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准备资料】
课本、笔记、导学案、双色笔、草稿本
【温故知新】(课前3分钟识记)
1.文明是如何产生的?
2.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以及古希腊文明的特征?
3.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扩展方式与因素?
4.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
欧洲
美洲
亚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导言】
时间:
空间:
非洲
5-15世纪
欧洲:西欧:
东欧:
亚洲:
非洲:
美洲:
要求:速读,勾画关键词
概念界定: 中古时期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成为中古时期。
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西方那一块土》
导入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及其随从(东欧)
中古西欧的“三种人”:僧侣、骑士、农民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建立: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上,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民族大迁徒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人口大迁徙:3—6世纪(欧洲)
总括:封建社会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思考1: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思想文化:基督教占统治地位
(二)特征
根本特征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基本特征:
1、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
材料1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西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
——朱伟奇《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材料2 查理设计的这一制度是那个时代诸多习惯和条件的自然产物。查理征募能干的武士……他们变成了他的封臣,领主的封臣。他赐予每个人采邑——一大块足够养活他们的地产。只要作为战士为查理很好地服役,他就能够持有此地产。如此,查理解决了他的军事难题。
——[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1)背景:
① 日耳曼文明和罗马传统的融合;
③ 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 社会动荡下军事建设的需要;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1) 封君封臣制度
一.西欧封建社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5结合导学案,自主学习封君封臣制的内容、影响?
帝王
大封建主
小封建主
农民
效忠
兵役
耕种
土地
保护
荣耀
材料1: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材料2: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思考:中古西欧封君与封臣间的关系有何特点?
①以土地为纽带;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③层级间相对独立;④王权有限;⑤双向权利义务;⑤契约意识。
【课堂探究】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战国策》
材料二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查理·马特改革》
西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西周分封制
不同点
相同点
以血缘为纽带,靠宗法制来维系
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
目的:维护统治;内容:都分土地;权利和义关系:效忠,提供军赋
等级: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大宗小宗,封君封臣都不是绝对的)
影响:导致分裂割据(地方分权),国王/皇帝是名义最高统治者)
——张芝联、刘学荣主编:《世界历史地图集》
封君封臣制形成后的王权怎么样?
休·卡佩(法国国王)的继任者要想安全地从巴黎到奥尔出访,必须经过封建诸侯普赛特的许可。
——[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 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当法国国王要求诺曼底的第一个公爵效忠时,公爵指使他的一个武士假装去吻国王脚,但接着却抓住国王的腿,把国王推翻在地,引起了所有在场人的讥笑。
——[美]罗伯特·E.勒纳等:
《西方文明史》
王权较弱、分裂割据
政治之变
5世纪末的西欧国家
思考3:观察两幅地图,指出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
二、中世纪后期的新变化—曙光的孕育
背景:
表现:
影响:
15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强大王权(有限王权)。
15世纪晚期,法兰西国王逐渐完成统一,王权加强。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
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政治: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基本特征:
2、经济:
庄园与农奴制度
(1)庄园的含义:
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权利与义务
领主自营地 领主
农民 份地 农奴 份地 农奴
自由农 份地 自由农
①提供农民土地;
②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
③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①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②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③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
①交纳地租,服劳役;
②法律上自由
领主单独管辖的特别区域的农业种植园叫作庄园,有时乡村和庄园是相当一致的
铁匠铺
教堂
公共草地
领主自营地
播种地
休耕地
播种地
谷仓
磨坊
播种地
休耕地
领主的房子
①自给自足;
②以领主为中心,掌管着从生产到精神的人类生活方方面面。
一、西欧封建社会
阅读图片:思考西欧封建社会庄园的特点:
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也是一个自治的政治单位,内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等。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莱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
特征二:经济上庄园与农奴制
一、西欧封建社会
【拓展提升】东汉豪强的田庄经济与欧洲庄园对比
西欧庄园经济 东汉田庄经济
共同点
时间
途径
庄园私有权程度
地租形态
政治权力
结果
①都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结合的社会基层单位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军事上都有私人武装④都有较强人身依附关系
起源晚,9C形成流行,11C普及
西汉末年形成,东汉盛行
土地以封地为基础,加以兼并自主地农民的土地
土地主要是靠兼并买卖而获得
长一段时间内,欧洲庄园主对其大地产不具备完全的土地所有权
具有完全的私有权(封建土地私有制)
以劳役地租为主,实物地租为辅
以实物地租为主,劳役地租为辅
封建主对庄园的农奴具有法权
庄园主对依附农民行使以族权
瓦解后,西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田庄消亡没有带来资本主义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基本特征:
2、经济:
庄园与农奴制度
材料1: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分到的土地不能加以剥夺,农业改良时获益。……实际上义务固定,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很少完全听凭领主随意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2: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力,并且可以把土地传给继承人。
——《西欧中世纪史》
【课堂探究】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异同,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压迫
异:农奴的地位相对较高;受到的束缚更宽松。
变化: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
经济之变
(二)城市自治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 ——西欧谚语
——从封建庄园到城市自治
西欧城市兴起
(一)经济:城市与领主的斗争→赢得自治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7,找出城市兴起的背景;城市自治的原因以及城市获得自治的方式有哪些?
材料一: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有利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早期资产阶级的形成的
材料三: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促进了近代欧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王权强化。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冲击了农奴制度;王权加强,有利于国家统一
如何理解“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拓展:中世纪城市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如何解读这句名言?
“人”包括哪些?“自由”又是指什么?
城市里居住的人包括:封建主、手工业者、商人、教士和从庄园逃出来的农奴等;
“自由”指每一个自由民都享有他应该享受到的权利,不受剥削和奴役。
城市的自由掌控在谁的手里?
领主试图剥削手工业者和商人,教士试图通过宗教和经济手段控制人。
1.基督教的发展
1世纪,基督教产生。2世纪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有利于罗马的统治。4世纪末,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
5世纪,法兰克国王把基督教作为国家宗教制度,在被征服地区强制推广,成了西欧民众普遍信仰的宗教。11世纪,教权凌驾于王权。
出生后在神父主持下接受洗礼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徒的一生
在教堂由神父主持婚礼
在宗教学校接受教育
死后在教堂举行葬礼,被葬教堂墓地。
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教徒
特征三:思想上基督教控制人们的精神思想
⑴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征收什一税。
⑵政治:最大有组织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出生后首先在神父的主持下接受洗礼
结婚时在教堂由神父主持婚礼
临终,为了灵魂升天堂,请神父主持涂香油仪式,死后的葬礼也在教堂举行,葬礼结束后,死者直接埋入教堂附属的墓地
⑶思想: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丕平献土
卡诺莎之辱
特征三:思想上基督教控制人们的精神思想
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
二 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进步——近代欧洲的孕育
(一)经济:
(二)政治:
(三)精神:
城市与领主的斗争→赢得自治
王权与贵族的斗争→民族国家
教权与王权的斗争→王权加强
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专制王权国家
教 皇
国 王
贵 族
市民阶层
国 王
贵 族
教 皇
中世纪中后期
中世纪时期
封建经济发展
▲城市工商业发展为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奠定基础
▲推动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并为各国资产阶级议会制提供条件
▲为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准备
②《罗马民法大全》的构成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
① 建立与发展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③ 走向衰亡
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
6世纪中期之后
一度复兴,但再也未能恢复鼎盛时期的疆域
9世纪之后
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
14世纪30年代开始
1453年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丧失了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
7世纪中后期
结合地图
材料: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
——摘编自沈芝《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
意义: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如《拿破仑法典》)产生了重大影响,是近代欧美国家法律的基础。
三、东欧国家的发展
2.俄罗斯帝国
9世纪,发端于基辅罗斯
13世纪,莫斯科公国建立
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不断向周围扩张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强化中央集权。
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本课结构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交相辉映
东欧:中央集权
暗里寻光
西欧:封建社会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庄园农奴制度
文化:宗教神学、大学兴起
拜占庭:扩张—混乱—衰落—灭亡
俄罗斯:发展—扩张—帝国
继承遗志,世界帝国,封建制度稳固
王权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议会的产生。
逐渐解体,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教会日趋腐败;科学、文化事业发展
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资本主义时代即将到来!
古希腊罗马文化
【深入探究】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根据材料,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2分)
观点:西欧中世纪是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黑暗时代的说法是片面的。(2分)
论述:西欧中世纪暗中有光,政治上,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使欧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加强,议会兴起;经济上,西欧实行大庄园和农奴制维持着传统的封建经济,但是中古后期城市兴起,市民自治,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国王的统一事业;思想上,中世纪的欧洲受基督教会的影响,神权至上,束缚了人性,但是中古后期大学兴起,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3个角度8分)
综上所述:西欧的中世纪并不是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中世纪的西欧在缓慢发展中孕育着新的因素,承接着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2分)
(其他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2022·海南高考·11)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 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
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 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
D
【解析】据材料“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可知中世纪一些城市允许庄园居民恢复人身自由,有利于加速庄园经济的解体,为城市自治经济的兴起奠定法律基础,故选D项;封君庄园晚期逐步解体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王权与领主、市民之间的关系,无法体现王权加强的趋势,排除C项。封臣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领主与骑士之间,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西欧封建
2.(2022·山东高考·10)图2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
B
【解析】路易六世支持城市公社,有利于推动城市工商业发展、缓和与城市市民阶层的矛盾,并获得工商业阶层的支持;御前会议吸收忠于国王的中下层力量,有利于扩大其统治基础;让儿子娶公爵女继承人为妻加强控制一些领土,有利于增强国王力量,即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加强王权,故选B项;10—11世纪,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民族国家指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具有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以及统一的民族文化的、由本国统治阶级治理并在法律上代表全体国民的主权国家,与材料主旨不符,且王权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排除C项;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发展庄园经济不利于加强王权,与材料举措无关,排除D项。
3.(2022·北京高考·12)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 B.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
C.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 D.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
C
【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议会下院由骑士和城市市民组成,单独议事,一定程度上支持国王,即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故选C项;14世纪,议会取得批准征税、进行立法等重要权力,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增加新税,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排除B项;英国下议院的成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议会,而且当时的贵族议会并未掌握国家行政权,排除D项。
4.(2018.4·浙江高考·17)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 )
A.贵族垄断立法权 B.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A
【考点】罗马人的法律——万民法
【解析】贵族垄断立法权,在万民法之前已经存在,不属于该法律体系,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属于该法律体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万民法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属于该法律体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万民法私法不断完善,属于该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