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品味诗意语言,赏析精彩修辞
3.理解并评价抗疫精神的内涵
【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识作者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影响力。
知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1949年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湖北武汉市等地近期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晓常识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美国作者史本沙尔在《社论写作》一书中认为:“社论是一种事实与意见的精确、合理与有系统的表白,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
【任务2】本文都写到了哪些人在抗疫斗争中的表现?他们分别为抗疫胜利做了什么?完成下表。
抗疫者 事迹
统揽全局、果断决策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舍生忘死挽救生命
医务工作者
领导基层抗疫
基层党组织
坚守岗位,维持秩序,生产、运输物资,建设医院等
人民解放军、公安民警、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建设者、志愿者
听从安排、居家抗疫
普通百姓
【目标二】品味诗意语言,赏析精彩修辞
【任务1】朗读文章开头前六段,说一说作者是如何锤炼充满诗意的语言的。
①多用整句和短句,节奏铿锵,充满昂扬向上的力量。
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③选用长江、黄鹤楼等意象,既是抗疫主战场的地理标志,又能体现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和不屈精神。
④饱含激昂慷慨、豪迈悲壮的情感,叩击读者的心弦。
【任务2】本文有多处引用,既可使文章言简意赅,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请分析以下引用的作用。
(1)“我们挺过来了!”
钟南山的话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三个月的与疫魔搏杀,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和全国人民的通力合作下,终于取得了胜利。胜利来之不易,这句话充满了感慨,洋溢着自豪,放在第一部分开头,既醒目又有代入感。
(2)“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
这句古语引用恰当,高度赞扬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起到了中流砥柱、扭转乾坤的作用。
(3)“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感言,道出支撑中国抗疫的制度力量。
用权威人士的话,指出中国的“制度优势”在抗疫取得胜利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有不可替代的说服力。
【任务3】阅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特点和表达作用,分别写一句话点评。
(1)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
把“灾难”喻为“镜子”,形象地展现了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焕发的“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
(2)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分外真切地警示我们:人类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把“疫情”拟人化,形象地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3)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引用、排比并用,多角度多侧面描绘出中国各界的抗疫群像,以少胜多,以形动人。
【目标三】理解并评价抗疫精神的内涵
【任务1】阅读全文,筛选信息,用四字短语概括抗疫精神的内涵。
生命至上
举国同心
舍生忘死
……
尊重科学
命运与共
【任务2】《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一文叙议结合,既记录了中国抗疫的历程,又深刻阐述了中国抗疫取得胜利的原因,即伟大的抗疫精神。请阅读下面新闻,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评论。
新闻背景:2021年1月5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城管委举行。北京市城管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介绍,《条例》实施8个月以来,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从《条例》实施前的309吨/日增至4248吨/日,增长了12.7倍,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21.78%。加上餐饮服务单位厨余1861吨/日,厨余垃圾总体分出量6109吨/日(不含园林垃圾)。
很多人说:垃圾是危害我们健康的“毒品”,是破坏地球的“不良少年”,其实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它们也有重新利用的价值。虽然目前我们已经有不少环卫工人,但是只靠环卫工人是不够的,更要靠我们的自觉。只要我们自觉地把垃圾扔进合适的垃圾桶,把垃圾分好类,这些垃圾就可以变废为宝,经过回收再利用。这不仅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地球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把垃圾分一分,环境就会美十分。你知道吗?一吨废纸就等于一棵树,如果每一个人都直接浪费一吨纸,那要多少棵树才够我们用?我们回收一吨纸就等于节约一棵树,这样我们不仅可以把废纸再供应给千千万万个人用,而且绿树环绕家园、森林遍布城市也不再是梦想,所以从现在起,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吧!
示例:
本文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站在全局的高度将回顾与总结、叙事与思考融为一体;夹杂运用了大量名言、诗句、格言式的句子议论抒情。
文章语言典雅厚重,不仅热情讴歌了面对疫情时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与责任,更肯定和赞扬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抗疫的精神。全文视野宏阔、思辨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