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课件(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课件(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5 18: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一)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叙述角度带来的独特艺术效果
【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 ,英国著名小说家,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37年他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代表作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远大前程》《老古玩店》《大卫·科波菲尔》等。
识作者
知背景
狄更斯出身于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无力偿还,带着全家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全家人中只有他俩没有在狱中居住。1848年,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
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范妮死后,狄更斯写下一篇七千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他俩一起度过的充满艰辛的童年。狄更斯去世后,他的好友福斯特在《狄更斯传》中首次向公众披露了狄更斯的早年生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不少地方就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但又并非生活实录)。
晓常识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
【任务2】初读课文,简要叙述米考伯一家的大体情况以及与大卫的关系。
米考伯先生是个小职员,家里子女很多,生活十分艰难。
这位先生满脑子都是发财致富的计划,可是无论他干什么活儿,却总是失败。他欠的债越来越多,最后终于全家住进了负债人监狱。
大卫做童工挣的钱根本连肚子也填不饱,但他觉得米考伯一家比他更惨,所以他对这一家人非常同情。这时大卫才10岁,却整天为他们操心,想办法,奔波,他和米考伯夫妇之间结下了极其深厚的友谊。
【目标二】理清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叙述角度带来的独特艺术效果
【任务】依次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情节的
以“我”的所见所闻为主要线索,展开情节。节选部分,米考伯一家的遭遇是“我”搬去他家之后展现出来的,“我”是小说的线索。
(2)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
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
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腻,情感也更为动人,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



(3)用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小说是如何突破这一局限的
作者写小说,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
(4)文中昆宁先生有什么作用
①昆宁先生是“我”的雇主。
②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昆宁先生,“我”认识了米考伯一家,进而展开情节。
《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二)
1.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精彩语句
2.鉴赏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目标一】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精彩语句
【任务一】思考: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渲染了污浊压抑的氛围,折射当时的社会环境,深化主题。
②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作铺垫。
③烘托了“我”对处境的不满和失望黯淡的心情。
(2)我现在已经记不起这些船主要开往什么地方……凡此种种,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绝非笔墨所能诉说……至于到底是六先令,还是七先令,我已记不清了。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在回忆的模糊中,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任务二】鉴赏下列精彩语句,说说它们的妙处。
(1)它们全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我颤抖的手被昆宁先生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
通过一处“颤抖的”细节描写,写出了年幼时的大卫的陌生与害怕,反衬出了现实的残酷。
(3)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
通过“从来没有想到”“不得不”写出了米考伯太太的面对现实的无奈,塑造了米考伯太太虚荣的形象,也为下文与“我”的交流和建立友谊埋下了伏笔。
(4)因而他们在监狱里的生活,反倒比长期以来住在监狱外面更舒服一些。
(5)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
运用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货行的破败、肮脏,突出了这里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
这样一种一反常态的心理感受,更突显了当时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的悲苦、辛酸。
【目标二】鉴赏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任务1】简要概括米考伯太太的形象特点。
米考伯太太愚昧无知,能力低下且爱慕虚荣,她将娘家的辉煌成天挂在嘴边,虽然她的“娘家人”也并没有出现;她不懂持家之道,她用典当生活用品的钱来大吃大喝。
【任务2】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米考伯先生的
在外貌上,米考伯衣衫破旧,却戴着显眼的衬衣硬领,外套前襟挂着单片眼镜;手持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生动刻画了他硬要装体面却力不从心的可笑模样。

在语言上,他处处带着文雅的气派,说话中带着屈尊俯就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那种迂腐的味道。

在行为上,米考伯最显著的特点是得乐且乐,梦想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他收入不多却又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所以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不得不四处举债。当陷入困境,债主上门逼债时,他会愁眉苦脸、伤心羞愧,拿着剃刀要往脖子上抹,想一死了之。而债主一走,顷刻之间他又把皮鞋擦得锃亮,摆出高贵的架势,哼着曲子出去了。他多次向大卫传授支出不能大于收入的道理,可自己总是陷于债务之中不能自拔。

小说节选部分,讲述的是大卫在十岁那年,进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并在此期间结识米考伯一家的故事。节选部分成功塑造了米考伯先生这一经典的文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