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5 10:2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谋略 治国 创新
——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为例 学习目标: 汉朝至元朝中央集权加强的具体举措 汉朝至元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举措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启示回顾一下秦代的政治制度? 中央丞相 御使大夫太尉(虚设) “九卿”地方三公九卿郡县制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
──司马迁《史记》卷五七《周勃附子亚夫传》上述材料说明汉初丞相地位如何,有何影响?丞相位高权重,国家大政要先听丞相意见。情境创设威胁皇权。问题生成:能解决问题吗?需要制度设计皇 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内外朝制度特点:相权削弱(一)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及历代王朝沿袭皇帝制度2、西汉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3、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汉光武帝设置尚书台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
执行(中、外朝制)(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隋唐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沿袭皇帝 中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尚书省
(执行命令) 门下省
(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2、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
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重大创造。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兵:
权:
钱: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权集权 利弊(三)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 “二府”行政:中书门下——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军政:枢密院——长官枢密使,
地位略低于宰相2、增参知政事为副相,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3、设三司管理财政,
分割宰相的财权 削弱相权
皇帝总揽大权(二府三司)(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领六部,行宰相职权2、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3、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 宣政院这是元朝
加强皇权
的新举措(一省二院)一、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三公九卿、内朝外朝、尚书台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与枢密院并重的二府制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是全国最高军事机构相权 不断 削弱
皇权 不断 加强归纳古代皇帝削弱相权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多人共同行使宰相职权,相互牵制一种是利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三国设中书省、西晋设门下省图片说史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疆裂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诸侯王表》郡国并行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
——贾谊图片说史七国之乱图片说史推恩令一.两汉地方政治体制的演变(1)西汉初郡县、封国并行制(2)汉武帝时划全国13州设刺史,地方行政区划转变为州郡县三级
  ①王国问题的出现及影响②王国问题的解决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二.隋唐地方政治体制的演变(1)隋文帝废郡,形成州县两级制(2)唐太宗设10监察区称“道”,唐玄宗时正式行政区域 (3)五代宋、辽、金延续道(或称路)、府(或称州、军、监)、县三级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怎么办? 疆域问题? 民族问题? 前车之鉴?行省制度评价: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
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
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还有什么?“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元史 百官志七》西汉
前202年-9年魏晋
220-589年唐朝
618-907年宋朝
960-1127年元朝
1271-1368年郡国并行 推恩令 节度使 藩镇割据收兵权于中央;
文官管理地方,
通判监督;
限制地方赋税收入行省制度,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中央逐渐战胜地方中央集权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西汉
前202年-9年魏晋
220-589年唐朝
618-907年宋朝
960-1127年元朝
1271-1368年郡国并行 推恩令 内外朝制度三省体制节度使 藩镇割据三省六部制收兵权于中央;
文官管理地方,
通判监督;
限制地方赋税收入中书门下行使相权;
参知政事、枢密使、
三司使分割相权;行省制度,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权中央逐渐战胜地方君权逐渐战胜相权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制度选官制度变化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察举制:汉代;
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3.科举制:隋唐以后考试选官成为
主要的选官制度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孝谓曰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汉书·武帝纪》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政府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过程:评价科举制: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积极: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汉 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品 行门 第才 学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谢生,出身名门王族,父亲在朝中担任大官。欧阳生,出身寒微,高大俊朗,才学渊博,能言善辩,高中榜眼。陈生,儒生,为人正直,是当地有名的孝子。汉朝魏晋南北朝唐宋连连看西汉
前202年-9年魏晋
220-589年唐朝
618-907年宋朝
960-1127年元朝
1271-1368年郡国并行 推恩令 内外朝制度察举制三省体制九品中正制节度使 藩镇割据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隋朝创立)收兵权于中央;
文官管理地方,
通判监督;
限制地方赋税收入中书门下行使相权;
参知政事、枢密使、
三司使分割相权;行省制度,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权中央逐渐战胜地方君权逐渐战胜相权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制度选官制度变化趋于公开、公正、公平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我们的沉思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方法提示:从背景、过程等角度去思考)制度的制定要因时而生,因势而变制度的发展过程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制度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复能力“权势不可以借人”;“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王”
——《韩非子》相权有利于建设,为什么君相不能和谐相处?人可“和”,权不可“谐”!思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vs相权中央vs地方本课小结:结论:皇权进一步加强,相权日益削弱中央逐渐强化,地方逐渐削弱欢迎您来到自选超市选题巩固练习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 ( )
A、削藩 B、郡国制 C、推恩令 D、分封制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 )
A、郡县制的实行 B、郡国并行制的推行
C、三省六部制的推行 D、行省制度的创立
3、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4、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 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CDBB5、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确立于唐太宗时期 B、门下省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
C、尚书省负责官吏的考核和任命
D、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2011·高考山东文综卷)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命题分析】 科举制可以使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做官,从而可以培养“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同时,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为儒家经典,这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也就有利于封建政府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