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中考复习 新思维 专题14 物质的构成
一、选择题
1. (2023 椒江区二模)下列微粒观的内容中,能解释“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的是(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
C.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2. 陈女士在微商处购买了一款价格高昂的美白系列化妆品,使用后脸部发生溃烂,经相关机构检测发现该化妆品中汞元素远远超过安全值。下列关于汞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非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是200.6g
C.质子数为80 D.与其他元素的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3.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CD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
B.在第10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完
C.该图像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4. 联合国把2019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作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01 B.157 C.258 D.359
5. 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处应填入的是( )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6. (2023青田县)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观察研究α粒子的运动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内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汤姆生 C.卢瑟福 D.玻尔
7.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宇航员需要在太空进行作业,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为气体转化的催化剂。已知NiFe2O4中Ni为+2价,则Fe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8. (2023 杭州)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水银、河水、水 B.石墨、熟石灰、生石灰
C.氨气、空气、消石灰 D.冰、冰水混合物、干冰
9. 认真分析图所示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示意图,推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12 B.16 C.5 D.10
10.(2023 南湖区二模)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分别代表不同的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A>C B.B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B2﹣
C.氧元素与C位于同一周期 D.B、C两种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
11.(2023萧山区)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粒子。这种氢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有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这对于解释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对于这种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一定含有3个中子 B.它比一个普通氢分子多一个原子核
C.它的构成可以用H+表示 D.它的化学性质与H2相同
12.(2023 舟山模拟)如图,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用力把两铅块紧压,它们会结合起来 B.抽离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均匀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 D.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
13.(2023西湖区)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g,某原子的质量为bg,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14.(2023鹿城区)小实学习了氧气相关知识后,将其梳理成如下思维导图,请完成问题。
上述思维导图中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 B. C. D.
15.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16.(2023诸暨市)在靠近粉笔的粗端滴上一滴蓝墨水,然后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随着酒精沿粉笔上升,蓝墨水也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在粉笔上分为两个区域,上半部分是浅蓝色,下半部分是紫色(如图所示)。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蓝墨水是一种混合物 B.相同条件下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C.颜色改变是因为墨水中物质互相反应了 D.该实验原理可用于分离某些混合物
17.(2023镇海区)2022年北京冬奥会于2月4日开幕,下列做法从微观角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运动场上用水造冰——温度降低,分子仍在运动
B.开幕式上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C.奥运村中日常消毒——消毒液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
D.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温度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18.(2023余杭区)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得多)轰击金箔实验。根据实验,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
A.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 B.金原子核带正电
C.金原子核体积很小 D.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19.如图为氮元素的部分化合价、物质类别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物质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 B.b点物质属于大气污染物
C.c点物质的化学式为HNO3 D.d点物质的化学式为NO
20.现有一瓶未贴标签的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该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热使其完全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由R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冷却后再称重。获得如表数据。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
45.0 85.0
A.27 B.18 C.24 D.48
二、填空题
21.(2023义乌市)如图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意图。
(1)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标号)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3)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经超过2000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多种.
A.100 B.300 C.1000 D.2000
22.(2023三台县)热熔胶是一种在常温下为固态的粘合剂,使用时先用热熔胶枪加热使其熔化,再凝固来粘合物体。用如图所示的一款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 现象。热熔胶被胶枪挤出,并“粘”在物体本上,说明分子间存在 力。
2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C.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2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氯化钠、铁、水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2)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25.以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环状有机化合物中,从含三个碳原子到含十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依次按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标记碳原子数,并根据碳原子数命名为“环某烷“。如环丙烷,其化学式为C3H6,结构式如图(1),也可简写为图(2)。现有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其结构式简写成图(3),该物质的名称是: ,化学式为: 。
2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三、探究题
27.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1)教材实验(如图甲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 ;混合均匀后,分子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如果继续完成图丙实验操作,对比实验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 。
28.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将粗盐提纯,实验的各步操作流程如图:
(1)在进行操作Ⅰ之前,必须加入的物质X是___________
(2)操作Ⅰ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_____________
(3)在蒸发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蒸发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可采取______等措施(选填字母序号)。
A.玻璃棒不断搅拌 B.来回移动酒精灯加热
C.来回移动蒸发皿加热 D.间歇加热
29.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补钙剂满足人体需求。如图所示为两种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
葡萄糖酸钙片
[主要成分] 每片含葡萄糖酸钙(C12H22O14Ca)0.5 g
[用法] 口服
[用量] 每日3次,一次 片
××钙片
[主要原料] 碳酸钙、氧化镁、硫酸锌、硫酸铜、维生素等
[含量] 每片含钙280 mg、镁99.7 mg、锌3.08 mg、铜0.51 mg等
[用量] 每日2次,一次1片
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每日要摄取足够量的钙,才能避免 (填字母)。
A.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B.贫血症 C.甲状腺肿大
(2)葡萄糖酸钙(C12H22O14Ca)的化学式量是 。
(3)碳酸钙(化学式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4)每片“××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mg。
(5)按照“××钙片”说明书每日的补钙量,若改为服用葡萄糖酸钙,一日3次,一次应服用几片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024中考科学复习 新思维 专题14 物质的构成(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于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就会有更多的水分子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而向远处运动,这就是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的原因,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 【答案】C
【解析】【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解:汞元素是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与其他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C。
【点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要注意理解。
3. 【答案】D
【解析】解:A、从图像上看,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 CD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但不能表示它的熔点也在升高,故A错误;BC、由图可知,在第6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第12min时熔化结束,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在第10mi时仍处于熔化过程,沥青是非晶体,不是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故BC错误;
D、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正在熔化,因此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
4. 【答案】A
【解析】A解析:因为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所以为质子数为101
5. 【答案】A
【解析】A
6.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故A错误;
B、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且原子是电中性,故B错误;
C、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正确;
D、丹麦科学家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7.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iFe2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已知NiFe2O4中Ni元素为+2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x+(﹣2)×4=0,则x=+3价。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水银(Hg)是由汞元素组成的单质,河水是由水以及可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氧化物,故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的俗名是熟石灰,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氨气不是单质,氢氧化钙的俗名是消石灰,属于纯净物,是含氧的化合物,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D、冰(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氧化物,不是单质,冰水混合物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答案】B
【解析】B [解析] 根据左图可知,碳-12原子质量的与1个氢原子的质量相等,则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右图中,左盘上有1个碳-12原子和个碳-12原子,1个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个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4=16。
10.【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序数A<C,故错误;
B.钙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B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Mg2+,故错误;
C.周期数=主族序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6,位于第二周期,C为钙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2、8、8、2,位于第四周期,故错误;
D.元素的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B、C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因此两种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故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因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则不含有中子,故A错误。
B.普通氢分子2个原子核,这种氢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构成,它比一个普通氢分子多一个原子核,故B正确。
C.根据3个原子核和2个电子,该微粒可表示为,故C错误。
D.和H2的构成不同,则它的化学性质与H2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用力把两铅块紧压,它们会结合起来,不符合题意;
B、抽出玻璃后,二氧化氮和空气之间发生扩散现象,符合题意,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
C、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小于酒精和水混合前的体积之和,不符合题意;
D、分子间存在引力,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解答】解:根据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可以知道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四个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解答】解:A、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化学式书写错误,故选项错误。
B、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3,化学式书写错误,,故选项错误。
C、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化学式书写正确,故选项正确。
D、氯化铜的化学式为CuCl2,化学式书写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解答】解:A.蓝墨水含有色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B.由此实验可以看出:酒精分子和色素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的运动速度不同,故正确;
C.颜色改变是由于色素分子运动,分散不均匀造成的,并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
D.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运动速率不同,可以用上述原理分离某些混合物,故正确。
故选:C。
1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运动场上用水造冰,温度降低,分子还是在不断运动,故A合理;
B、开幕式上舞台云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发生改变,故B合理;
C、奥运村中日常消毒,消毒液挥发,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合理;
D、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温度升高,原子体积不变,原子间的距离变大,故D不合理。
故选:D。
18.【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由该实验不能得出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带正电的α粒子遇到原子核后,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量α粒子的运转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金原子核体积很小,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有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物质,则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故D正确。
故选:A。
19.【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类别以及与化合价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a点对应的物质是氮单质,是氮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说法正确;
B、b点对应的物质是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说法正确;
C、c点对应的物质是HNO2,不是硝酸,说法错误;
D、d点所表示的物质,是+2价氮的氧化物,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NO,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价书写R氧化物的化学式,再根据化学式计算R与O元素的质量比。
【解答】解: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根据R元素的化合价可知,R与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R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2x/48=45g/(85g﹣45g),解得x=27。
故选:A。
【点评】掌握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及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比的方法,可顺利解答。
二、填空题
21.【答案】(1)BC;(2)分子种类;(3)A。
【解析】【解答】解:(1)B和C的分子类别相同,温度不同,27℃时氧分子运动比127℃时氧分子的运动速率慢,故比较B和C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结论;
(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在相同温度下,氧分子和氢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说明分子的种类也是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
(3)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经超过2000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100多种;
故答案为:(1)BC;(2)分子种类;(3)A。
22.【答案】扩散;引
【解析】【解答】解: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熔胶的气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热熔胶被胶枪挤出,并“粘”在物体本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扩散;引。
23.【答案】 (1)原子 (2)A
【解析】[解析] (1)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2)A、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过氧化氢属于纯净物,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C、过氧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
[答案] (1)原子 (2)A
24.【答案】故答案为:(1)氯化钠。(2)C,B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以及单质、混合物定义分析;
【解答】解:(1)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2)A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单质。B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C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D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
故答案为:(1)氯化钠。(2)C,B
【点评】明确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单质化合物定义是解答本题关键。
25.【答案】环己烷;C6H12。
【解析】【分析】该题属于新信息题,通过阅读信息把握信息、筛选信息、迁移信息,最终完成题目。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右图(3)中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含有六个碳原子,应该命名为环己烷,一个碳原子结合两个氢原子,所以化学是为C6H12。
故答案为:环己烷;C6H12。
【点评】新信息题注重考查学生处理新信息,利用新信息的解题能力,对于锻炼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26.【答案】故答案为:(1)乙;(2)A、B、D。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过去,少数发生偏向,极少数反弹了回来;
(2)根据科学的探究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过去,由于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少数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或发生了很明显的偏向,故选乙;
(2)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较直观;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并不是很完美,还有缺点;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A、B、D正确。
故答案为:(1)乙;(2)A、B、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的组成,各微粒的带电情况,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三、探究题
27.【答案】(1)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继续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在不断运动、体积质量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填:B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分子存在着间隔。混合均匀后,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
(3)图3丙在热水中进行实验,所以这样的设计是想研究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是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实验顺利结束,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过程最主要的优点有:操作简单和闻不到刺激性气味、更环保减少了污染;
故答案为:(1)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继续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分子的性质进行。
28.【答案】(1)水 (2)漏斗 (3)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4) ABD
【解析】 解:(1)粗盐提纯的一系列操作都需要在溶液中才能进行,故答案为:水;
(2)过滤可以将液体中的不溶物和液体进行分离,经过操作l后,分出了液体和固体,可知操作I是过滤,过滤时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答案为:漏斗;
(3)在进行蒸发操作时,有可能会造成液体的受热不均而使液滴飞溅,故答案为︰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4) 在蒸发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可连续搅拌,还可采取玻璃棒不断搅拌或间歇加热或来回移动酒精灯或来回移动蒸发皿加热的方法。故选ABD
故而答案为:(1)水 (2)漏斗 (3)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4) ABD
29.【答案】(1)A (2)430 (3)40% (4)700
(5)解:按“××钙片”的说明用量服用,每天可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280 mg/片×2片=
560 mg。若改为服用葡萄糖酸钙,补充相同质量的钙元素需要服用的药量为
560 mg÷≈4片。
答:一次应服用4片。
【解析】(1)A (2)430 (3)40% (4)700
(5)解:按“××钙片”的说明用量服用,每天可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280 mg/片×2片=
560 mg。若改为服用葡萄糖酸钙,补充相同质量的钙元素需要服用的药量为
560 mg÷≈4片。
答:一次应服用4片。
[解析] (1)青少年缺钙时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2)物质的化学式量是其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根据葡萄糖酸钙的化学式可知,其化学式量为12×12+1×22+16×14+40=430。(3)根据碳酸钙的化学式可知,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4)已知每片“××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可根据钙元素在碳酸钙中的质量分数求出每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则每片“××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280 mg÷40%=700 m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子非鱼伴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