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5 17: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学习目标】
说出汉的三公、汉的“中朝”、汉的“外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的郡县制、汉的刺史制度、隋唐的地方行政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宋的“二府”、宋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加强皇权的制度、元的行省制度。
【教学重点】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难点】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知识梳理】
一、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
1.汉朝:西汉初年,基本沿袭秦制,在中央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________制度。汉武帝时,为削弱丞相的权力重用身边尚书及侍从,设立________,设在廷外的丞相官府机构,权利缩小,变成了执行机构,即所谓________。东汉时,光武帝正式设置________,由尚书执掌朝政,下分________办事。连________的职权也被剥夺了,________逐渐成为虚衔。
2.三国两晋时,________职权扩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起猜忌,三国时,魏文帝另设________执掌机要尚书台变成________机构,西晋又设________,作为皇帝的侍从和顾问机构,到了南北朝,________又变成参与决策的机构。
3.隋唐时期,设立________。
三省的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部的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省六部制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代十国时期,在三省六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之外另设________。到了宋元,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并重的________。元代以________作为全国最高执行机构,二府制削弱了________职权,使________集权更为强化。
二、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
1.西汉初期,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是_____、_____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汉景帝平定________;汉武帝颁布“_______”, 规定诸侯王死后,诸侯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汉武帝时,为加强_____对___的控制,将全国划分文________郡,每州设________一人,奉皇帝之命,监察________。唐太宗时,将全国划分为________个监察区,称为________。
唐玄宗时,道变成正式的行政区划。后来基本维持________三级制。
元朝时,大都附近地区由________直接管辖,西藏地区由中央的________管辖,其他地区设________管辖。元朝的________制度,被后世沿用,并对近代以来的行政区划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古代王朝最早由功臣及其子弟担任官职,实行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汉朝主要实行________。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________。
隋唐时期,________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________,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影响: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学习探究】
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变化是一种什么样的趋势?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谁的权力在不断扩大?说明什么问题?
【课堂检测】
1. 史书上说“汉承秦制”。汉朝对秦制继承中的哪一项影响最为深远( )
A.宰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皇帝制度 D.选官制度
2.元朝的行省制度( )
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时期的郡县制 ②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巩固和加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统一 ④成为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4.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 )
A.重新划分部门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B.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C.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D.消解相权,强化皇权
5.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事( )
①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 ②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③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④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①②④
6.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 ( )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7.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影响。这主要是指这一制度 ( )
①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
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成为今天中国省制的开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8.不属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是
A.皇权至上 B.高度中央集权
C. 发展稳定,一成不变 D.深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
9.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 西汉初年实行封国制,与先前的西周分封制相比较 ( )
A.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是帝王分封子弟镇守一方
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
11.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12.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 ②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
③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 ④三省六部制基本上被后世历朝沿袭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4.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曾问臣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宋太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
A.北宋军队庞大,军费开支过多 B.藩镇拥兵自重,混战割据不息
C.辽、西夏屡屡进攻,战争频仍 D.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15.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16. 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了(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7. 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 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课后练习与提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秋之时,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后来,宰相一直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不过,除辽代设置“宰相”外,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三省制由于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理上不免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浪费时间。于是,唐太宗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便于宰相合议军国大事。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开始只有三省长官,后来又陆续增加了一些官员,以“参知政事”等名义参决朝政,这些人也是宰相。政事堂的创立,增强了三省制的功能。
材料三 宋朝对地方采取极端 ( http: / / www.21cnjy.com )限制的措施,“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种运行机制虽然可以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却严重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
请回答:
(1)宰相名称始于何时 它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2)唐朝和宋朝为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3)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什么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习探究答案
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变化反应皇帝的权力在不断加强,丞相的权力在不断削弱,中央的权力在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力在不断削弱。
课堂检测答案
1.C2.D 3.B 4.D 5.B 6.A 7. D 8.C 9.A 10. A 11. D12. D 13.B 14.B 15.A
16.B 17 .D
(1)战国。宰相一般只是习惯用语,用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名,地位很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并设政事堂。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在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在地方削弱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防止武将专权。
(3)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宋:严格控制地方,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但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