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2009年中考数学考试说明解读(福建省福州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州2009年中考数学考试说明解读(福建省福州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5-16 21: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01张PPT。2009年考试说明解读----福州教育学院数学科 唐羊一.几个触目惊心的数据0分人数全市1309人!
09年质检统计总数:58471人
08年中考总人数:63583人 ,
0分有780人 1~30分人数 09年:4647人! 08年中考:1911人!31~60人数全市7510人! 90分以下(不含90分)09年:24065人! 08年:12602人!数据引发的思考____学生存在的问题 闲置的权利退化的选择力
请从下列三个代数式中任选两个构成一个分式,并化简该分式
A.x2-4xy+4y2
B.x2-4y2
C.x-2y1.(九下教参测试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 -3),且顶点坐标为(1,-4)求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0, -3),(-1,0), (1,-4)求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3.(08年福州市期末质检题) 过A(-1,0)、B(0, -3)两点的二次函数可能是( ) A. B. C. D. 1. 已知两根木条长为10 cm和3 cm,若要用三根木条组成一个三角形,则第三根木条的长度可以是 (填写一个具体的答案即可) 程序化思维惰性思维
(08年威海市中考题)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无法确定
(08年福州市期末质检题)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1)(x-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有两个负数根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7和4,当圆心距从11缩小到3时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变化是( ) A.从相离到相交 B.从相交到相切 C.从外切到内切     D.从外离到内切(08年福州市期末质检题)一个二次函数,它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这个二次函数是 用进废退的观察力弱化的智力事倍功半的正确结果被斥的勤奋
若 则x+y=   .美国初中生学什么? 第一:让我们孩子学会四舍五入的技巧; 第二:让我们孩子会约分二十分之十约成二分之一; 第三:让我们孩子知道二又三分之一等于三分之七,让我们小孩子学会分数加减乘除,小数加减乘除,让我们小孩子会算正方形、长方形跟三角形的面积。 但是当试题要求一栋楼的高度时,他可以想出不下十种的求解方案! 因为教师的导学! 因为教师教学设计中的“好问题”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总怕学生听不懂,过度分析,把每一个知识点掰碎嚼烂了喂给学生。取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一些老师猜题的水平非常高,往往看到某个试题后马上就能看出出题方式,然后依此列出一大堆的题组训练学生,培养了许多应试高手。当然,我不否认应试也是一种能力,但它属于快速拉抽屉、检索题型的能力,但对这种能力的过度关注,使我们一些老师忽视了对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去伪存真、由小至大的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是限于解决老师和考卷提出的问题。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思考: 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什么?) 学生已经会了什么?(什么还不会?) 学生是怎样学的,学生可能是怎样想; 学生有哪些思考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否有能力克服。还有80天, 我们能做什么? ___复习的目的、任务、方法和建议 考什么?怎么考?
关于中考命题的能力要求
--- 教师要有一个新的认识 考试命题的总体指导思想 依据教材,突出基础;
重视过程,考查方法;
灵活多变,考查能力;
联系实际,体验价值;
创设情境,注重运用;
设计探究,培养创新。 数学学科的考试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
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初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潜能。 数学试卷的能力要求空间想象能力
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 根据图形
想象出直观形象; 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
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 能对图形进行分
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
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数学试卷的能力要求二. 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就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
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
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
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
新的判断。 数学试卷的能力要求三. 推理论证能力
初中阶段的数学推理能力,就是根据
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的数学命
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
推理能力。 数学试卷的能力要求四. 运算求解能力
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
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
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
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数学试卷的能力要求五. 数据处理能力
会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能
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
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
有关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数学试卷的能力要求六. 应用创新能力
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
法,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
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
和说明;能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思
想和方法,选择有效手段,进行独立思
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何复习——几个不变1. 命题依据与原则不变
课标、省纲;知识技能目标的定位(四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对定理应用的界定 课本黑体字及课标要求。 2. 试卷结构、题量、分值不变一.选择题 26%
(1~10) (每小题4分,共40分)
二.填空题 14%
(11~15) (每小题4分,共20分)
三.解答题 60%
(16~22) (共90分)
(与省纲不同处)
3. 试卷难度不变 8:1:1(分散难点) 8:1(4+5~6+5):1(4+5+5~6)4. 答卷方式、阅卷方式不变 从现在起就要适应“水笔生活”唯一的变化:题库命题 关于网上阅卷答题的注意事项必须在规定答题的区域内作答;
各题解答区域不得互换位置或整体移位;
尺规作图只须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
凡是填涂和作图必须用2B铅笔;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将图形用水笔描浓.复习的教学原则
  系统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 复习的有效性

注重基础
注重课本
注重规范
注重综合
注重能力1.课本例习题试题的变式教学 2.双基优化中错题难题的变式处理 3.从简单到复杂 4.重视试卷的讲评,尤其是质检卷 5.重视审题训练计算训练阅读训练概念的阅读计划 不同内容,不同关注点 概念、公式、定理—1.能否在笔记本上默写出来?2.描述的对象是什么?3.由什么条件得到什么结论?4.能否去掉结论中的某一个字词?5.可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6.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7.这个结论与其他什么结论有关系?8.能否把得到这个结论的过程自己推导出来?9.推导过程用了什么思想、方法、技巧?10.这些策略和方法在平时解题时是怎么用的?将解题经验升华为解题能力
提高解題能力
解题三步曲:观察、联想、转化。
通常解题的四个步骤应该是:
  a、审题,理解题意,分析已知和未知。
  b、思考,用联想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和题目联系起来。
  c、求解,格式要规范,书写要整齐。
  d、反思,对做过的每个题目都要反思。做题不要多,要精,要常想变了条件是什么样子。对于基础题中的简单题目,要做到审题无误,计算、画图、化简等准确,确保万无一失。

以点带面,提高迁移能力
   不能简单重复,而要居高临下地从整体上找到相近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一些题组,以点带面,进行复习。通过典型的例、习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4.如果a、b互为相反数,那么(  )
A.a2+b2=0   B.a3+b3=0  
C.a4+b4=0   D.|a|+|b|=01.-3的绝对值是___. 2.绝对值为3的所有实数为___. 如图, AD是ΔABC的中线, ∠ADC=45°,把ΔADC沿AD对折,点C落在C`的位置,则BC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如图,有一条等宽的纸条,按图中AB折叠,求重叠部分∠1的度数;例(1)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AB、CD,再画直线MN与直线AB、CD相交(如图所示)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把图中剪成下图的4块。分别把4个图形的每对同位角、内错角重叠,你发现了什么? 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争取“稳中求准,准中求快”试卷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
1. -8的绝对值是_________.│-8│;±8;-8;-1/8 错误解法举例:答案:82.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这个几何体是_____________.
(写出名称)错误解法举例:三视图;圆珠体;圆锥;圆柱形 答案:圆柱错误解法举例:计算2cos30°- tan60°=______. 答案:01-8. (均分1.62 难度0.81)错误解法举例:如图,当输入x=2时,输出的
y=_____.答案:1对于任意有理数x,经过以下运算过程 , 那么当x=-6时,运算结果是 .3 9. (均分1.33 难度0.67)错误解法举例:若关于x的方程x2+2x+k=0的一个根是0,
则另一个根是_____.答案:-2k=0;k=0,x=-2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CD边的中点,AC与BE相交
于点F,连接DF.
 (1)在不增加点和线的前提下,直接写出图中所有全等
三角形;
 (2)连接AE,试判断AE与DF的位置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3)延长DF交BC于点M,试判断BM与MC
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错误解法举例: 数学表述不规范:“=” “∽” “ ” “” “ ” “S” “”  不回答位置关系,直接证,将第1问的结论拿来直接用 有近1/3的学生写出结论的证明过程 ⑶⑵⑴有部分学生不能从复杂的几何图形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反映出学生的识图能力薄弱.错误解法举例:答案:A已知圆柱的侧面积是20πcm2,若圆柱底面半径为rcm,
高为hcm,则h关于r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B;D18. 如图是关于x的函数y=kx+b(k≠0)
的图象,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
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错误解法举例:答案:BC;A19. (均分2.00 难度0.67)错误解法举例:答案:B关于x的方程 的解是负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1 B.a<1且a≠0 C.a≤1 D.a≤1且a≠0 A;C错误解法举例:当a= ,b=2时,求 的值。 (a+b)2=a2-2ab+b2 (a+b)2=a2+2ab-b2 (a+b)(a-b)=(a+b)2或(a-b)2或-a2-b2 a2+2ab+b2-a2-b2=2ab+b2或2ab+2b或2ab 有的学生没化简完就代数字;有的学生不化简就直接代数字计算 如图,在⊙O中,AB是直径,∠BOC=120°,PC是⊙O的
切线,切点是C,点D在劣弧BC上运动.当∠CPD满足什么条
件时,直线PD与直线AB垂直?证明你的结论.    错误解法举例:⑴ 有部分学生把PD⊥AB作为已知条件去推导∠EPC=60°; ⑵部分学生用特殊点来证明,如P、D重合,O、D、P在同一直线上来证明; ⑶解题过程中,数学语言不规范,辅助线为“连结PD”.没有P点,D是动点,何谈连结.⑷在证明过程中,推理不严密, 用特殊情况代替一般情况,方法如下:①通过“作BOC的角平分线,交切线于P,过P作PD⊥AB交圆O于D,交AB于E”CPD=来证明②通过“过B作AB的垂线交切线于P.使B,D重合,证明ΔCOPΔPOB” 来证明CPD =;③通过“过C作CD∥AB交圆O于D,过D作AB的垂线PD交切线于P,交AB于E”
找到D和P点的特殊位置, 来证明CPD= ④找到D的特殊位置,当B和D重合,过B作PD⊥AB,再利用切线长相等的性质.
得出PA=PB,再利用全等等方法来证明CPD= 母亲节过后,某校在本校学生中做了一次抽样调查,并把
调查结果分三种类型:A.不知道那一天是母亲节的;B.知道但
没有任何行动的;C.知道并问候母亲的.下图是根据调查结果绘
制的统计图(部分).
 (1)已知A类学生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30%,则被调查学生
有多少人?
 (2)计算B类学生的人数并根据计算
结果补全统计图;
(3)如果该校学生共有2000人,试
估计这个学校学生中共有多少人知道母
亲节并问候了母亲.
  错误解法举例:不写计算过程 (1)没有列式就直接给出答案 个别学生算式列对,但结果计算错了画条形图不规范 (2)审题不仔细,第二问仅画出统计图
而没有给出计算过程及答案 26. 关于x的二次函数y= - x2 + (k2- 4)x + 2k - 2以y轴为对称轴,且与y轴的交点
在x轴的上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草图;
 (2)设A是y轴右侧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A作AB垂直于x轴于点B,
再过点A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D,过点D作DC垂直于x轴于点C,得
到矩形ABCD.设矩形ABCD的周长为l,点A的横坐标为x,试求l关于x的函
数关系式;
(3)当点A在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运动时,
矩形ABCD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请求出
此时正方形的周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6.错误解法举例:⑴不知道“对称轴为y轴”如何转化为数学式子; ⑵列k2-4=0得k2=±2或k=2;用b=0去解或用=0,求解; ⑶图形不对称;忽略点的位置特征,图像画错;与x轴的交点
不在[-2,-1]与[1,2]之间;图象不与x轴相交; ⑷解错一元二次方程,得出错误结论;   ⑸计算正方形周长时,将L=8│X│误认为L=4│X│,导致结果出错。 1.4学生存在的问题
1.4.1基本概念不理解 基础知识不牢固 基本方法不熟练
1.4.2阅读能力差,审题不清楚,识图能力有待提高
1.4.3思维能力差,运算能力差
1.4.4表述不清楚,书写不规范
1.4.5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例2:某人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4件事情:打扫卫生、洗衣、烧水、到车站接人。如果洗衣用全自动洗衣机)需要用时30分钟;打扫卫生需要用时20分钟;烧水需要用时20分钟;接人需要用时25分钟。
请你帮他安排以下处理事情的顺序,使得用时较少。数学思考 正三角形具有独特的对称性,请你用三种不同的分割方法,将下列三个正三角形分别分割成四个等腰三角形(在图中画出分割线,并标出必要的角的度数);已知a是实数,试比较 与  的大小。毕达哥拉斯学派发明了一种“馨折形”
填数法如图所示,则“?”处应填____.
答案:624. 某酒厂生产A、B两种品牌的酒,每天两种酒共生产700瓶,每种
酒每瓶的成本和利润如右表所示.设每天共获利y元,每天生产A种品牌的酒x瓶.
 (1)请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该厂每天至少投入成本30000元,那么每天至少获利
多少元?
 (3)要使每天的利润率最大,应生产
A、B两种酒各多少瓶?
  (参考资料:利润率= ) 他山之石:外校复习的途径文澜中学: 下午四点后全体活动课;
富阳永兴: 发扬团队力量备课上课;
富阳郁达夫: 课堂上保证训练时间;
浦沿中学: 复习练习要求 “周周清”;
下沙中学: 大胆实行个性分层教学;
锦绣中学: 教师有自己的署名资料;
勇进中学: 打造城市版的 “杜郎口”;
风帆中学: 教师提高科研理论水平;
文海中学: 备课组分工分专题复习.(一) 点动1.单点动例14.如图1,在矩形ABCD中,AD=12,AB=5,P是AD边上任意一点,PE⊥BD,PF⊥AC,E、F分别是垂足,求PE+PF的长 2.双点动(二)线动线平移例16.如图5,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顶点A的坐标是(0,2),一次函数y=x+t的图象L随t的不同取值变化时,位于L的右下方由L和正方形的边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阴影部分)。(1)当t取何值时,S=3?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画出S与t的函数图象 2、线旋转
例17.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6的位置时,
求证:①△ADC≌△CEB;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7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8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三)面动面平移例18.如图9,有一边长为5cm的正方形ABCD和等腰△PQR,PQ=PR=5cm, QR=8cm,点B、C、Q、R在同一条直线L上,当C、Q两点重合时,等腰△PQR以1cm/s的速度沿直线L按箭头所示方向开始匀速运动,ts后正方形ABCD与等腰△PQR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cm2。解答下列问题: (1)当t=3s时,求S的值; (2)当t=5s时,求S的值; (3)当5s≤t≤8s时,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 2、面旋转四、翻折4.图形变换类型1:三角形的图形变换类型2:四边形的图形变换类型3:圆的图形变换在复习中,应防止出现下列问题:
1.过多做练习,以练代讲 。
2.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案,不备课,课堂组织松散 。
3.只注重知识辅导,不进行心理训练。
世纪之教
建议:   让学生向错误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搞点讲评,自己动手建立错题档案。对于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题目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本题有哪几种解题方法,最佳解法是什么?当自己出错时,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上的缺陷导致的失误。祝大家收获一个金秋! 谢谢!据《看世界》报道: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曾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了一次节目的录制。其中,美国的12名高中生都是当年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国内的高中生也是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 节目中的两个环节因为中美学生表现的强烈对比,令人震撼。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 智慧、权力、真理、金钱、美 五个选项. 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有的这样解释,如果我拥有智慧,我掌握了真理,相应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接下来的环节是制定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首先由中国学生阐述。我们的孩子从中国悠久的历史入手,从歌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到吟咏茶马古道,然后有人弹古筝,有人弹钢琴,有人吹箫,三个女生大合唱,一人一句,一会又是一个人深情地背诵,然后是大合唱。最后对非洲的援助计划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只说组织去非洲旅游,组织募捐,还去非洲建希望小学。 其间一个留美的华裔作家发问,你们募捐,要我掏钱出来,首先你的整个援助计划得能打动我,我还要知道我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钱是不是都真正发挥作用了。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出来。 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是从非洲目前的实际情况,从也许我们都想不到的非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教育、饮用水、艾滋病、避孕等一些看起来很细小的实际问题入手,每一项,做什么,准备怎么做,甚至具体到每项的预算,而那些预算竟然准确到几元几分。每个人分工明确,又融成一个整体,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 我们的学生在小学到高中的各个时段,似乎都比别人强!因为他老早就把人家还没学的东西学完了,但这种优势很快就被别人思维的优势所取代.别人学得简单,学得快乐!他们思维活跃,懂得怎样思考,具备面对问题思考的勇气和活力! 我们赢他六年,他赢我们一辈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