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兼爱》(一)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
2.疏通文意,掌握、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任务】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和墨家主要代表人物。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识作者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剧烈的变革之中。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安危。
知背景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晓常识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 )人之疾者然(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 )能攻。①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目标二】疏通文意,掌握、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任务1】借助注释口译课文,并完成相应题目。
1.翻译标蓝的字词。
2.翻译划线的句子。
治疗
那样
否定判断词,不
①治理祸乱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去治理;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
译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 )乱之所自起。②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 ),不爱父,故亏( )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 )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考察
宾语前置,“爱自”
使受损失
使……受益
即使
②尝试考察祸乱因何而起?(祸乱)起于人们不互相亲爱。
译
盗爱其室( ),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 ),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③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 ),具此而已矣。
③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因此侵扰别人的封地以利自己的封地。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因此攻伐别人的封国以利自己的封国。
译
指代自己
纷乱之事
家
参考译文: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去治理;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这就像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样,一定要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才能进行治疗;不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就不能治疗。治理祸乱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去治理;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能不明察祸乱兴起的原因。尝试考察祸乱因何而起?(祸乱)起于人们不互相亲爱。臣和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的祸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此使父亲受损失而自己
得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此使兄长受损失而自己得利;臣子爱自
己而不爱君主,因此使君主受损失而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谓的祸乱。即使是父亲不爱子女,兄长不爱弟弟,君主不爱臣下,这也是天下所谓的祸乱。父亲爱自己不爱子女,因此使子女受损失而自己得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因此使弟弟受损失而自己得利;君主爱自己而不爱臣下,因此使臣下受损失而自己得利。这是因为什么呢?都起于不互相亲爱。即使是天下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也是这样。盗贼者只爱自己的家,而不爱别人的家,因此偷窃别人家以利自己的家;抢劫者只爱自身,而不爱别人,
因此伤害别人以利自身。这是因为什么呢?都是起因于不相爱。即使卿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因此侵扰别人的封地以利自己的封地;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因此攻伐别人的封国以利自己的封国。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了。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 )天下兼相爱,爱人若( )爱其身,犹( )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 )不孝?犹有不慈者乎?①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
假如
像
怎么实行
同“无”
还、仍然
①看待弟弟、儿子与臣子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的现象都没有了。
译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②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 )爱?③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②因此大夫之间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各国的事又没有了。
③所以天下之人互相亲爱天下就会安定,互相仇恨就会发生祸乱。
译
太平安定
鼓励
参考译文:
考察这是因何而起的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长与君主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有不孝?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子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的现象都没有了。还会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看待别人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偷窃?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劫夺财物?所以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没有了。还会有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如同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封国如同自己的封国
一样,谁还会发动攻伐?因此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现象就没有了。假使天下之人相亲相爱,封国与封国之间不互相攻伐,封地与封地之间不互相侵扰,偷盗抢劫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安定了。
所以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亲爱呢?所以天下之人互相亲爱天下就会安定,互相仇恨就会发生祸乱。所以子墨子说不可以不鼓励爱别人,就是这个道理。
【任务2】整理、积累下列文言基础知识。
1.字音
恶施( )
2.通假字
(1)当察乱何自起( )
(2)故不孝不慈亡有( )
3.古今异义
起不相爱
wū
当,同“尝”,尝试
亡,同“无”,没
古义: 今义:
互相亲爱、友好
互相爱慕
4.一词多义
(1)焉
①焉能治之( )
②风雨兴焉( )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
(2)其
①盗爱其室( )
②其孰能讥之乎( )
(3)爱
①诸侯各爱其国( )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连词,于是
兼词,相当于“于之”,从这里
疑问副词,为什么
代词,自己的
疑问副词,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动词,爱护
动词,吝惜
5.词类活用
(1)兄之不慈弟( )
(2)谁贼( )
6.特殊句式
(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2)此所谓乱也
(3)父自爱也
(4)兄自爱也
(5)君自爱也
形容词用作动词,慈爱
名词用作动词,劫夺财物
……者也,表示判断
……也,表示判断
宾语前置句,即“父爱自也”
宾语前置句,即“兄爱自也”
宾语前置句,即“君爱自也”
《兼爱》(二)
1.理解文章内容及论述思路
2.把握文章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兼”就是“广泛地、全部地”;
【任务】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兼爱”
【目标一】理解文章内容及论述思路
“兼相爱”指的是一种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是全体的、无差等的爱,与孔子所谓“爱人”的主张有所不同。
所谓“兼爱”,就是“跳出自爱的狭小圈子,广泛地、全部地爱,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第一段先用比喻论证法,提出要治理好天下混乱的状况,就要知道发生混乱的原因,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作者用形象、易懂的比喻,说明“治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的重要性,以此来引起下文。
(2)文章第一段是如何说理的
墨子从彼此两方面进行分析:
君自爱不爱臣,臣自爱不爱君;父自爱不爱子,子自爱不爱父;兄自爱不爱弟,弟自爱不爱兄。
这种“利己”“亏他”的现象,都是由于不相爱引起的。“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即使是小偷、强盗也是这样的,偷盗别人的家来使自己家得利。以至于“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天下的混乱,全部都在这里了。损人利己是天下混乱的总根源。
(3)墨子说:“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那么他是如何分析产生这种混乱的原因的
“兼相爱”是治理社会混乱的良方。
他说:“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如果让天下人都彼此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顺的人吗 用反问句来作肯定的回答。“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犹有不慈者乎 ”臣子对君王父兄孝顺,君王父兄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 视人若己,爱人若爱其身,就不会出现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的情况;也就不会出现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乱,甚至连小偷强盗也会没有了,像这样天下就能得到治理。“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所以墨子说:不能不劝人彼此相爱,就是这个道理。
(4)既然墨子认为“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那么他提出了怎样的方法来解决“乱”呢 本文又是如何论证的
由于墨家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因而它成为战国时期一大学派。但是,这种“兼爱”的学说在封建等级社会难以施行,且墨子所处的时代正值春秋末战国初,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所简单朴素理解的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而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任务1】思考:“兼爱”的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灵丹妙药,它对当时的社会有效吗
【目标二】把握文章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墨子的“兼爱”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宗旨是相一致的。墨子的“兼爱”思想不是局限于社会的等级身份范围,而是充盈着现代意义上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以兼相爱治理天下,让耳聪目明的人都互相帮助,身强体壮的人都互相帮忙,具有道德学问的人都互相教诲,使年老而没有妻子儿女的人得以颐养天年,年幼弱小没有父母的儿童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使饥者都得食,寒者都得衣,劳者都得息,乱者都得治。这样,所有天下的祸害、抢夺、怨恨,都可以不发生,这是由于相爱的缘故,所以仁者称赞它。因此,墨子的上述“兼爱”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不相矛盾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完全一致的。
示例一
【任务2】小组讨论: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初步了解了墨子的“兼爱”思想,那么继承墨子“兼爱”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现代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借鉴作用。墨子说:“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其次,“兼爱”是社会公德。“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也就是说“兼爱”与“相利”是统一的。再者,消除社会罪恶产生的基本方法是“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措施就是力倡“兼爱”,“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示例二
继承墨子的“兼爱”思想,弘扬墨子身体力行的“兼爱”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墨子和墨家学派提出“兼爱”作为治世理想,而且墨家从墨子到其弟子,都亲身参加生产劳动,为他人利益而不爱惜自身,奔走四方解人急难。墨子的这种思想,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他那种身体力行的精神,也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感召力。如能弘扬墨子所倡导的“兼爱”精神,并能尽我所能,身体力行,那么对消除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化解民事纠纷,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扶贫济困的风气,以及促进社会和谐是有很大益处的。
示例三
本课阐述了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的思想主张。文章从探究世乱的根源入手,从反面证明了“乱何自起?起不相爱”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从正面指出治乱的灵丹妙药是“兼相爱”,并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兼相爱”和实施“兼相爱”的社会效果,从正面证明了“兼相爱”的重要性,最后告诫人们“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