起衬托作用2、作者写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正衬反衬3、作者想通过爱莲和爱君子表达自己怎样的人生追求? 作者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君子,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4.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
托物言志总 结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学习作者托莲花托物言志的写法。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陶后鲜有闻。
2、本文的主旨句是:
3、仿写句子
例:我喜欢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谢谢大家《短文两篇》课课练
主备单位:汤庄一中 修订人:林海霞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描写环境幽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3、下列句子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D、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阅读
《陋室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有仙则名 调素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旨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从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爱莲说》
7、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8、《爱莲说》以菊、牡丹来衬托莲,用意是什么?
9、结尾的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三、陋室铭》与《爱莲说》对比阅读
?? ?[甲]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镉《陋室铭》
?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玢)
? (1)斯是陋室?? (2)调素琴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 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 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5.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一、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C 3、D 二、1、有名(出名、著名) 调弄,这里指弹奏 2略 3D 4、作者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作者是一个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君子。
6、示例一: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二: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7、质朴、正直、不慕荣利,在污浊世间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高洁的情操(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8、用意首先在于突出“莲”的高贵形象和美好品格,二是以此表明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9、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10、 BC DE A
三1、(1)这? (2)调弄,这里指弹奏 (3)少 (4)多 2、C? ?
3、(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托物言志??? 对莲花的赞美
5、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乙文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