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2历史试题(山东专用)
(考试时间: 90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 .据下图可知,春秋时期( )
图 1 春秋时期主要国家的国君非正常死亡率与该国贵族势力强度的关系
A .诸侯国封建化程度存在差异 B .世卿贵族强力推进社会变革
C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D .社会流动冲击传统政治秩序
2 .表 1 是从北魏到金朝对“中国”概念认知的变化。这反映出( )
表 1
北魏 推出“脱夷统华”理论。
后唐、后晋、后汉 沙陀人以“政治正统”观念进行正统建构。
契丹人 提出“北极之下为中国 ”、“大辽中国”的说法。
金朝 宣称“我本中国 ”。
A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B .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进
C .民族交融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扩大
3 .唐朝之前, 没有单独的房产税种。两宋时期, 政府推出了“宅税 ”,也称“屋税 ”,将各类房产分等进行 征税,作为城郭赋税体系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适用于全国的房产税。这反映出( )
A .房税有序传承 B .城市经济发展 C .税收体系完备 D .社会治理混乱
4 .明朝人王圻曾言: “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
与民贸易, 谓之互市。是有贡舶, 即有互市, 非入贡, 不许互市矣。 ”这表明, 在明代朝贡贸易中( )
A .中外互市依托朝贡而存在 B .民间海商是其贸易主体
C .市舶司是官民贸易的桥梁 D .政府积极招徕各国入贡
5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 “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一步,其胜负
尚待问乎? ”“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 ”。这表明林则徐( )
A .学习西方科技实现自强求富 B .已摒弃夷夏观念开眼看世界
C .要求军事改革应对边疆危机 D .萌发海防意识抵御外来侵略
6 .表 2 反映的是 1937—1949 年河北、河南和山东等部分地区农村阶层变动(单位: %)
表 2
时间 地主 富农 中农 雇贫农 其他
1937—1941 年 4 .30 8 .22 39 .17 45 .05 3 .26
1941—1945 年 4 .06 6 .98 45 .26 42 .49 1 .21
1945—1949 年 3 .55 5 .18 49 .43 41 .23 0 .61
造成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
A . 自然经济遭到进一步打击 B .长期战乱使土地所有权频繁易手
C .国民党失去对华北的控制 D .中共深入农村积极开展土地工作
7 .从表 3 中可以看出( )
表 3 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简表
时间 主要特征
初期 1912—1927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经济的黄金时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28—1937 相对稳定,螺旋上升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经济严重困难;战时经济体制
解放战争阶段 1945—1949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资本主义经济陷入绝境
A .中国资本主义基础薄弱 B .中国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C .战争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D .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8 .有学者研究指出, 袁世凯当政期间, 中央政府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当时的政治格局, 是一个日 益倾向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的总统, 主持着一个事实上的联邦政府。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
心的因素),袁世凯决定回归帝制。据此可知( )
A .民主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 .恢复帝制基于当时的现实需求
C .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 D .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的艰难
9 .1867 年夏,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说: “天下治安, 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 若非抽心一烂, 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 异日之祸, 必先根本颠仆, 而后方州无主, 人自为政,
殆不出五十年矣。”赵烈文做此判断的依据是当时( )
A .地方独立性增强 B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 .各军阀拥兵自重 D .西方经济文化侵略深入
10 .图 2 为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记录的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它反映出当时苏美
尔人( )
吉尔伽美什最好的朋友恩基杜被杀身亡,在悲痛中,他不愿放弃他的朋友。当国王接受沮丧现实 的时候, 吉尔伽美什出发去寻找永恒的秘密。在海洋底部, 他找到了一种将会提供永恒生命的植 物,不料神奇的药草在他要带回给恩基杜之前竞被一条蛇偷走。
图 2
A .神灵崇拜盛行的社会生活 B .渴望人类永生的观念
C .命运受到环境制约的现实 D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11 .表 4 是 1761—1851 年英国粮食进口数量的变化情况,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
表 4
时间(年) 人口(百万) 净进口(指数)
1761 6 .15 -4
1781 7 .04 0
1791 7 .74 2
1801 8 .66 5
1831 13 .28 12
1851 16 .74 16
A .对国外粮食市场的依赖性增强 B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C .城市化进程造成国内粮食短缺 D .圈地运动迅速发展
12 .图 3 为 1870—1913 年英美法德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曲线图,其中②③分别是指( )
图 3
A .英国、德国 B .英国、法国 C .德国、英国 D .德国、法国
13 .下面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二战后德国历史的演变进程。该图组( )
图 4 1945 年 图 5 1965 年 图 6 1989 年
A .反映了战后德国对参与欧洲合作的态度 B .体现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
C .再现了德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完整进程 D .契合了二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演变趋势
14 .图 7 可以用来说明,苏联( )
图 7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题,共
55
分。
)A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
C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 .新经济政策施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15 .
表 5 苏联人均粮食和肉类消费情况(单位:公斤)
人均粮食消费 人均肉类消费
1921 年 217 12
1928 年 250 25
造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业集体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带动了农牧业的发展
C .分配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 D .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评卷人 得分
16 .(14 分)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 ”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
——摘自《宋史·岳飞传》
材料二
咨尔宋忠臣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愤泄靖康之耻,誓清朔漠之师,原职宋忠文武穆岳鄂王,兹
特封尔为三界靖魔大帝。
——摘自万历四十三年明神宗诏书
材料三
岳母道:“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但愿你做个忠臣…… ”
岳飞道:“圣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母亲严训,孩儿自能领遵,免刺字罢! ”
岳母道:“胡说!倘然你日后做些不肖事情出来,那时拿到官司,吃敲吃打,你也好对那官府说‘身体
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么?”岳飞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 ”
——摘编自清评书《说岳全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岳飞形象多重叙述的理解。(14 分)
17 .(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女士走马'
材料
图 8 为清末北京《星期画报》第 22 期 (1907 年 2 月) 刊发的《女士走马》。
图 8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描绘的“女士走马”现象加以阐释。(15 分)
18 .(14 分)表 6 为 1978~1984 年我国种植业面积变化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 6
年份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播种面积(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 播种面积(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
1978 180881 80 .3 21660 9 .6
1979 178894 80 .3 22152 9 .9
1980 175851 80 .1 23882 10 .9
1981 172437 79 .2 26341 12 .1
1982 170194 78 .4 28191 13 .0
1983 171071 79 .2 26641 12 .3
1984 169326 78 .3 28932 13 .4
—— 《中国统计年鉴 1991》
根据材料,对 1978~1984 年我国种植业面积的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14 分)
19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战后的世界谷物贸易
材料一
表 7 1950—1983 年世界谷物贸易变化情况 (单位:百万吨)
地区 1950 年 1960 年 1970 年 1980 年 1983 年
北美(美国) +23 +39 +56 +131 +122
拉丁美洲 +1 0 +4 -10 -3
西欧 -22 -25 -30 -16 +2
苏联东欧 0 0 0 -46 -39
非洲 0 -2 -5 -15 -20
亚洲 -16 -17 -37 -63 -71
注:+为出口,-为进口
—— 【美】世界现察研究所《世界状况》
材料二
图 9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世界谷物贸易的变化进行解读。(12 分)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2历史试题(山东专用)
历史 ·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A D D C D A C
11 12 13 14 15
A A D D C
1 .D
2 .B
3 .B
4 .A
5 .D
6 .D
7 .C
8 .D
9 .A
10 .C
11 .A
12 .A
13 .D
14 .D
15 .C
16 .(14分)
《宋史》是官修史书,叙述岳飞是“尽忠报国”的形象。明代诏书是官方文书,封“岳飞为三界靖魔大 帝 ”,神化岳飞。清《说岳全传》是文学作品,叙述岳飞是“精忠报国 ”、忠孝两全的形象。
三则材料都认同岳飞的爱国精神;从《宋史》到明代诏书,岳飞形象由“尽忠报国 ”到“精忠 ”报国, 《说 岳全传》增加了“岳母刺字”的叙述。
历史叙述受叙述者所处的时代、叙述者的立场、叙述的体裁的影响。
17 .(15分)
(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
清末、 1907年、北京;女学生、骑马;嘲笑、辩解;自强、花木兰、谁国夫人等。(若从材料提取其他 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层次要求:
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
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
(二)历史阐释
阐释内容:
(1)画报描绘现象的时代背景;
(2)画报描绘现象的内涵;
(3)画报描绘现象的评价。
层次要求:
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
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
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
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 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
画报描绘的女学生骑马上街,反映了女子的自由与解放;路人的嘲笑,反映了一部分人的保守;画报 作者的辩解反映了对社会新风尚的支持,也对国民自强救国的厚望。(6分)“女士走马 ”现象折射出当时鲜 明的时代特征。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激发国人自强救国的意识;近代新式学堂尤其是女学堂的创办,西方 思想的传播,使女性获得一定的自由与解放;而传统观念与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影响人们对社会风气变化 的认知。(6分)
“女士走马”现象反映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但新思想新风尚的出现与发展,是 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3分)
18 .(14分)
变化特点: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步下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步上升的角度作答(4分)。 变化成因:
①从国家政策的调整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的角度作答(2分);
②从国家政策调整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在耕地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较少的耕地面积即可满 足人民基本粮食需求,为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创造条件的角度作答(2分)。
产生影响:
①从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创造条件的角度作答(2分); ②从改变农村面貌,改善人民生活的角度作答(2分);
③从客观上为国家政策优化调整及改革深入发展奠定基础的角度作答(2分)。
19 .(12分)
谷物贸易变化: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逐渐形成了以其为中心的谷物贸易体系; (2分)西 欧逐渐由粮食进口区转变为出口区;其他地区主要以粮食进口为主。(此此角度中任答一点2分)(共2分) 解读:
从美国成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角度分析。 20世纪中叶,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美国建立 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实行农业补贴政策,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助推农业经济的发展;冷战 时期,为稳定西方阵营、争夺第三世界国家、遏止和削弱苏联,美国实施了粮食援助战略。(每点2 分,任答2点得4分,共4分)
从西欧、苏东、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粮食进口情况的角度分析。苏联和东欧地区因为僵化的苏联模式, 导致农业经济的衰退; (2分)西欧国家在二战中遭受巨大破坏,战后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伴随着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西欧逐渐由粮食进口区转变为出口区;(正反两方面任选其一即可得 2分)二战后实现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人口大量增长,发展工业化的愿望迫切。(2分)。(任答2 点得4分,共4分)
从对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谷物贸易体系认识或评价的角度作答。这一体系在战后一段时间内有利于 缓解世界粮食短缺;但它是建立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上的,加剧了亚非拉国家对美国的经济、 政治依赖,威胁世界粮食安全。(2分)