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尝试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学习地理,读图完成下小题。
1.手持帆船模型沿着伞面移动的实验可以用来探究( )
A.地球的大小 B.四季变化 C.纬线特征 D.地球的形状
2.雨伞的伞骨会让我们联想到经线,下列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B.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
C.经线的形状是圆圈 D.经线有360条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世界上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读图,完成下小题。
3.如果北斗-G1卫星定点位置是(0°,140°E),其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中四个定点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位于高纬度地区 B.丙所在纬线比乙所在纬线长
C.乙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D.丙、丁两地经度相同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读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小题。
5.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读图可知此时节气为夏至 B.②点位于西半球
C.③点有阳光直射现象 D.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南方向
6.此时,我们唐山市的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唐山现在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D.唐山的昼夜等长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在云南省蒙自市一处十多米高的烟囱里,某摄影师将镜头垂直向上对准烟囱口,成功拍摄到太阳经过的画面。完成下小题。
7.关于蒙自市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唐山市在同一条经线上 B.该地无太阳直射现象
C.经纬度位置是23.5°N,103°E D.位于唐山的东南方向
8.该摄影师拍摄到太阳经过烟囱口画面的时间是( )
A.夏至日正午 B.夏至日清晨 C.冬至日正午 D.冬至日清晨
9.太阳直射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海陆分布不均 D.地球是个球体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据此完成下小题。
10.家住唐山的小华要去杭州观看现场比赛盛况,下列准备工作正确的有( )
①用世界地形图确定杭州的位置 ②用中国交通图规划去杭州的行程
③用杭州市地图预定住宿宾馆 ④用浙江省气候图选择赛事场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假如上面提到的四幅地图图幅相等,那么比例尺最大的地图是( )
A.世界地形图 B.中国交通图
C.浙江省气候图 D.杭州市地图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春节假期,唐山的小明同学来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如图为该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小题。
12.若王村的气温为25℃,则山峰的气温约为( )
A.17.6℃ B.19.6℃ C.21.6℃ D.23.6℃
13.凸面镜是以凸面成像,可增加驾驶员视野,主要用于各种弯道、路口。为减少行车安全隐患,甲乙丙丁四处,需安装凸面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关于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或大洋,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大西洋,世界第二的大洋 B.②是印度洋,完全位于南半球
C.③是南美洲,完全位于北半球 D.④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大洲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当地时间2024年1月1日16时,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附近(37.5°N,137.2°E)连续发生多次地震,最强达7.6级。读图“六大板块分布及日本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小题。
15.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频发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16.结合所学板块知识可知( )
A.地中海面积将不断增大 B.红海将会不断缩小
C.东非大裂谷将不断缩小 D.喜马拉雅山还会不断上升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下图为“春季某日我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小题。
17.图中40°N附近的天气状况是( )
A.雨夹雪天气 B.东南风六级沙尘暴
C.晴转阴 D.西北风六级沙尘暴
18.当天,25°N附近生活的人们( )
A.适宜户外活动 B.需添衣防寒
C.出行带好雨具 D.做好防晒保护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划分的。下图代表四种气候类型,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小题。
19.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热带—最冷月均温≥18℃;温暖带—最热月均温>10℃,最冷月均温0-18℃。根据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甲乙丙丁所表示的气候类型中,属于温暖带气候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柯本在划分气候类型时,也会参照当地的自然景观。下列景观图中,与上图气候搭配合理的是的是( )
A.甲→① B.乙→④ C.丙→③ D.丁→②
21.气候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在夏季才能吃到的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 )
A.气温条件 B.肥力条件 C.降水条件 D.地形条件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提倡在当地时间20:30熄灭不需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读图,完成下小题。
22.关于这次熄灯接力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线路依次经过大洋洲、亚洲、欧洲、美洲、非洲
B.熄灯顺序的大致方向是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C.“地球一小时”活动进行时,各国会同时熄灯
D.亚洲国家比美洲国家更早迎来“熄灯活动”
23.下列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居民信仰的宗教发源于④地区
B.②和③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C.⑤地区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
D.⑥地区主要通行汉语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地理课上老师画出了一个某国的对外贸易图作为总结(下图)。据此完成下小题。
24.读图可知,该国最有可能是( )
A.美国 B.巴西 C.蒙古 D.印度
25.该国与我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是( )
A.南南合作 B.南北对话 C.北北对话 D.南北合作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年中学校旗杆的影子随季节而变化。读某学校一角示意图(图1)及某天太阳光照图(图2),回答问题。
图1 图2
(1)读图2可知,此时太阳光直射 (纬线)。
(2)读图1,经过观测发现旗杆正午影子朝 ,并且发现当日的正午学校旗杆影子长度是一年中 (最长/最短)。
(3)该学校有可能位于图2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此刻处于日出的是 。
(4)假如父母想在唐山市区买楼房,为充分了解房屋全年的采光条件(可考虑阳光照入室内的最大面积),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们推荐看房的最佳节气,并说明理由。
27.(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天眼”(又称FAST)是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某校学生准备寒假到此研学。
材料二:“中国天眼”地形图示意图。
(1)“中国天眼”所在地海拔为 米(填范围),它位于瞭望台的 (填方向)。
(2)若AB图上距离是4cm,则两地实际距离是 ,读等高线地图说说从A到B地势是如何变化 。
(3)从停车场到达瞭望台有①和②两条步道,你选择哪条步蹬瞭望台请说明理由。
28.(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图2
图3各地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1)图1中A地气候类型与图3所对应的是 (填序号),并请描述其气候特征 。
(2)由图可知,热带草原气候在 (填序号和文字)洲分布面积最广。
(3)从①→②→③,降水越来越 ,影响因素是 。
(4)D大洲世界上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洲,试分析主要原因。
(5)图2示民居主要分布在ABCD何处,简要分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9.(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结合地图和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资料一、著名学者邦奇(W.Bunge)等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和I、II两国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
资料二、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世界人口数量已经从1950年的25亿猛增到2000年的60多亿。据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供的资料,联合国预计全球人口到2050年将增加到93亿,预计全球人口能稳定在105或110亿左右。
(1)据图分析,从半球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填“南”或“北”)半球,人口稠密地区自然环境的共同特点: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
(2)右图为I、II两国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其中I国对应的是“人类大陆图”中的 (选填①或②地区),其主要出现的人口问题为 。
(3)甲和③同属于北回归线附近,但两地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应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2分
(4)阅读资料二,世界人口预计到2050年达93亿。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给资源、环境、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请你结合所学列举两例。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点评】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线,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1.手持帆船模型沿着伞面移动的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月食,登高望远,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D正确,ABC无法证实。
故答案为:D
2.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A正确;
B、所有的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B错误;
C、经线的形状是半圆,C错误;
D、经线有无数条,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3.D
4.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0°~30°为低纬度, 30°~ 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西经20°、东经160°(20°W,160°E)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之间为东半球。东经160°以东,西经20°以西之间为西半球。
3.甲和丙点位于120°E的西侧,经度小于120°,甲和丙不符合题意;乙和丁位于120°E-150°E之间,但是乙的纬度是30°N,丁的纬度是0°N,因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A、甲的纬度是30°N,高纬度地区的范围是(60°N-90°N),A错误;
B、纬度越高纬线越短,丙所在的纬线长度更长,B正确;
C、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属于东半球,C错误;
D、丙和丁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纬度相同,但是经度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5.D
6.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夏至日,越往北,白昼越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2、冬至日,越往南,白昼越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3、秋分日和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5.A、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因此是南极点上空的俯视图,此时南极圈以南地区有极昼现象,为冬至日,A错误;
B、②点的经度是135°E,位于东半球地区,B错误;
C、③点位于60°S,没有太阳直射现象,C错误;
D、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离南极点越近,位置越南,因此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南方向,D正确。
故答案为:D
6.此图显示的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7.C
8.A
9.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1.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从赤道向两侧递减。 过了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半球移动。 2.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了最北端——北回归线,即北纬23°26',此时北回归线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从该线向两侧递减。 过了夏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3. 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南移到了赤道,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从赤道向两侧递减。 过了秋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 4. 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了最南端——南回归线,即南纬23°26',此时南回归线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从该线向两侧递减。 过了冬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春分日重新直射赤道。
7.A、唐山位于东经118°附近,蒙自的经度是100°E,两地区的经度不同,A错误;
B、蒙自市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B错误;
C、蒙自市的经纬度位置是23.5°N,103°E之间,C正确;
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因此蒙自市位于唐山的西南方向,D错误。
故答案为:C
8.太阳位于正上方,太阳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大高度,此时为夏至日的正午时分,A正确。
故答案为:A
9.太阳直射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是因为地球公转造成太阳直射点的变化,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10.B
11.D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
【解析】【点评】在图幅相同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图中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图中表示的内容越简略,精度越低。
10.家住唐山的小华要去杭州观看现场比赛盛况,可以用中国交通图规划区杭州的行程,②正确;用杭州市的地图预定宾馆,③正确;地形图反映的是地形单元,不适合确定行政区的位置,①错误;气候图反映的是气候相关的知识,④错误。
故答案为:B
1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显示的范围越小,四个选项当中,范围最小的是杭州市地图,因此比例尺是越大的,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2.C
13.D
14.D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点评】四大洋的面积排名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12.从图中可以看出,王村的海拔为300米,山峰的海拔为868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两地相差568米,气温相差3.4℃,若王村的气温为25℃,则山峰的气温约为21.6℃,C正确。
故答案为:C
13.甲乙丙丁四个地区当中,丁村所经过的地方弯度大,行车安全隐患大,因此需要设置凸面镜,D正确。
故答案为:D
14.A、①是太平洋,A错误;
B、②是印度洋,跨南北半球,B错误;
C、③是北美洲,C错误;
D、④是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5.A
16.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的张裂地带,因此红海在不断扩张。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的碰撞地带,因此在不断缩小。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因为它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15.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频发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A正确。
故答案为:A
16.A、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处,面积在不断缩小,A错误;
B、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面积在不断扩大,B错误;
C、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面积在不断扩大,C错误;
D、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处,高度在不断升高,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7.D
18.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天气与生活
【解析】【点评】风向是风的来向。符号“ ”表示的风力为6级、风向为西北风。
17.从40°N的天气符号可以得知,此时天气状况为西北风六级加上沙尘暴,D正确。
故答案为:D
18.25°N天气预报显示此时为大雨,需要带好雨具,出行的时候,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9.D
20.B
21.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点评】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19.甲和丙地区最低温在20℃以上,属于热带地区,AC不符合题意;乙地区最高温在-30℃以下,终年寒冷,属于寒带地区,B不符合题意;丁地区符合温暖带的特征,D正确。
故答案为:D
20.A、甲为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①地区为我国南方地区的民居,我国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A错误;
B、乙是终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地地区,企鹅主要生活在南极地区,南极地区为极地气候,B正确;
C、丙是有明显干湿季的草原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热带稀树林,③对应的景观植被茂密,不符合题意,C错误;
D、丁地区是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②是热带草原气候的景观,D错误。
故答案为:B
21.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的气温条件,在室内大鹏,冬季也比较温暖,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22.D
23.A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白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色人种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洲地区。
22.A、图示线路依次经过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A错误;
B、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B错误;
C、活动进行的时候,由于存在地方时间差异,各国不会同时熄灯,C错误;
D、亚洲国家位置在更东边,东早西晚,因此比美洲国家更早迎来熄灯活动,D正确。
故答案为:D
23.A、①地区为北美洲,信仰基督教,基督教的发源地是④阿拉伯地区,A正确;
B、②是欧洲,③是非洲,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B错误;
C、⑤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以黄种人为主,C错误;
D、⑥为大洋洲,主要讲英语,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24.A
25.B
【知识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织
【解析】【点评】国际上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 南南合作 ”。
24.该国家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电子、仪表、汽车等工业制成品,可以得知工业发展水平高,属于经济发达国家,四个选项当中,只有美国是发达国家,A正确。
故答案为:A
25.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北对话”,B正确。
故答案为:B
26.【答案】(1)北回归线
(2)正北;最短
(3)甲;丁
(4)冬至日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唐山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可以看出南边楼房是否挡到阳光,此时正午影子最长,阳光照入室内的面积最大,是了解房屋采光条件的最佳日期。(说法合理即可)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根据右上角的指向标可以得知,此时正午影子朝向正北方,当天为夏至日,当日的正午学校旗杆影子长度是一年中最短的时候。
(3)该地区的影子朝向正北方向,可以得知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该地方位于北回归线的北方,只有甲地区符合;丁刚好位于晨昏线上,即将迎来日出。
(4)看房的最佳节气是冬至;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唐山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可以看出南边楼房是否挡到阳光,此时正午影子最长,阳光照入室内的面积最大,是了解房屋采光条件的最佳日期。
【点评】二分二至,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合称,它是反映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的节气。 每年3月21后,当太阳直射在赤道并向 北回归线 移动时为春分;每年9月23后,当太阳直射赤道并向 南回归线 移动时为秋分;每年6月22后,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每年12月22后,当太阳到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
27.【答案】(1)880-840;东南
(2)800米;中国天眼所在地形为盆地,A地地势高,逐渐降低经过中国天眼后地势逐渐升高可到达B地(A高→中国天眼低→B高)(表达正确即可)
(3)①步道路途比较近,等高线比较密集,登山比较费力,沿途不能欣赏中国天眼的景观;②步道比较远,大部分道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比较省力,沿途能欣赏中国天眼的景观(说法合理即可)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图中的等高距为40米,天眼所在的位置中间低、四周高,因此海拔范围在840-880米之间,地图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位于瞭望台的东南方向。
(2)图中的比例尺为图上一厘米表示实地距离200米, 若AB图上距离是4cm,则两地实际距离是800米,从A到B地势从高变低,再从低变高。
(3)①线路,①线路的距离比较近,也可以选择②线路,经过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更节省力气。
【点评】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缓。山谷通常是集水之地,往往形成小溪或河流;山脊通常是一座山的分水岭;爬山容易选择坡度和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攀岩选择坡度陡峭的陡崖。最易发生滑坡、崩塌的是山脊,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是山谷。
28.【答案】(1)④;终年高温多雨
(2)B
(3)少;海陆位置
(4)此处为南极洲,气候为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酷寒、大风,常年冰雪覆盖。(答案合理即可)
(5)C处 本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墙厚窗小的建筑,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以防止风沙进入。(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A地区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对应的是④气候类型。
(2)热带草原气候在非洲分布最广泛,非洲是图中的B大洲。
(3)从①到②到③,距离海洋越来越遥远,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越来越小,因此降水越来越少,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的不同。
(4)D是南极洲,因为南极洲纬度高,受太阳辐射小,气候终年寒冷,地表为冰雪覆盖,不适合人类居住。
(5)图示的民居屋顶的坡地小,可以得知该地区降水少,在加上地表植被稀少,多沙漠,窗户比较小,该建筑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地区,为图中的C处,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墙厚窗小的建筑,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以防止风沙。
【点评】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①纬度位置:赤道附近降水多,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C降水少 。 ③海陆位置: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 ,大陆内部降水少。 ④地形因素:山地的迎风坡 降水多,降水少。
29.【答案】(1)北;中低纬度;沿海(近海)地区
(2)①;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老龄化严重(社会扶养老年人负担重)(其中一点即可)
(3)北回归线大陆西岸降水少,气候干旱,人口稀少;北回归线大陆东岸降水多,气候适宜人类居住,人口稠密。
(4)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粮食短缺、交通拥堵、就业困难、饥饿贫困、资源短缺等。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1)可以看到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纬度位置看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海陆位置看,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①地区为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的出生率小于人口的死亡率,导致的问题为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
(3)甲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人口稀疏,③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
(4) 世界人口过多会导致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粮食短缺、交通拥堵、就业困难、饥饿贫困、资源短缺等。
【点评】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1 / 1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尝试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学习地理,读图完成下小题。
1.手持帆船模型沿着伞面移动的实验可以用来探究( )
A.地球的大小 B.四季变化 C.纬线特征 D.地球的形状
2.雨伞的伞骨会让我们联想到经线,下列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B.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
C.经线的形状是圆圈 D.经线有360条
【答案】1.D
2.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点评】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线,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1.手持帆船模型沿着伞面移动的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月食,登高望远,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D正确,ABC无法证实。
故答案为:D
2.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A正确;
B、所有的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B错误;
C、经线的形状是半圆,C错误;
D、经线有无数条,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世界上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读图,完成下小题。
3.如果北斗-G1卫星定点位置是(0°,140°E),其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中四个定点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位于高纬度地区 B.丙所在纬线比乙所在纬线长
C.乙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D.丙、丁两地经度相同
【答案】3.D
4.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0°~30°为低纬度, 30°~ 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西经20°、东经160°(20°W,160°E)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之间为东半球。东经160°以东,西经20°以西之间为西半球。
3.甲和丙点位于120°E的西侧,经度小于120°,甲和丙不符合题意;乙和丁位于120°E-150°E之间,但是乙的纬度是30°N,丁的纬度是0°N,因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A、甲的纬度是30°N,高纬度地区的范围是(60°N-90°N),A错误;
B、纬度越高纬线越短,丙所在的纬线长度更长,B正确;
C、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属于东半球,C错误;
D、丙和丁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纬度相同,但是经度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读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小题。
5.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读图可知此时节气为夏至 B.②点位于西半球
C.③点有阳光直射现象 D.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南方向
6.此时,我们唐山市的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唐山现在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D.唐山的昼夜等长
【答案】5.D
6.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夏至日,越往北,白昼越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2、冬至日,越往南,白昼越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3、秋分日和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5.A、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因此是南极点上空的俯视图,此时南极圈以南地区有极昼现象,为冬至日,A错误;
B、②点的经度是135°E,位于东半球地区,B错误;
C、③点位于60°S,没有太阳直射现象,C错误;
D、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离南极点越近,位置越南,因此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南方向,D正确。
故答案为:D
6.此图显示的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在云南省蒙自市一处十多米高的烟囱里,某摄影师将镜头垂直向上对准烟囱口,成功拍摄到太阳经过的画面。完成下小题。
7.关于蒙自市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唐山市在同一条经线上 B.该地无太阳直射现象
C.经纬度位置是23.5°N,103°E D.位于唐山的东南方向
8.该摄影师拍摄到太阳经过烟囱口画面的时间是( )
A.夏至日正午 B.夏至日清晨 C.冬至日正午 D.冬至日清晨
9.太阳直射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海陆分布不均 D.地球是个球体
【答案】7.C
8.A
9.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1.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从赤道向两侧递减。 过了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半球移动。 2.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了最北端——北回归线,即北纬23°26',此时北回归线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从该线向两侧递减。 过了夏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3. 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南移到了赤道,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从赤道向两侧递减。 过了秋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 4. 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了最南端——南回归线,即南纬23°26',此时南回归线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从该线向两侧递减。 过了冬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春分日重新直射赤道。
7.A、唐山位于东经118°附近,蒙自的经度是100°E,两地区的经度不同,A错误;
B、蒙自市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B错误;
C、蒙自市的经纬度位置是23.5°N,103°E之间,C正确;
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因此蒙自市位于唐山的西南方向,D错误。
故答案为:C
8.太阳位于正上方,太阳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大高度,此时为夏至日的正午时分,A正确。
故答案为:A
9.太阳直射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是因为地球公转造成太阳直射点的变化,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据此完成下小题。
10.家住唐山的小华要去杭州观看现场比赛盛况,下列准备工作正确的有( )
①用世界地形图确定杭州的位置 ②用中国交通图规划去杭州的行程
③用杭州市地图预定住宿宾馆 ④用浙江省气候图选择赛事场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假如上面提到的四幅地图图幅相等,那么比例尺最大的地图是( )
A.世界地形图 B.中国交通图
C.浙江省气候图 D.杭州市地图
【答案】10.B
11.D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
【解析】【点评】在图幅相同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图中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图中表示的内容越简略,精度越低。
10.家住唐山的小华要去杭州观看现场比赛盛况,可以用中国交通图规划区杭州的行程,②正确;用杭州市的地图预定宾馆,③正确;地形图反映的是地形单元,不适合确定行政区的位置,①错误;气候图反映的是气候相关的知识,④错误。
故答案为:B
1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显示的范围越小,四个选项当中,范围最小的是杭州市地图,因此比例尺是越大的,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春节假期,唐山的小明同学来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如图为该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小题。
12.若王村的气温为25℃,则山峰的气温约为( )
A.17.6℃ B.19.6℃ C.21.6℃ D.23.6℃
13.凸面镜是以凸面成像,可增加驾驶员视野,主要用于各种弯道、路口。为减少行车安全隐患,甲乙丙丁四处,需安装凸面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关于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或大洋,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大西洋,世界第二的大洋 B.②是印度洋,完全位于南半球
C.③是南美洲,完全位于北半球 D.④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大洲
【答案】12.C
13.D
14.D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点评】四大洋的面积排名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12.从图中可以看出,王村的海拔为300米,山峰的海拔为868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两地相差568米,气温相差3.4℃,若王村的气温为25℃,则山峰的气温约为21.6℃,C正确。
故答案为:C
13.甲乙丙丁四个地区当中,丁村所经过的地方弯度大,行车安全隐患大,因此需要设置凸面镜,D正确。
故答案为:D
14.A、①是太平洋,A错误;
B、②是印度洋,跨南北半球,B错误;
C、③是北美洲,C错误;
D、④是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当地时间2024年1月1日16时,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附近(37.5°N,137.2°E)连续发生多次地震,最强达7.6级。读图“六大板块分布及日本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小题。
15.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频发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16.结合所学板块知识可知( )
A.地中海面积将不断增大 B.红海将会不断缩小
C.东非大裂谷将不断缩小 D.喜马拉雅山还会不断上升
【答案】15.A
16.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的张裂地带,因此红海在不断扩张。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的碰撞地带,因此在不断缩小。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因为它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15.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频发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A正确。
故答案为:A
16.A、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处,面积在不断缩小,A错误;
B、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面积在不断扩大,B错误;
C、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面积在不断扩大,C错误;
D、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处,高度在不断升高,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下图为“春季某日我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小题。
17.图中40°N附近的天气状况是( )
A.雨夹雪天气 B.东南风六级沙尘暴
C.晴转阴 D.西北风六级沙尘暴
18.当天,25°N附近生活的人们( )
A.适宜户外活动 B.需添衣防寒
C.出行带好雨具 D.做好防晒保护
【答案】17.D
18.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天气与生活
【解析】【点评】风向是风的来向。符号“ ”表示的风力为6级、风向为西北风。
17.从40°N的天气符号可以得知,此时天气状况为西北风六级加上沙尘暴,D正确。
故答案为:D
18.25°N天气预报显示此时为大雨,需要带好雨具,出行的时候,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划分的。下图代表四种气候类型,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小题。
19.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热带—最冷月均温≥18℃;温暖带—最热月均温>10℃,最冷月均温0-18℃。根据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甲乙丙丁所表示的气候类型中,属于温暖带气候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柯本在划分气候类型时,也会参照当地的自然景观。下列景观图中,与上图气候搭配合理的是的是( )
A.甲→① B.乙→④ C.丙→③ D.丁→②
21.气候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在夏季才能吃到的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 )
A.气温条件 B.肥力条件 C.降水条件 D.地形条件
【答案】19.D
20.B
21.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点评】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19.甲和丙地区最低温在20℃以上,属于热带地区,AC不符合题意;乙地区最高温在-30℃以下,终年寒冷,属于寒带地区,B不符合题意;丁地区符合温暖带的特征,D正确。
故答案为:D
20.A、甲为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①地区为我国南方地区的民居,我国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A错误;
B、乙是终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地地区,企鹅主要生活在南极地区,南极地区为极地气候,B正确;
C、丙是有明显干湿季的草原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热带稀树林,③对应的景观植被茂密,不符合题意,C错误;
D、丁地区是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②是热带草原气候的景观,D错误。
故答案为:B
21.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的气温条件,在室内大鹏,冬季也比较温暖,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提倡在当地时间20:30熄灭不需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读图,完成下小题。
22.关于这次熄灯接力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线路依次经过大洋洲、亚洲、欧洲、美洲、非洲
B.熄灯顺序的大致方向是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C.“地球一小时”活动进行时,各国会同时熄灯
D.亚洲国家比美洲国家更早迎来“熄灯活动”
23.下列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居民信仰的宗教发源于④地区
B.②和③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C.⑤地区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
D.⑥地区主要通行汉语
【答案】22.D
23.A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白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色人种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洲地区。
22.A、图示线路依次经过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A错误;
B、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B错误;
C、活动进行的时候,由于存在地方时间差异,各国不会同时熄灯,C错误;
D、亚洲国家位置在更东边,东早西晚,因此比美洲国家更早迎来熄灯活动,D正确。
故答案为:D
23.A、①地区为北美洲,信仰基督教,基督教的发源地是④阿拉伯地区,A正确;
B、②是欧洲,③是非洲,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B错误;
C、⑤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以黄种人为主,C错误;
D、⑥为大洋洲,主要讲英语,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地理课上老师画出了一个某国的对外贸易图作为总结(下图)。据此完成下小题。
24.读图可知,该国最有可能是( )
A.美国 B.巴西 C.蒙古 D.印度
25.该国与我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是( )
A.南南合作 B.南北对话 C.北北对话 D.南北合作
【答案】24.A
25.B
【知识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织
【解析】【点评】国际上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 南南合作 ”。
24.该国家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电子、仪表、汽车等工业制成品,可以得知工业发展水平高,属于经济发达国家,四个选项当中,只有美国是发达国家,A正确。
故答案为:A
25.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北对话”,B正确。
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年中学校旗杆的影子随季节而变化。读某学校一角示意图(图1)及某天太阳光照图(图2),回答问题。
图1 图2
(1)读图2可知,此时太阳光直射 (纬线)。
(2)读图1,经过观测发现旗杆正午影子朝 ,并且发现当日的正午学校旗杆影子长度是一年中 (最长/最短)。
(3)该学校有可能位于图2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此刻处于日出的是 。
(4)假如父母想在唐山市区买楼房,为充分了解房屋全年的采光条件(可考虑阳光照入室内的最大面积),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们推荐看房的最佳节气,并说明理由。
【答案】(1)北回归线
(2)正北;最短
(3)甲;丁
(4)冬至日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唐山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可以看出南边楼房是否挡到阳光,此时正午影子最长,阳光照入室内的面积最大,是了解房屋采光条件的最佳日期。(说法合理即可)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根据右上角的指向标可以得知,此时正午影子朝向正北方,当天为夏至日,当日的正午学校旗杆影子长度是一年中最短的时候。
(3)该地区的影子朝向正北方向,可以得知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该地方位于北回归线的北方,只有甲地区符合;丁刚好位于晨昏线上,即将迎来日出。
(4)看房的最佳节气是冬至;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唐山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可以看出南边楼房是否挡到阳光,此时正午影子最长,阳光照入室内的面积最大,是了解房屋采光条件的最佳日期。
【点评】二分二至,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合称,它是反映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的节气。 每年3月21后,当太阳直射在赤道并向 北回归线 移动时为春分;每年9月23后,当太阳直射赤道并向 南回归线 移动时为秋分;每年6月22后,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每年12月22后,当太阳到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
27.(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天眼”(又称FAST)是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某校学生准备寒假到此研学。
材料二:“中国天眼”地形图示意图。
(1)“中国天眼”所在地海拔为 米(填范围),它位于瞭望台的 (填方向)。
(2)若AB图上距离是4cm,则两地实际距离是 ,读等高线地图说说从A到B地势是如何变化 。
(3)从停车场到达瞭望台有①和②两条步道,你选择哪条步蹬瞭望台请说明理由。
【答案】(1)880-840;东南
(2)800米;中国天眼所在地形为盆地,A地地势高,逐渐降低经过中国天眼后地势逐渐升高可到达B地(A高→中国天眼低→B高)(表达正确即可)
(3)①步道路途比较近,等高线比较密集,登山比较费力,沿途不能欣赏中国天眼的景观;②步道比较远,大部分道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比较省力,沿途能欣赏中国天眼的景观(说法合理即可)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图中的等高距为40米,天眼所在的位置中间低、四周高,因此海拔范围在840-880米之间,地图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位于瞭望台的东南方向。
(2)图中的比例尺为图上一厘米表示实地距离200米, 若AB图上距离是4cm,则两地实际距离是800米,从A到B地势从高变低,再从低变高。
(3)①线路,①线路的距离比较近,也可以选择②线路,经过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更节省力气。
【点评】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缓。山谷通常是集水之地,往往形成小溪或河流;山脊通常是一座山的分水岭;爬山容易选择坡度和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攀岩选择坡度陡峭的陡崖。最易发生滑坡、崩塌的是山脊,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是山谷。
28.(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图2
图3各地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1)图1中A地气候类型与图3所对应的是 (填序号),并请描述其气候特征 。
(2)由图可知,热带草原气候在 (填序号和文字)洲分布面积最广。
(3)从①→②→③,降水越来越 ,影响因素是 。
(4)D大洲世界上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洲,试分析主要原因。
(5)图2示民居主要分布在ABCD何处,简要分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案】(1)④;终年高温多雨
(2)B
(3)少;海陆位置
(4)此处为南极洲,气候为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酷寒、大风,常年冰雪覆盖。(答案合理即可)
(5)C处 本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墙厚窗小的建筑,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以防止风沙进入。(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A地区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对应的是④气候类型。
(2)热带草原气候在非洲分布最广泛,非洲是图中的B大洲。
(3)从①到②到③,距离海洋越来越遥远,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越来越小,因此降水越来越少,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的不同。
(4)D是南极洲,因为南极洲纬度高,受太阳辐射小,气候终年寒冷,地表为冰雪覆盖,不适合人类居住。
(5)图示的民居屋顶的坡地小,可以得知该地区降水少,在加上地表植被稀少,多沙漠,窗户比较小,该建筑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地区,为图中的C处,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墙厚窗小的建筑,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以防止风沙。
【点评】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①纬度位置:赤道附近降水多,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C降水少 。 ③海陆位置: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 ,大陆内部降水少。 ④地形因素:山地的迎风坡 降水多,降水少。
29.(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结合地图和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资料一、著名学者邦奇(W.Bunge)等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和I、II两国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
资料二、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世界人口数量已经从1950年的25亿猛增到2000年的60多亿。据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供的资料,联合国预计全球人口到2050年将增加到93亿,预计全球人口能稳定在105或110亿左右。
(1)据图分析,从半球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填“南”或“北”)半球,人口稠密地区自然环境的共同特点: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
(2)右图为I、II两国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其中I国对应的是“人类大陆图”中的 (选填①或②地区),其主要出现的人口问题为 。
(3)甲和③同属于北回归线附近,但两地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应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2分
(4)阅读资料二,世界人口预计到2050年达93亿。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给资源、环境、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请你结合所学列举两例。
【答案】(1)北;中低纬度;沿海(近海)地区
(2)①;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老龄化严重(社会扶养老年人负担重)(其中一点即可)
(3)北回归线大陆西岸降水少,气候干旱,人口稀少;北回归线大陆东岸降水多,气候适宜人类居住,人口稠密。
(4)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粮食短缺、交通拥堵、就业困难、饥饿贫困、资源短缺等。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1)可以看到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纬度位置看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海陆位置看,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①地区为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的出生率小于人口的死亡率,导致的问题为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
(3)甲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人口稀疏,③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
(4) 世界人口过多会导致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粮食短缺、交通拥堵、就业困难、饥饿贫困、资源短缺等。
【点评】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