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课件:1《沁园春长沙》(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课件:1《沁园春长沙》(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6 11: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沁园春·长沙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自 古 文 人 多 悲 秋(一)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
?(二)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分上阕(上片)和下阕(下片)。 文体知识(三)词的组成: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四)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历 史 回 放 写作背景 1925年2月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天
听读正音 整体感知默读圈点: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讨论想象: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立 看怅问 忆 记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上阕下阕景情《沁园春 · 长沙》情感示意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豪壮忧思欣喜自信豪迈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鉴赏上阕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山上江中天空水底远眺近观仰视俯视静景动景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比鲜明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意象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雄鹰 游鱼意境生机勃勃 壮阔绚丽感情乐观热烈、奋发向上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上阕小结: 词的上阕借景抒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从而产生联想,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来主宰的问题,引出了下文的回忆。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峥嵘岁月稠”,把许多不平常的战斗岁月,比喻成连绵起伏的高峻山峰一个接着一个,非常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毛泽东同志在长沙时期丰富而又有意义的战斗生活。 “忆”总起下阕,贯穿下阕,点明下阕写的都是往昔的的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恰”字统领,直贯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形象地概括了青年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总结下阕 词的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毛泽东和青年时代的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奋斗、无所畏惧的革命斗争精神,形象而又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沁园春 长沙上阕下阕独立寒
秋图湘江秋
景图峥嵘岁
月图中流击
水图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俯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静景动景(群山)(江中)(江中)(群山)(天空)(水底)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问—谁主沉浮?答—同学少年!英雄气概景中寓情 情中显志战斗风貌多种对比 形象鲜明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语言精练 表现力强
写作特色多种对比,形象鲜明:
1、“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 → 颜色的对比? 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 “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 动作的对比? 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 → 明比? 4、“万类”的自由与民生的压抑→ 暗含的对比?主旨 作品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