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长征胜利万岁》 课件 (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长征胜利万岁》 课件 (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5 17:5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长征胜利万岁》(一)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长征的时代背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分析文中的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理解本文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
【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
【目标一】了解作者的生平及长征的时代背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识作者
知背景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
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这篇文章就是写在长征途中的。
晓常识
长征路线示意图
【任务2】通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找出本文回忆了长征的哪些事情并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8)
第二部分(9~22)
第三部分(23~46)
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
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人。
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
小结
【目标二】分析文中的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理解本文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
【任务1】在文中查找相关信息,归纳这次战斗的背景、缘由、部署,过程,意义、代价。
速读10~22段,完成以下任务:
背景
缘由
部署
过程

意义
代价
背景

缘由

部署

过程

意义

代价

之前为保存力量迅速北上,一般不和敌人硬打。经过急行军,此刻正急需修整。
“二马”的骑兵追而不舍,鲁大昌也匆匆赶来,妄图报复。
毛主席亲自指挥,并率部进入山头阵地。我们负责迂回敌人左侧。其余各自伏击。
提前伏击,枪声为号,两厢齐发,重创敌军,归途灭掉反动民团。
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宣告蒋介石“围剿”计划的彻底破产;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伤亡了一些同志,二大队大队长李英华同志壮烈牺牲。
【任务2】小组研讨:分析这一部分是如何表现战争场面的。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注意:
①场面描写要以人物描写为主,场面为辅,为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服务。
②场面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要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
③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写出气氛可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④写场面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
①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表现出红军的英勇和谋略。
②点面结合,既有战斗的大场面,也有我方和敌人的特写。
③综合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的手法,突出了战斗的激烈。
  例如:(第17段)“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场面描写。作者对战斗场面的描写非常精彩,也很有条理。先写对走在前面的敌人兵团的攻击,这个团被打得“七零八落”,之后又重点写了团里的马,“狂奔乱跳”。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任务3】本文还运用了其它哪些描写方法?试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
  示例:(第4段)“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我们在蓝盈盈的天空下,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
——环境描写。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天空是蓝盈盈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营造了队伍进入小镇的欢乐祥和的氛围。
   “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然后问:‘你们驻扎在哪里?离这儿多远……我点着头说:‘好,我回头派人给送去。’”
第24~30段
——语言描写。这段对话写的是邓小平同志从作者所在队伍拨一批布用。邓小平同志全程用商量的语气,毫无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语气,“我”对首长的要求满口答应,积极配合,整段对话气氛融洽、和谐,体现了革命首长平等待人、平易近人的品格。布都是用来给下级同志做衣服,体现了首长对下属的关心爱护。
   “会议还未开始,会场里熙熙攘攘,许久不见的同志相互寒暄、敬礼、握手。我找了一个靠墙的地方坐下。”
第34段
——环境描写。对会场情况的简单介绍,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性。“许久不见的同志相互寒暄、敬礼、握手”等内容,反映了同志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胜利万岁》(二)
1.赏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中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论述及长征伟大意义
3.赏析文章在叙述、描写中融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的写作特点
【任务】本文是回忆录,属记叙类文体,找出文中形象较为鲜明的人物,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特点的。
【目标一】赏析人物形象
文中的邓小平是一个爱护战士、平易近人的首长。
邓小平
  ①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从邓小平同志与“我”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
  ②“小鬼”这一亲昵的称呼,更拉近了邓小平同志与战士们之间的关系,显得他尤为平易近人。
  ③“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则是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邓小平同志丝毫没有首长架子。
【目标二】理解文中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论述及长征伟大意义
【任务1】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理解。
“长征是宣言书”
  主要是指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图谋,保存了革命的精华,使全国人民对革命的前途和抗日运动的前景有了新的希望,促进了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红军以其在长征中体现出的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所以“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主要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以实际行动向所经过的省区宣传党的思想,宣传红军的道路才是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长征是播种机”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红军在思想上向所经过的地区播种革命思想;二是在长征途中,红军鼓励各族人民实现独立自治和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三是招收革命战士,“扩红数千人”;四是锻炼了队伍,经过长征考验的人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任务2】思考:文章最后以较长篇幅描写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讲话,有什么作用
  ①借毛主席之口,交代长征的全部历程,认为长征真正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②揭示长征胜利的伟大成就和重要历史意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③表现毛主席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有助于突出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
【目标三】赏析文章在叙述、描写中融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的写作特点
【任务】作者通过一些具体场面和细节描写记录下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并融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来表达感受,让人置身于真实的历史氛围中。请结合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可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旁批注)
  示例:“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雪山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难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苏维埃。如今,在陕北吴起镇的窑洞门口,终于又见到了这个名字!”
  ——表达了阔别一年之后,作者重新见到“苏维埃”这个名字的兴奋与激动。
①“虽然那天天降大雪,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
  ——雪大衣单,“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中央红军与刘志丹、徐海东同志率领的红二十五、二十七军胜利会师的喜悦之情。
②“是的,今天在这里开干部会,同志们格外兴奋。……你们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
  ——揭示了党的领导人的伟大功勋和辛勤付出,抒发了开会时大家兴奋、激动的心情以及对党的领导人的崇敬、关爱之情。
③“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
  ——作者真实地表达了聆听毛主席讲话时的感受,从侧面衬托出毛主席讲话的巨大感召力,有助于突出毛主席的光辉形象。
  这篇文章以长征为背景,主要记叙了红军在吴起镇歼灭敌人追兵并消灭反动民团后前往陕北甘泉,最终胜利会师的故事;并回忆了在吴起镇附近召开的中共全军干部会议。本文描写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的喜悦与自豪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