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湖心亭看雪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黑体字词注音。
更(?? )定? ???? 拥毳(?? )衣?? ? 崇祯(?? )????雾凇(?? )沆砀( ?)(?? )???与余舟一芥(?? )??铺毡(?? )对坐?? 强(?? )饮
2.解释下列黑体字的含义。
①更定?????????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小船?????????????? ????????????? ??????
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
⑥雾凇沆砀??????????????
⑦焉得更有此人?????????????? ?????????????
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
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
③是日更正,?????????????? ,?????????????? ,
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 ,????????? ?????,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 !”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
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
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三、写作
14.题目:雪后美景
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
2.①完了,结束? ②消失? ③撑,划? ④鸟兽的细毛? ⑤独自? ⑥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汽弥漫的样子? ⑦哪能? ⑧指酒杯? ⑨客居? ⑩等到
3.①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陶庵? 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⑤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
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9.余? 客? 客? 于? 客
10.“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1.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三、14.(略)
课件18张PPT。未能抛得杭州去
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湖 心 亭 看 雪张岱原备人:袁老二中
重备人:实验冯玉华 学习目标1、通过借助资料书和工具书,能说出作家作品,读准重点字音。
2、通过结合课下注释,能疏通文意。
3、通过找出本文写景句,能得出其运用白描手法并说出其作用,体会作者情感。
自学指导一 内容:全文及课下注释1
方法: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不认识 的字词。
时间:5分钟
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出情感。目标一:通过借助资料书和工具书,能说出作家作品,读准重点字音。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作者简介:自学检测一字词检测,读准字音崇祯
是日更定
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铺毡对坐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
喃喃(chóng zhēn)(gēng)(cuì)(sōng) (hàng) (dàng)(zhān)(gèng)(qiǎng)(nán nán)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湖心亭知识补充:内容:课文及课下注释方法:自学时间:5分钟要求:借助课下注释和资料书,自行翻译全文,疏通文意,注意重点字句的解释。自学指导二目标二:通过结合课下注释,能疏通文意。 重点词句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是日更定矣。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声音都消失了。 3、(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与白云、与山峦与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一白:全白。4、只有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的两三个人罢了。 2、是:这。更: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自学检测二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7、是金陵人,客此。8、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6、强:尽力。白:这里指酒杯。我痛饮下三大杯而后告别。7、(他们)说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客:名词作动词,客居。8、不要说相公痴,还有像相公一样痴的人。 内容:课文方法:默读课文,划出写景语句。时间:5分钟要求:分析句子的写法并说出其作用,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自学指导三目标三:通过找出本文写景句,能得出其运用白描手法并说出其作用,体会作者情感。自学检测三1、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2、这段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
补充: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作用?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从文中找出语句分析。 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体现出作者不与众生为伍的文人雅士的孤傲之情。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是相公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的闲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地愁绪。要点归纳:白描的含义: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的作用:
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用于写事,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1、 “看雪”的时间是 ,地点是 。2 、写雪大的句子是 ,冬雪寒冷寂静的句子是 。 崇祯五年十二月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当堂训练:一、根据课文填空。
二、试将本文与柳宗元的《江 雪》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进行比较阅读。
湖心亭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
白描手法,景人相映;而《江雪》主要使
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
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 《江雪》表达
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痴行上下一白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喜—知己之乐痴—醉情自然痴景
(奇景)
(白描)湖心亭看雪痴人痴情
(雅趣)大雪独行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总结全文1、背诵和默写课文。
2、收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歌。布置作业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湖心亭看雪》 课型:新授课
原备人:袁老二中 重备人:实验冯玉华 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
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
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
从中窥知一二。对中学生而言,其艺术特色和内涵情致,都值得鉴赏品味。
3、中招考点
本文不在课标文言文16篇这一范围内。
4、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对于文言文已初步形成一定的方法,但对其阅读分析,
还不到位,应在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基础上,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
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情感。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借助资料书和工具书,能说出作家作品,读准重点字音。
2、通过结合课下注释,能疏通文意。
3、通过找出本文写景句,能得出其运用白描手法并说出其作用,体会作者情感。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让学生借助资料书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的活动,能说出作家作品,读准重点字音。
2、针对目标2,设计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能疏通文意。
3、针对目标3,设计让学生找出本文写景句,能得出其运用白描手法并说出其作用,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1、通过借助资料书和工具书,能说出作家作品,读准重点字音。
自学指导一
内容:全文及课下注释1
方法: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时间:5分钟
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出情感。
自学检测一
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读准字音
崇祯
是日更定
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铺毡对坐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
喃喃
让学生借助资料书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的活动,能说出作家作品,读准重点字音。
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出情感。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2、通过结合课下注释,能疏通文意。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及课下注释
方法:自学
时间:5分钟
要求:借助课下注释和资料书,自行翻译全文,疏通文意,注意重点字句的解释。
自学检测二
重点字句翻译
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⑵是日更定矣。
⑶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⑷湖中更有此人。
⑸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⑹是金陵人,客此。
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资料书,自行翻译全文,疏通文意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3、通过找出本文写景句,能得出其运用白描手法并说出其作用,体会作者情感。
自学指导三
内容:课文
方法:默读课文,划出写景语句。
时间:5分钟
要求:分析句子的写法并说出其作用,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自学检测三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段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
白描
补充: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运用这种手法有何作用?
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从文中找出语句分析。
“独往湖心亭看雪”
的“独”字,体现出作者不与众生为伍的文人雅士的孤傲之情。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是相公者”
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的闲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地愁绪。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写景句,再分析句子的写法并说出其作用,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白描的含义: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的作用:
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用于写事,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五、当堂训练
根据课文填空。
1 、“看雪”的时间是 ,地点是 。
2、 写雪大的句子是 ,写冬雪寒冷寂静的句子是 。
二、使将本文与柳宗元的《江雪》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进行比较阅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
一、1、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二、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手法,景人相映;而《江雪》主要使
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 《江雪》表达
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